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5-2016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二(下)入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5 9:0:2

一、阅读题

  • 1.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云卿;广汉人。绍兴间,来豫章东湖,结庐独居。待邻曲有恩礼,无良贱老稚皆爱敬之,称曰苏翁。身长七尺,美须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终岁不易,未尝疾病。
          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味视。他圃尤胜,又不二价,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输。直。夜织屦,坚韧过革舄,人争贸之以馈远。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则以周急应贷,假者负偿,一不经意。溉园之隙,闭门高卧,或危坐终日,莫测识也。
          少与张浚为布衣交,浚为相,驰书函金币属豫章帅及漕曰:“余乡人苏云卿,管、乐流亚,遁迹湖海有年矣。近闻灌园东湖,其高风伟节,非折简能屈,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帅、漕密物色,曰:“此独有灌园苏翁,无云卿也。”帅、漕乃屏骑从,更服为游士,入其圃,翁运锄不顾。进而揖之,翁曰:“二客何从来耶?”延入室,土锉竹几,地无纤尘,案上有《西汉书》一册。二客恍若自失,默计此为苏云卿也。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浃,遂扣。其乡里,徐曰:“广汉。”客曰:“张德远广汉人,翁当识之。”曰:“然。”客又问:“德远何如人?”曰:“贤人也。第。长于知君子,短于知小人,德有余而才不足。”因问:“德远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张公,欲了此事。”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二客起而言曰:“张公令某等致公,共济。大业。”因出书函金币置几上。云卿鼻间隐隐作声,若自咎叹者。
          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旦遣使迎伺,则扃户阒然,排闼入,则书币不启,家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八》)【注释】:①舄(xì):古代一种有木底的鞋。
    ②扃(jiōng):门窗上的插关,此代指门。
    ③阒(qù)然:寂静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味他圃尤胜 视:比较
    B.有则以周急应贷 羡:羡慕
    C.长于知君子 第:只是
    D.共大业 济:成就、完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期 输:运输
    B.假者 负:违背
    C.遂其乡里 扣:询问
    D.而翁已 遁:隐匿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豫章帅、漕舍弃随从,化装成云游的文人,最终找到了苏云卿隐居的地方。
    B.苏云卿种菜,讲求法度,菜品上乘,加上售不二价,因此蔬菜畅销,获利倍增。C.张浚认为苏云卿是仅次于管仲、乐毅一类的人物,苏云卿却认为张浚并非全才。D.客人表明来意,苏云卿才豁然大悟,好像后悔刚才失言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4)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
    B.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
    C.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
    D.披荆畚砾为圃/艺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虽隆暑极寒/土焦草冻/圃不绝蔬/滋郁畅茂/四时之品无阙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幸亲造其庐,必为我致之。
    ②二客力请共载,辞不可,期以诘朝上谒。

    组卷:5引用:1难度:0.9
  •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3)桑之未落,
     
     
    ,无食桑葚!
    (4)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5)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7)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8)
     
    ,可以无悔矣,
     

    (9)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10)寒衣处处催刀尺,
     

    (11)画图省识春风面,
     

    (12)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组卷:2引用:1难度:0.9

二、表达题

  •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                                                                                    ,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组卷:41引用:16难度:0.9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羊年春节,微信红包小试身手;猴年春节,各种抢红包已经改变了中国人的过年方式。-5-
          有人说:“微信红包是世界奇迹,也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显示了互联网商业策划改变现实世界的力量。”仅仅除夕当天,微信红包24小时收发80.8亿次,春晚支付宝“咻一咻”互动总次数高达3245亿次。抢红包似乎衍生出过年的“新风俗”。“抢红包”的参与者已经从一线城市扩展到广大的三四线城市。
          也有人忧心地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子女终于回家了,却忙着抢红包!”还有人调侃:“自从有了红包以后,抢红包已经完全摧毁了我的‘价值观’.以前地上掉一毛钱我连看都不看,现在抢到1元我就觉得是一笔巨款,超过5元我就窒息了,超过10元眼眶就湿了……”“抢红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观。
    “抢红包”究竟是“新民俗”还是“新隔阂”?对“抢红包”现象,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标题,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10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