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西省赣州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4 10: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1年9月,新版《鲁迅手稿全集》问世,囊括了鲁迅的文稿、译稿、书信、日记、辑校古籍等多类型手稿,其中不少资料是初次面世,为学界和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鲁迅提供了大量一手文献。当前,手稿研究已成为后人研究文学作者的一个新窗口。如何认识好、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手稿,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
在古籍中,手稿分为稿本、抄本和批校本。稿本又分为清稿与草稿,草稿可见作者的修改过程及思想发展;清稿即作者自定稿,常常是以极具个性的精妙书法写就。随着计算机、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再加上其它多种因素,现代人对手稿书写文化的敬重感有所下降。虽然新的书写方式席卷而来,但我们仍然可以坚信书写本身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手稿研究为文学研究打开一个全新的视野。从手稿的用纸、材质、造型以及书写习惯等方面,可以看到诸多时代的印记与风貌,包括时代风尚、文化生产方式、物质生活面貌等。手稿本身展现着文章的生成过程,手迹中的生成性、动态性、情绪性及书写本身的表现性,在整理本中不可保留。要体会这些,只有在手稿中实现。手稿除了具有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认知价值外,还具有审美意义,很多作家手稿是精美的艺术品。书写审美与文章审美的关联,还未被充分挖掘,这方面的研究也必须通过手稿进行。手稿研究促进文本生成学研究的发展,这实际上也是人类思维方式、思维与写作的关系、思维与书写方式研究的重要方面。
推动手稿研究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对文学作者亲属手稿的研究也可以让读者有更多发现。《王乃誉日记》影印本的出版对推动王国维研究有重要意义。王乃誉是王国维的父亲,旧学根底深厚,擅长书画,日记中蕴含的大量信息,为此前王国维研究所未知。
文艺形态学注重研究文艺作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它的研究方法对手稿研究有重要意义。形态学是用来特指专门研究生物形式本质的学科。20世纪中叶,形态学被引入文学研究领域。基于此,文艺形态学应运而生。但文艺形态学在手稿研究中的运用,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王锡荣曾试图借鉴文艺形态学概念和方法,从新版鲁迅手稿的形态学角度出发,考察鲁迅手稿形态的形成过程及方式,获得更多鲁迅手稿的内在信息,深入了解鲁迅写作的诸多密码、手稿形态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成方式的部分路径、写作习惯等,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更加真实的鲁迅。
手稿文献不仅代表着作家写作时强烈的历史现场感与史实关联性,也深藏着作家写作时的思考历程与思维过程。从学科研究发展上说,有效利用手稿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增长点之一。手稿不仅是作者写作、修改的记录,还能让人感受到刊发本无法呈现的反映作者书法、思路、写作习惯的“温度”,这是手稿之美,也是后人研究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张娓《积极探索手稿中的“新文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稿不仅具有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认知价值,还具有审美意义,作家手稿是极具个性的精妙书法艺术品。
B.从手稿的用纸、材质、造型以及作者的书写风格等方面,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时代印记与风貌的信息。
C.研究者和读者要体会手迹中的生成性、动态性、情绪性及书写本身的表现性,只有通过手稿才能实现。
D.手稿是作者写作、修改的记录,从中能让人感受到作家写作时的历史现场感、思考历程与思维过程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新版《鲁迅手稿全集》问世开篇,引出手稿研究是当前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新课题这一论题。
B.第二段从古籍稿本特征和当今人们的书写现状角度入手,强调了书写本身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
C.文章在论述手稿研究的方法时,举出事例论证了亲属手稿研究法和文艺形态学研究法这两种方法。
D.文章最后一段从手稿特点和手稿研究角度总结手稿及其研究的价值,既照应论题又归结论证主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新版的《鲁迅手稿全集》问世,王锡荣教授就不能从鲁迅手稿形态学角度进行各方面研究。
B.手稿本身展现着文章的生成过程,因而文章的生成过程只有通过手稿才能展现,这是手稿价值所在。
C.《王乃誉日记》中的大量信息对研究王国维帮助大,可见要研究文学作者,其亲属手稿是必不可少的。
D.文艺形态学是在20世纪中叶形态学被引入文学研究领域基础上产生的,目前手稿研究也借助此方法。组卷:11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6年至2021年12月,航天运输系统共完成207次发射任务,其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共完成183次。中国航天进入“快车道”,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基本建成,卫星通信广播服务能力稳步增强,探月工程“三步走”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站建设全面开启,“天问一号”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航天测控通信能力实现由地月空间向行星际空间跨越,天基测控能力持续增强,国家航天测控网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安全可靠、响应迅速、接入灵活、运行高效、服务广泛的天地一体化航天测控体系,圆满完成以“神舟”“天舟”系列飞船、“天和”核心舱、“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为代表的航天测控任务。2020年世界航天发射实时统计数据表(截止2020-12.30) 国家/地区(航天爱好者网) 总发射次数 成功次数 失败次数 入轨航天器数 美国 44 40 4 916 俄罗斯 15 15 141 中国 39 35 4 85 印度 2 2 11 欧洲Ariane公司 7 6 1 62 日本 4 4 4 伊朗 2 1 1 1 以色列 1 1 1 全球统计 114 104 10 1221
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入轨约6.5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了全自主径向交会对接。对接方向变化90度,当时面临着很多困难。
前向、后向交会对接,其200米保持点,是一个稳定的保持点,即使发动机不工作,飞船也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姿态和轨道。径向交会不同,这种方式没有稳定的中途停泊点,需要持续对飞船的姿态和轨道进行控制,推进剂消耗大,故障处置难。
神舟载人飞船配有敏感器,它如同飞船的眼睛,通过观察星星和预设的标志点,可确定自己的飞行姿态与空间站的相对姿态相对位置,由于径向交会过程飞船需由平飞转竖飞等大范围的姿态机动,所以对“眼睛”能看到目标和保证“眼睛”不会被复杂光照变化所干扰就有了更高要求。
径向交会对接过程中,飞船基本失去地球的参照基准,测控条件变差,且相对动力学运动特性与前向、后向交会不同,这就给手控交会模式下航天员的操作增加了难度。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10月16日《换个方向停靠空间站》)材料三:
2021年5月22日,第一辆从中国始发的火星车祝融号安全抵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从1960年苏联第一个发射火星探测器至今,人类已向火星发射了数十个无人探测器,但成功着陆者寥寥。火星表面环境恶劣:大气稀薄,昼夜温差极大,白天27℃以上,夜间能到零下133℃,不可预估的沙尘天气更是成了阻碍火星车生存及完成巡视探测的主要困难。苏联“火星3号”着陆后毁于沙尘暴;美国“机遇号”因为太阳能电池被沙尘被沙尘覆盖而严重受损,研究火星天气是祝融号的重要任务,将着陆区选在火星北部的乌托邦平原,这里沙尘暴频发。祝融号使用四片蝴蝶状砷化镓构成的太阳能面板,面板表面有一层特殊的防尘涂层,可提高抗灰尘能力。如灰尘积累到一定程度,可通过太阳能翅膀的轻微振动抖落灰尘。
遍布的尖锐砂石会轻易破坏火星车的动力系统。美国“勇气号”陷入沙坑,导致轮子无法转动,一直被困到任务结束。而祝融号的机身被设计成了可升降的主动悬架结构,六个轮子均独立驱动,能自由转向。在极端地形中行驶,能实现“蠕动”“蟹行”和“踮脚”等复杂操作。
火星没有覆盖全球的稳定磁场,但表面却存在支离破碎的偶极磁场,暗含着火星历史演化痕迹。这时,祝融号上的气象测量仪、表面成分探测仪、雷达和磁场探测仪等科学仪器就能发挥作用。祝融号火星车设计寿命是90个火星日,目前超期服役的祝融号状态良好,仍在按预设向乌托邦平原以南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实施拓展任务,至今为止共传回超过10GB原始科学数据。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1月8日《星际探测的火种首辆火星车祝融号》)(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神舟”“天和”“嫦娥”“天问一号”等为代表的航天测控任务圆满完成,表明中国航天测控通信能力实现了由地月空间向行星际空间的跨越。
B.在2014年至2019年间,中国航天每年的发射次数有增有减,后两年总数与前四年总数大致持平;增长率2018年最高,但有两年的增长率为负增长。
C.依据2020年世界航天发射实时统计数据,美国各项数据均居世界首位,并且远超其它国家,尤其是入轨航天器数量大大超过其它国家的数量总和。
D.2020年世界航天总发射114次,失败次数占比接近十分之一;有4个国家发射完全成功,但它们的总共发射次数较少,不到全球总数的五分之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至2021年这六年中,中国航天运输系统共完成207次发射任务,其中2020年就有35次,使得中国航天进入“快车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B.祝融号火星车配备了先进的可升降的主动悬架,六轮均独立驱动,能自由转向,具有“蠕动”“蟹行”和“踮脚”等多种运动模式,因而不用太担心车轮下陷。
C.祝融号设计寿命是90个火星日,目前虽超期服役,但其工作状态良好,仍在不停地向既定目标行驶,实施拓展任务,迄今为止共传回超过10GB原始科学数据。
D.航天器发射过程中出现的发射失败,空间站各种交会对接面临的困难,美国、苏联的火星探测器遭遇的损伤或毁灭,这些都表明航天测控从来都不是件容易事。
(3)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和探测火星的祝融号各自会面临哪些具体困难?请概括说明。组卷:5引用:1难度:0.2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归来
〔葡萄牙〕洛扎 灰色的门开了。老大娘那张衰老而忧愁的面孔出现在他眼前。
“你来了,我的孩子。”
她的拥抱是忧郁的。
熟悉的走廊半明半暗,有个笨重的挂衣架,是既熟悉,又陌生。对于久别重逢的事物,这种情况是常有的。
“倒是进来呀,我的孩子!”
老大娘的声调听起来,如同她的面色和拥抱一样的悲伤。
他看到油漆布上熟悉的图案,心一下子抽紧了。房子里的气味依然如故:一股类似水果的香味儿。过去,他多次回味过这种气味,可如今,闻到了,甚至并不感到愉快。
通向他从前住过的那个房间的门微微地开着,自打那时候起,好像已经有几个世纪过去了。
他站在门口,仔细端详着他昔日的住处。在这里,有过他童年的幻想;在这里,他曾为青年们的反抗思潮所笼罩;在这里,曾经历过多多少少读书的不眠之夜。这个住处曾是他眼泪和秘密的见证人。一切如故。干净的地板、绣着野兽的地毯、咖啡色的木床、床头桌上的小灯,还有烟灰缸和书架。
他突然想起他从书架上拿下自己心爱的书去烧掉的情景。他想起了母亲惊慌失色的脸和抱着书到厨房大炉子去的父亲。
可是,原来一切都是徒劳的。他仍然被一群穿制服的人带走了。
“你不要稍微休息一下吗?”
老大娘那低沉而悲伤的声音使他战栗了一下。
“不,不要。”
他觉得,她的脸就像一面镜子,他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脸上似乎写道:“你这样消瘦,简直不像你本人了。你年龄虽不大,却已经老态毕露了。你的眼睛里已充满了痛苦和仇恨。两手浮肿。衣服又脏又破。可怜的孩子……”
他没有进屋,又顺着走廊往前走。他在父母的卧室门前驻下脚步。他已经知道父母不在人世了,是从老大娘凄凉的拥抱和悲切的脸色上猜到的。
“这些事是怎样发生的?”
他觉得自己的话仿佛是从远方传来的另一个人的声音。
“自从你被抓走以后,你妈妈伤心得生了重病。后来,你爸爸又被抓走了。你妈妈经受不住,去世了……就是在这里,在自己房间里。她直到断气的时候,还一直想念着你……不久我又知道,你爸爸也死了。假如你妈妈能指望着你回来,她可能会活下来的……”
他从母亲去世的那个房间门旁走过,没有去开门。他无意识地走进餐室。餐室里还是那些椅子。这个是母亲的座位,那个是父亲的,而他自己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的。从那时起,过去了多少个岁月呀?
“他们把你抓走已经六年了……”老大娘的话音中满含着凄凉和悲伤。
六年了。不,不,这简直不是六个年头!难道六个年头能表明人的整个一生,它像一个充满苦难和仇恨的深渊,将现在与过去隔开吗?
周围的一切都干干净净,一切都明明亮亮,一切都井然有条。这又有什么用呢?
客厅里朝他袭来一股寒气。但阳光已经照进窗口,他看见了母亲爱之不舍的那株菩提树。沙发、小桌子、安乐椅、彩色帷幔,还有竖式钢琴!这一切终于把他给等到了。甚至那把银制的裁纸刀也摆在写字台上,这一切把他等来了,为的是给他带来更大的痛苦。
母亲刺绣的时候通常是坐在这张安乐椅上的。那里是父亲的座位。这只烟灰缸上还放过父亲的烟斗。但见灯火发黄,炽热地烧着。
到处都像是一些往日生活的布景,它们保持着死亡的凄凉情景。这里仿佛是一座早就被演员们遗弃的舞台。
他走到竖式钢琴跟前,揭起带长穗的丝织琴罩,然后掀开了琴盖。
他梦想过这个客厅和这柔和的钢琴声。当他伏在牢房的硬木板上时,他梦想过;当他受刑时,他梦想过;当死神向他伸出双手时,他也梦想过。
现在,已经死去的人都在望着他:死去的父母,死去的同志和全世界死去的一切人。
他的前额上已满是冷汗。他坐在钢琴旁,双手垂在膝上,凝神注视着照片。
往昔在哪里了结?今天又从哪里开始?
走廊上传来了老大娘沙沙的脚步声。
他举起一只手,犹豫忐忑的和音随手而起。琴声在往日生活的布景中间颤动着。他的双手沉重地落在琴键上。杂乱的琴声像死亡的呻吟般腾空而起……
他的头伏在双手上。一阵嚎啕声撕破了四周的宁静。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有直接描写,有侧面烘托。“他”的内心挣扎和外部言行,反映了思想的变化过程。
B.文中写“他”仔细端详自己昔日住处的一段文字,既交代了“他”六年前的生活情况,又暗示了六年前“他”被捕的原因。
C.小说以次要人物老大娘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她忧愁的面孔、忧郁的行为和悲伤的声音,既渲染了气氛,又推动了情节发展。
D.以小见大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特点。小说以“他”的“归来”暗示当时革命者群体的生存状况,寄寓了作者深厚的悲悯情怀。
(2)小说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切换场景,这样有什么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归来》是如何统摄全文的?组卷:21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我们真正学会并懂得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使身体这部机器总是处于正常、良好的运转状态之中时,那么,你就是自己最好的医生了。但是我们现在有个大误区:有病上医院,有病看大夫,①_____。美国一个心脏病专家曾说,当你得病来找医生的时候,医生能给你的帮助很有限,而且任何医生的帮助都不能使病人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因此②_____。如果60岁以前一身是病,那你一辈子就会痛苦。有研究发现,善于养生的人基本上没有各种病,也没有什么致病因素,这个人老年以后发病的医药费用是不善于养生的人的1/4或1/3。
人们常说:“有什么别有病。”说的就是健康才是人生第一财富,医生不能让人不死,只可以让人不早死。医学的目的是积极做好预防工作,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20世纪医学主要关注医疗;21世纪主要关注预防;20世纪人们更多地重视治病,③_____。因为治病是下游,防病是上游。从下游走向上游,是当今时代的呼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以上文字的主要内容,分别从自身和时代的角度各拟一条宣传语。要求每条使用对称性结构,表达连贯、得体,每条不超过20个字。组卷:5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蛙坐井,井口就是它的眼界,井外一切无知,也就无所谓境界了。庄子《秋水》中的河伯先“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后顺流而东,突破了河之边界,来到北海,看见了大海的新景象,感受到了新境界。
游山者随脚步不断移动,眼前景物也在发生变化,以为丘壑风光阅尽,谁知转过一道山岔,忽又发现曲径通幽,到达别有洞天的境界。但有时脚底也有边界,或许脚下就是万丈深渊,此时,你也只好心存敬畏而至此止步。
上述材料内容中的“眼界”“边界”“境界”及其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0引用:8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