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仲院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类最早的语言是什么形态[甲]始于何时?到目前这依然是一个无法确证的问题。
          无论语言的dàn生如何模糊不清,有一点确定无疑,人类使用语言,是为了更好地创造、表达和交流。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马太福音的告jiè则是:“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乙]
          不过遗hàn的是,人类从来没有按照智者们的要求来使用语言。在语言的使用中,人类固然展示了其理智、洞见和创造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时候lún于盲目、愚蠢和谵妄。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甲][乙]处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语段中加点词语“人类”“依然”“模糊”“使用”分别是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
    B.“人类使用语言,是为了更好地创造表达和交流”这句话没有语病。
    C.语段中划线句子是递进复句。
    D.老子是春秋时期法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和庄子合称为“老庄”。

    组卷:8引用:2难度:0.9

  • 2.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①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③水何澹澹,
     
    。(《观沧海》)
    ④俄顷风定云墨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古人有饯行的礼节,李白的《行路难》中”
     
     
    ”以宴席档次之高来表现友人的深情厚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则以奏乐助兴的细节反映主客情深。

    组卷:9引用:2难度:0.8
  • 3.综合性学习活动。
          新华学校拟于4月4日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祭英烈,云端寄哀思”——2022年江苏省青少年网上凭吊革命先烈活动,通过线上祭扫、云端追思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
    【活动一:献词献唱】
    (1)小华班级的同学想为烈士云端献词献唱,下面是他们准备的一些节目,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朗诵《梅岭三章》
    B.诵读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C.诗朗诵《假如我是一只鸟》
    D.诗朗诵艾青的《鱼化石》
    【活动二:云端课堂】
    (2)学校想招募义务讲解员录制讲述英烈故事的视频上传到网站上供大家学习。小华想报名参加,小华的母亲认为初三面临升学考试,学习紧张,不同意小华参加,请你帮助说服小华的母亲。
     

    【活动三:心声抒发】
    (3)“心声抒发”板块邀请全省青少年相聚“云端”读英烈故事,写三行诗歌,深入学习感悟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精神品格。
    新雨沾湿花欲泪
    回首处
    漫天且为英魂舞
    ——初三(2)王心怡
           王倬,1915年出生于靖江生祠新跃村王家埭。1942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乡长、孤山区区长、靖中办事处主任等。1947年3月,率领部队深入靖中,遭敌围困。激战中,身负重伤,不幸被捕,受敌酷刑而不屈,4月1日在广陵镇河南英勇就义。
    上面左边方框是一位同学为烈士写的诗歌,右边是小华在靖江市弯腰沟烈士纪念馆读到的靖江烈士王倬的事迹,请你为王倬烈士写三行小诗。

    组卷:8引用:2难度:0.7

四、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①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②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衬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惨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③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④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气,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的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⑤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⑥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圈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⑦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锈的镰刀锤头图案。
          ⑧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睡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⑨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⑩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抢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特殊感情。
    (有删减)[注]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1)以“镰刀锤头”为线索,梳理故事情节。
    时间地点 情节 对镰刀錘头的情感
    八岁在车站 看到火车头上的镰刀锤头
     
     
     
    特殊的亲近和敬意
    中年时在工厂
     
    说不出的特殊情感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
    ①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锤头下”句中的“镰刀锤头”能不能换成“党旗”?为什么?
    (3)简要分析第④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结合情节分析贾队长的形象。
    (5)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标题“记忆里的光”的深刻意蕴。

    组卷:39引用:3难度:0.5

三、写作(60分)

  • 9.读下面的文字,写一 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生活中,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亲戚、朋友,抑或是陌生人,肯定都有过对你(或者你对他们)的评价、评判。课堂内,餐桌旁,旅途间,作业本中,成绩单上,网络空间……不同场合的口头或书面的那些评语,是赞赏,还是批评?是激励还是指责?而面对评语,你是骄傲,还是谦虚?是自信,还是自卑?
          以“写在大地上的评语”为题,写一篇文章,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文中不得出现具体的学校名、人名。书写工整规范。

    组卷:17引用:3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