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昆明的雨》2020年同步练习卷(6)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莲花池边有一条小街,有一个小酒店,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雨下大了。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      在翅膀下面,一只脚      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      着。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昆明木香花很多。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      的。密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1)对文段中“釉”“匝”的读音、笔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釉”读“yóu”;“匝”的笔顺为“”。
    B.“釉”读“yòu”;“匝”的笔顺为“”。
    C.“釉”读“yóu”;“匝”的笔顺为“”。
    D.“釉”读“yòu”;“匝”的笔顺为“”。
    (2)文段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插 严严
    B.卧 严严
    C.插 满满
    D.卧 严严

    组卷:18引用:1难度:0.7
  •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01引用:7难度:0.7

二、阅读

  •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湖心影
    汪曾祺
          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能称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切。
          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城中有湖,并不妨碍交通。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
          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树真是绿得好像要滴下来。湖水极清,湖水常年盈满。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经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湖水、柳树、粉紫色的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一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室在楼上。楼板上挖出一个长方形的洞,从洞里用绳子吊下一个长方形的木盘。借书人开好借书单,这位管理员看一看,放在木盘里,一拽旁边的铃铛,“当啷啷”,木盘就从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个滑车。不一会儿,上面拽一下铃铛,木盘又系了下来,你要的书来了。这种古老而有趣的借书手续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出来的古典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
          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原文有删改)(1)第1段作者为什么认为用“昆明的眼睛”来比喻翠湖是非常贴切的?
    (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
    (3)文章取名《翠湖心影》有何深意?请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
    (4)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在本文中,作者写了哪些事物?
    (5)汪曾祺的散文,语言平淡自然,如话家常。细细品读本文,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品赏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组卷:33引用:2难度:0.5
  • 7.某校八年级(3)班举行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交流有关“雨”的情结,同学们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了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1)[感受“雨”的情思]补写有关“雨”的佳词妙句。
    ①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
     

    ②赵师秀《约客》:
     
    ,青草池塘处处蛙。
    ③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
     

    (2)[品味“雨”的意蕴]指出下列句子中“雨”的含义。
    ①不经历风,怎能见彩虹?
    ②屋漏偏逢连夜

    组卷:16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