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高一(下)质检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片面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考察,认为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也逐渐形成了私有制,划分了阶级,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从而开始了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逐渐从社会活动的领域深入到生产过程的内部。这种分工的结果,使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只归少数人占有,并成为统治工人的力量,同从事劳动的工人相对立,体力劳动者终生从事局部的某项简单操作,不仅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体力和劳动技艺也畸形化。由于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工人是在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生命。劳动创造的产品越完美,工人就变得越畸形;劳动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就变得越野蛮;劳动创造了智慧,但却给工人带来了愚钝和痴呆。“大工业的机械,又把工人从机器的地位转变成机器附属品的角色”,更加深了人的片面发展。大机器生产的这个特点,马克思《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
          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前提下,认为要解决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必须消灭旧的劳动分工而代之以科学的合理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生产的技术工艺不断更新,生产部门日新月异。现代工业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结合不断随生产技术基础的变革而变革,引起大量资本和大量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现代大工业生产把人的发展作为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大工业生产特点,不仅向劳动者提出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和工艺学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为生产者掌握生产过程提供了可能,从而使实现劳动能力多方面的转换和人的发展成为可能。大工业生产也必然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创造条件,为劳动者提供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使每个人有充分的时间从事自己爱好的活动,发展自己的才能。
          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发展得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以及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制度的存在,劳动者的发展不可能真正实现。要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发展,就必须彻底消灭限制人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占有者,成为自己自由时间的享用者。只有劳动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发展才得以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从原始的自然状态,经过片面、畸形的发展阶段,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这是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
    (摘编自《论我国的教育目的》)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方面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关于人的发展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都曾提出过应使人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问题。但是他们的论述都是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只是从“神的意志”或“人的本性”出发来说明和解释人的发展。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等人也提出要培养“发展的人”,但没有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考察和说明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论。它要求在规定人的发展的同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人的发展“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用这种科学的人的发展观作指导,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的发展的社会必要性和社会制约性,在确立和实现教育目的中把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大工业生产发展对人的影响中,看到了“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的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坚持发展的方向,丰富培养人的素质,更好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节选自《教育知识与能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私有制时代体力劳动者智力无法得到发展,体力和劳动技艺也畸形化,因而社会物质生产无法真正发展。
    B.大机器生产的特点是把工人从机器的地位转变为机器的附属品的角色,工人只好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生命的。
    C.以科技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过去的生产方式,大量工人可以自由地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D.大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不仅要向劳动者提出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劳动者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的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但同时又推动和促进了时代的发展。
    B.在现代大工业生产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工,就可以解决人的发展的片面化的问题。
    C.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没有人从根本上说清人的发展与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条件的关系。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科学理论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观点的一项是
     

    A.教育培养人要重视人智力发展,培养脑力劳动者。
    B.教育培养人要重视人向“高、精、专”方向发展。
    C.教育培养人要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来促进人的充分发展。
    D.教育培养人要完全尊重个人的兴趣、爱好去发展。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根据材料二,请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组卷:7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嬷嬷听了,心下便知镯子事发,因笑道:“虽如此说,也等花姑娘回来知道了,再打发他。”晴雯道:“宝二爷今儿千叮咛万嘱咐的,什么‘花姑娘’‘草姑娘’的,我们自然有道理。你只依我的话,快叫他家的人来领他出去。”麝月道:“这也罢了。早也是去,晚也是去,早带了去,早清净一日。”宋嬷嬷听了,只得出去唤了他母亲来,打点了他的东西。又见了晴雯等,说道:“姑娘们怎么了?你侄女儿不好,你们教导他,怎么撵出去?也到底给我们留个脸儿。”晴雯道:“这话只等宝玉来问他,与我们无干。”那媳妇冷笑道:“我有胆子问他去!他那一件事不是听姑娘们的调停?他纵依了,姑娘们不依,也未必中用。比如方才说话,虽背地里,姑娘就直叫他的名字,在姑娘们就使得,在我们就成了野人了。”
          晴雯听说,越发急红了脸,说道:“我叫了他的名字了。你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出我去!”麝月道:“嫂子你只管带了人出去,有话再说。这个地方岂有你叫喊讲理的?你见谁和我们讲过理?别说嫂子你,就是赖大奶奶、林大娘也得担待我们三分。就是叫名字,从小几直到如今,都是老太太吩咐过的,你们也知道的:恐怕难养活,巴巴的写了他的小名儿,各处贴着叫万人叫去,为的是好养活。连挑水挑粪花子都叫得,何况我们!连昨儿林大娘叫了一声‘爷’,老太太还说呢,此是一件。二则,我们这些人,常回老太太、太太的话去可不叫着名字回话,难道也称‘爷’?那一日不把宝玉'两字念二百遍,偏嫂子又来挑这个了!过一日嫂子闲了,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听听我们当着面儿叫他就知道了。嫂子原也不得在老太太、太太跟前当些体统差使,成年家只在三门外头混,怪不得不知道我们里头的规矩。这里不是嫂子久站的,再一会,不用我们说话,就有人来问你了。有什么分证的话,且带了他去,你回了林大娘,叫他来找二爷说话。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说着,便叫小丫头子:“拿了擦地的布来擦地!”
          那媳妇听了,无言可对,亦不敢久站,赌气带了坠儿就走。宋嬷嬷忙道:“怪道你这嫂子不知规矩,你女儿在这屋里一场,临去时也给姑娘们磕个头。没有别的谢礼,他们也不希罕,不过磕个头尽心罢咧,怎么说走就走?”坠儿听了,只得翻身进来,给他两个磕头。又找秋纹等,他们也并不睬他。那媳妇喀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晴雯方才又闪了风,着了气,反觉更不好了,翻腾至掌灯,刚安静了些。只见宝玉回来,进门就嗐声顿脚。麝月忙问原故,宝玉道:“今儿老太太喜喜欢欢的给了这件褂子,谁知不防,后襟子上烧了一块。幸而天晚了,老太太、太太都不理论。”一面说,一面脱下来。麝月瞧时,果见有指顶大的烧眼,说:“这必定是手炉里的火近上了。这不值什么,赶着叫人悄悄拿出去,叫个能干织补匠人织上就是了。”说着,就用包袱包了,叫了一个嬷嬷送出去,说:“赶天亮就有才好,千万别给老太太、太太知道。”婆子去了半日,仍就拿回来,说:“不但织补匠,能干裁缝、绣匠并做女工的,问了,都不认得这是什么,都不敢揽。”麝月道:“这怎么好呢?明儿不穿也罢了。“宝玉道:“明儿是正日子,老太太、太太说了,还叫穿这个去呢。偏头一日就烧了,岂不扫兴!”
          晴雯听了半日,忍不住翻身说道:“拿来我瞧瞧罢!没那福气穿就罢了,这会子又着急。”宝玉笑道:“这话倒说的是。”说着,便递给晴雯,又移过灯来,细瞧了一瞧。晴雯道:“这是孔雀金线织的。如今咱们也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只怕还可混的过去。”麝月笑道:“孔雀金线现成的,但这里除你,还有谁会界线?”晴雯道:“说不得,我挣命罢了。”宝玉忙道:“这如何使得!才好了些,如何做得活?”晴变道:“不用你蝎蝎螫螫的,我自知道。”一面说,一面坐起来,挽了一挽头发,披了衣裳。只觉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掌不住。待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狠命咬牙捱着。便命麝月只帮着拈线。晴雯先拿了一根比一比,笑道:“这虽不很像,要补上也不很显。”宝玉道:“这就很好,那里又找俄罗斯国的裁缝去?”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小一个竹弓钉绷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缝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来,后依本纹来回织补。织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便伏在枕上歇一会。宝玉在旁,一时又问:“吃些滚水不吃?”一时又命:“歇一歇。”一时又拿一件灰鼠斗篷替他披在背上,一时又命拿个枕头给他靠着。急的晴雯央道:“小祖宗,你只管睡罢!再熬上半夜,明儿眼睛抠搂了,怎么处?”
          宝玉见他着急,只得胡乱睡下,仍睡不着。一时只听自鸣钟已敲了四下,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绒毛来。麝月道:“这就很好,要不留心,再看不出的。”宝玉忙要了瞧瞧,笑说:“真真一样了。”晴雯已嗽了几阵,好容易补完了,说了一声:“补虽补了,到底不像。我也再不能了!”“嗳哟”了一声,就身不自主倒下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全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嬷嬷说等花姑娘回来再打发坠儿,除了遵守规矩的需要外,内心还有对晴雯的不满。
    B.晴雯说撵走坠儿是宝二爷嘱咐的,麝月也帮腔,宋嬷嬷只好照她们说的去叫坠儿母亲。
    C.坠儿母亲不知道撵走坠儿的根本原因,心里很不服气,就毫无顾忌地跟晴雯等人讲理。
    D.从“没那福气穿就罢了,这会子又着急”这句话,可看出晴雯具有温和体贴的性格特点。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晴雯和麝月反驳坠儿母亲的两段话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两个人性格有着很大的差别。
    B.小说写坠儿母亲“嗐声叹气,不敢多言”,是从侧面来描写麝月擅长表达,讲理的水平非常高,让人无法辩驳。
    C.小说写外面的织补匠人等都不敢揽补孔雀衣的活是伏笔,为了凸显晴雯补孔雀衣的技术难度大、水平高。
    D.小说写晴雯补孔雀衣时宝玉的种种表现,除了用细节表现宝玉对晴雯的关心外,还表现了晴雯干活用时长、费神多。
    (3)晴雯撵走坠儿的做法你是否认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4)麝月反驳坠儿母亲的一段话很有技巧,让坠儿母亲无言可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这段话的层次。

    组卷:7引用:3难度:0.5

(二)语育文字运用ll(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是因为真菌有如此①         ,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才没有看到堆积如山的动植物残骸,所以说真菌在维护地球环境的清洁方面功不可没。生命进化中有许多不同有机体之间亲密合作或共生的故事,真菌是地球历史上最令人惊讶的共生行为的主要参与者。在大约5亿年前,真菌开始与植物合作,才让植物从水里爬上岸,在陆地上扎下根。数千万年前,(  )。今天,菌根真菌仍被超过90%的植物所依赖。菌根真菌从植物根部获取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等养分,但同时也向植物的根系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酶类和水分,②         。菌根真菌在“资源共享”的植物根系网中③         ,被称为“树联网”。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的角色,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
    B.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植物进化出自己的根系
    C.真菌一直在充当植物根系的角色,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
    D.植物根系一直由真菌在充当,直到进化出自己的根系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组卷:5引用:6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暴风雨》中有段话:“向前看,不要回头,只要你勇于面对,抬起头就会发现,此刻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
          以上表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8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