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7-2018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鼎湖中学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9分)

  • 1.《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是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组卷:10引用:12难度:0.7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14分)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访草
    陈冠学
          我很少访人,却常访草。朋友们都有工作,各忙各的,而草则永远安详地在那儿。我自己便像一株草,总在家里,朋友们来,很少找不到我。
          这个世界若没有了草,人便无法活下去。一个地方若望不见草,对于我来说就成了牢狱。此时我活在草种多到让我有选择的地方,就像食品多到让我只选取佳肴珍馐一般,故我感到十分幸福——虽然对于我自身以外的世界我感到十分不幸。
          我的围墙门,就像陶渊明所说的“虽设而常关”,门闩经常蒙着一层锈,偶尔开门时(有客来时,到村子里去买吃食时,上城市买书时,出去访草时),就粘满了手。
          单是庭面上便有三四十种草,其中如碎米知风草、小画眉草、线叶飘忽草,便可爱得有如小天使,又如天真稚气的小女孩。有了这些草,我实在可以不必再去拉动那生了锈的门闩到田野去。可是一如家里虽有几橱架的书,时而忍不住还是要出去买几本,这庭面边的草就好像是我的另一橱架的书,每日阅读着、摩挲着,给了我无上的快乐与安慰,然而既已知道外边还有些橱架上没有的,就忍不住要出去。
          各个角落有各个角落的草。有时我不出门,就在屋角边访草,或者反过来说,草到家来访我了。一连下过一二十日的雨之后,那大树底下的屋基或后墙上,就不期然有一片新绿吸引住我的目光,苔藓和小冷水花不知几时来家了。
          萧、艾、蒿是草原三姊妹。艾、蒿庭下就有,萧则已随童少年时光一起消失了,于是它成了我的童少年时光的象征,每怀念起童少年时光就想起萧,怀念起萧就想起童少年时光。那一年我在近山脚的荒地上发现了一小片萧,仿佛见着童少年时光返转。不久再去,已了无踪迹。一个小学生在那里放羊,问我何所寻。我说寻萧。小学生笑着说:“搬家了。”我问:“搬哪里去了?”小学生说:“搬到无人的地方去了。”的确,这个时代有人的地方万物就不好存活。最近我在绝对无人到的山脚溪床沙地上发现了一大片萧。啊,但愿这个地方永远不会有人到,好让我的童少年时光跟萧草群落一起长驻!
          十一月起,小金英(兔儿菜)遍地都是,随着朝日的升起,满田野绽开千千万万黄金似的小花,灿烂地闪烁着千千万万点的金光,仿佛随着季节来到,那土层中含蕴着的金质就凝聚着开成了花,要来增饰南台湾美丽的冬春二季一般。这个季节一到,我就频频拉动门闩,门闩再也不生锈——而且雨季也过去了。小金英随着日出展蕊,直开到晌午便一齐闭合萎谢,第二天晨光到来它又随之而开。这半年花期的田野,上下午截然是两样世界。下午在田野间走着,会觉得上午直似幻境。但是这一两年来遭村人当药材无保留地采拔,景观已经衰残。
          春天一到,满路满阡陌的黄蝴蝶,一忽儿停在草尖上,一忽儿飞起,千点万点,明明灭灭,起起落落,停下时是蝴蝶花,飞起时是花蝴蝶——我一直将它看成是世上唯一会飞舞的花,是异常珍贵的景观,而它却也已随着童少年时光消逝了。今年年初,我在一处已枯的豆田看见了约五十只的小景观,谛视良久,看到惨淡而且褪了色的童少年时光,不由感到一阵凄然。
          村里每个人都记得全村人的名字,在村道上遇见,不单是点点头或挥挥手,而且还唤名。田野里的草,对于我,就跟村里人一样,在路旁田畔遇见,我总要唤唤它的名字;有的,我甚至会站在一旁告诉它,你晓得吗?你有许多名字,也唤这个,也唤那个。比如萧,也叫香蒿,又叫青蒿,又叫茵陈蒿,台湾农人还叫它蚊子香——农家大量用它来为牛熏蚊,这使得萧很快趋于绝灭;而现在农村没牛了,萧看着可能复苏了。
          英国伟大散文家乔治吉辛喜欢遇见不认识的植物,借着书本的帮助,下一次看见它在路旁闪耀时叫出它的名字。能够叫出原是不认识的草的名字固然快乐,但熟悉的草,唤着它熟悉的名字更加亲切。
          我不是食草的动物,但我没有草便跟食草动物一样活不下去。我固然喜爱孤独,但若不是天上有千万点星星,地上有亿兆根青草,我一刻也无法孤独下去。其实我有这么多的伴,我并不曾孤独过。我所谓孤独,只是求脱出世尘的熏染而已。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直接点题,引出下文要写的内容——草。
    B.文章第一段写“我”常访草,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自己比喻成一株草,表达了对草的喜爱。
    C.文章最后一段中“但若不是天上有千万点星星,地上有亿兆根青草,我一刻也无法孤独下去”这句话的含意是:正是因为有了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青草,“我”才能摆脱尘世的影响和桎梏,独自生活。
    D.文章是通过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写草的作用的,如“台湾农人还叫它蚊子香——农家大量用它来为牛熏蚊”一句就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写出了草具有的实用价值。
    (2)在作者笔下,看似普通的草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第86届奥斯卡:横看竖看都很完美
    戴威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刚刚落下帷幕,大家嚼着比萨拿着金人心满意足,而至于奖项的分配也没有半点爆冷。《为奴十二年》凭借最佳影片、最佳女配、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笑至最后,《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两位男星分享男主男配殊荣。当然,本届的最大赢家自然还是《地心引力》,这部时代佳作完美重现了当年《发明男孩雨果》横扫技术奖项的盛况,一连收获7座小金人!至此,这样一届横看竖看都完美到不像话的奥斯卡圆满结束。而至于为何完美,且听我细细道来。
          该猜中的都猜中了
          我相信,但凡是从评奖季就开始跟进的朋友,几乎都猜中了今年获奖名单的七八成。对观众来说,诸多前哨站消息让预测奥斯卡的乐趣巨幅降低,但殊不知这仅仅是表面的肤浅现象。其实这意味着奥斯卡这场巨大的公关与金钱交易秀,早在前哨战阶段各方就达成了利益的共识,最终的奥斯卡只不过是翻盖开奖的“过程”而已。我相信,随着韦恩斯坦发起的公关大潮愈演愈烈,今后的奥斯卡预测将越来越没有难度和意义。
          该照顾的都照顾到了
          要将这届奥斯卡戴上“完美”的桂冠,我相信很多人都老大不愿意。比如说小李子又陪跑了,拉基尔又饮恨了,U2的主题曲明明更有得奖相之类。对不起,你认为是否完美从来都不重要,就算再骂天顿地,明年你依然会乖乖地来看颁奖典礼。
    “艺术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电影产业无疑是这句箴言最忠实的拥趸,这么多年来,对内,业界一直保持着“敬老”与“提新”的双向标准(既维持学院的庄严与专业,又激发新鲜血液的积极性);对外,则肩负着关注社会热点和指引时代精神的重任。
          今年的手段显然更加高明,从《伊丽莎白》时代就该拿影后的凯特•布兰切特圆梦,从二十多岁打拼到四十多岁的马修•麦康纳问鼎,“敬老”手法浑然天成。而面对被业界尊为“革命”的《地心引力》,学院也毫不吝啬,一如当年对待“雨果”时的豪放发出7奖,“提新”之举大气磅礴!至于社会热点,还有什么比关注同性恋与艾滋病群体更具话题?于是一部掺杂着关爱同性恋群体生存状况、艾滋病治疗争议、医疗制度改革等多重元素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成功上位。至于百用不爽的种族问题,台下坐的可是曼德拉之女,而最佳影片、女配和剧本的登台领奖者,可也都是纯正的黑色非裔!
          学院就这样巧妙地完成了对内对外的多重任务,并照顾到商业艺术的多方平衡,既保证了奖项的公正又达成了收视的诉求,难道还不完美?
          该补偿的都补偿了
          当然,照顾到各方所需仍不算完。
          西班牙著名导演阿方索•卡隆老早就进入北美电影圈,编剧、执导、制片、剪辑样样精通,手下《人类之子》《你妈妈也一样》之类的精华佳作不断,之前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全部败北,如今被一次性补偿。斯派克•琼斯当年凭借《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提名最佳导演,空手而回,今年一部《她》备受好评却止步于“最佳导演”的提名阶段,不过没关系,学院自会用一个最佳原创剧本奖给予补偿。学院越来越懂得圆滑人情。
          奥斯卡看上去只是一个豪华的秀场,实际上却远非如此。它不但代表着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同时也掺杂着无数人博弈的智慧。第86届奥斯卡,横看竖看都很完美。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奥斯卡这场巨大的公关与金钱交易秀,早在前哨战阶段各方就达成了利益的共识,今后的奥斯卡预测将越来越没有难度和意义。
    B.《伊丽莎白》《地心引力》的获奖,说明业界保持着“敬老”与“提新”的双向标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上位,则体现了电影界对社会热点的关注。
    C.西班牙著名导演阿方索•卡隆和斯派克•琼斯当年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全部败北,如今都获得一个“最佳原创剧本奖”的补偿。
    D.本届的最大赢家自然还是《地心引力》,这部时代佳作完美重现了当年《发明男孩雨果》横扫技术奖项的盛况,一连收获7座小金人。
    (2)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这篇新闻的导语介绍了第86届奥斯卡获奖的情况及背景,然后提出自己的评价“完美到不像话”,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新闻主体从“该猜中的都猜中了”“该照顾的都照顾到了”“该补偿的都补偿了”三个方面阐述了本届奥斯卡“横看竖看都很完美”的论点。
    C.这篇新闻作品多用口语,语言轻松幽默。文章的这种语言风格与作品题材取自喜剧电影有关,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D.这篇新闻作品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多次出现“完美”“难道还不完美”等字眼,运用这种手法突出了报道的主题。
    E.作者认为奥斯卡不是一个豪华的秀场,虽然掺杂着无数人博弈的智慧,但无损于它所代表的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
    (3)“该猜中的”“该照顾的”“该补偿的”都到位了,你认为本届奥斯卡完美吗?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鸿门宴(节选)
    司马迁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增目项王数:shuò 屡次
    B.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班人。若,你们
    C.人如恐不胜刑:用刑
    D.还霸上军:驻扎,驻军
    (2)对文中画直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B.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B.樊哙勇猛粗犷、清醒机智,是本文中写得最生动突出的一个人物。
    C.鸿门宴会上,范增反复提醒项羽控制刘邦未果,紧急招呼项庄进帐舞剑,寻机杀掉刘邦。
    D.樊哙闯帐引起了项羽的警觉,他手握剑柄跪直身子,头发直坚起来,瞪眼看着樊哙,眼眶都要裂开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②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卷:0引用:3难度:0.5

八、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 11.学校要举办诗歌朗诵会,出场顺序是甲同学朗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后乙同学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再到丙同学朗诵戴望舒的《雨巷》。请根据诗歌的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歌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衔接语。(每段不超过50字)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衔接语②
     

    戴望舒《雨巷》

    组卷:1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12.标题:在我的记忆深处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组卷:0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