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开学化学试卷
发布:2024/11/14 14:30:2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
-
1.下列反应与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无关的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9 -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组卷:21引用:7难度:0.9 -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3难度:0.7 -
4.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组卷:137引用:11难度:0.9 -
5.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5mL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组卷:162引用:21难度:0.7 -
6.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铝的“超级原子”结构-Al13和Al14。已知这类“超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0个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7难度:0.9 -
7.下列关于Cl、N、S等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3引用:6难度:0.9 -
8.Al、Fe、Cu都是重要而常见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1引用:9难度:0.7 -
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正确的是( )
组卷:20引用:5难度:0.7 -
10.下列物质与其用途完全符合的有( )
①Na2CO3-制玻璃 ②SiO2-太阳能电池 ③AgI-人工降雨 ④NaCl-制纯碱⑤Al2O3-焊接钢轨 ⑥NaClO-消毒剂 ⑦Fe2O3-红色油漆或涂料 ⑧MgO-耐火材料.组卷:51引用:21难度:0.9 -
11.进行下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是( )
组卷:15引用:4难度:0.7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
33.一种含铝、锂、钴的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中产生的废料数量可观,废料中的铝以金属铝箔的形式存在;钴以Co2O3•CoO的形式存在,吸附在铝箔的单面或双面;锂混杂于其中.从废料中回收氧化钴(CoO)的工艺流程如下:
(1)过程I中采用NaOH溶液溶出废料中的A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II中加入稀H2SO4酸化后,再加入Na2S2O3溶液浸出钴.则浸出钴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碳酸钠溶液在过程III和IV中所起作用有所不同,请分别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过程III、IV中起的作用:组卷:41引用:4难度:0.3 -
34.某科研小组探究工业废Cu粉(杂质含有SiO2、Al2O3、Fe2O3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成并制备少量CuSO4•5H2O,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实验过程如下:
过程Ⅰ:
(1)废Cu粉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
(2)写出过程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Ⅱ:
(3)综合过程Ⅰ、II,计算废Cu粉中各成分的质量之比是
过程Ⅲ:已知25℃时:电解质 Cu(OH)2 Fe(OH)2 Fe(OH)3 溶度积(Ksp) 2.2×10-20 8.0×10-16 4.0×10-38 开始沉淀时的pH 5.4 6.5 3.5 完全沉淀时的pH 6.4 9.6 4.0
(5)下列与Ⅲ方案 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
B.将Fe2+氧化为Fe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
C.调节溶液pH选择的试剂可以是氢氧化铜或氧化铜
D.在pH>4的溶液中Fe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组卷:10引用:3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