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河北省张家口一中(衔接班)高二(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 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决定于作家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整体认识。曹雪芹是一位最注意完整地把握和表现生活的作家,他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一件事,而总是着眼于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从生活的内在联系中去把握和表现生活。映射就是指作家透过生活的表层,从内在关联中揭示出发人深思的底蕴。他写一个人、一件事,其意义并不只是孤立地表现这个人、这件事本身,而是映射到其他人、其他事上面,在互相关联中从整体上显现出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第三十三回,写宝玉挨打之前,正在紧急之际,宝玉盼望有一个人去报信,以免皮肉之苦。这时恰好来了一个聋老婆子。宝玉急切地对她说:“快进去告诉,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可因这老婆子耳聋,把“要紧”听成了“跳井”,便以为是说金钏儿跳井的事,立即回答说:“跳井让他跳去,二爷怕什么?”又说:“有什么不了的事?老早的完了,太太赏了衣服,又赏了银子。”金钏儿的死,在贾府里只算得一件小事,可是曹雪芹写来却颇具匠心。写金钏儿受辱在第三十回,写她悲愤跳井自杀在第三十二回末,此后又在好几处描写相关人物时多次提及这件事。这里,作者特意写这么一个聋老婆子的出现和她说的这番话,就是着眼于生活内在的相互关联,映射出多方面的意义。当然,安排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首先是出于情节发展上的需要,即为下文写王夫人和贾母的出场,写这场轩然大波的收束作铺垫;其次,是在人物描写上的多层映射。
这个聋老婆子,作为贾府中的一个老仆妇,同是奴隶,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是一样的,却对金钏儿被逼惨死表现得极其冷漠。这就自然映射到贾政身上,体现贾政的虚伪。贾政在刚听说金钏儿跳井自杀时,曾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聋老婆子那番话和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就暗示读者,在贾府这类事件必然是经常发生,这才使聋老婆子这样的仆人也不以为奇,以至于麻木不仁了。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是映射到薛宝钗和王夫人的身上。薛宝钗听到金钏儿跳井惨死的消息,只冷冰冰地说了一句:“这也奇了。”赶忙到王夫人处“道安慰”去了。接着就写两人一段对话。王夫人有意掩盖她污辱和逼死金钏儿的真相,推脱自己的罪过。而薛宝钗却这样安慰王夫人:“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这些冷冰冰的话,令读者感到透骨的心寒。
第三层,是所有这些又都一齐映射到贾宝玉的身上,使他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突出地显现了出来。贾宝玉被打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对金钏儿的惨死悲痛到“五内摧伤”,以致“茫然不知何往”。而在遭到一场几至丧命的毒打之后,还对林黛玉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些人”当中,就包括了金钏儿。艺术上经过这样几层映射,便突现出贾宝玉的心地、感情,是多么善良,多么纯朴!
映射艺术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只有对生活有深切的体验而眼光敏锐的作家,才能看到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作品中自觉地揭示这种联系。映射能引起读者的联想,触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运用得最好的作品,因此,阅读《红楼梦》就需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
(选自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有删改)1.下列对于“映射”的相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映射”是一种独特的小说艺术,它能使生活中本没有关联的人物、事件产生关联,进而从整体上显现多方面的深刻丰富的含义。
B.在运用了“映射”艺术技巧的小说中,作者所写的一个人、一件事往往不是孤立的,如贾宝玉挨打这件事就和金钏儿跳井相关联。
C.“映射”体现了作家对生活认识和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它能否成功运用,关键在于作家能否整体认识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D.“映射”体现了不同的人和事之间的联系,它能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地去体会、品味作品的意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雪芹安排聋老婆子这么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上场,既是因为情节发展方面的需要,又是因为要通过她映射贾政、薛宝钗、王夫人和贾宝玉的性格。
B.在贾府中,聋 老婆子虽然身份地位同金钏儿一样,都是被压迫者,但对金钏儿被逼惨死却极其冷漠,认为贾宝玉对金钏儿之死如此关切是小题大做。
C.从聋老婆子的语言和态度,读者可联想到金钏儿之死这类事在贾府一定经常发生,也可知贾政之言“我家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之假。
D.对金钏儿之死独异的感情和态度是贾宝玉遭受毒打的原因之一;遭毒打之后,贾宝玉还说情愿为金钏儿这些人而死。由此可见贾宝玉的善良和纯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聋老婆子把贾宝玉说的“要紧”听成了“跳井”,这是匠心独运之处。作者由“要紧”而“跳井”,起到了映射作用。
B.读者阅读《红楼梦》要瞻前顾后,善于联想,在联想中发现和体会作家的艺术匠心,因为《红楼梦》是运用映射艺术最为杰出的作品。
C.曹雪芹对生活体验深切,眼光敏锐,看到了生活的内在联系并在《红楼梦》中自觉地揭示了这种联系,这使《红楼梦》具有独特魅力。
D.《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看似琐碎但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如写金钏儿“跳井”就映射出同一阶层人物麻木不仁,令人心惊。组卷:5引用:8难度:0.7
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20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12版,有删改)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45%.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48.35%的教师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年1月)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江西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对全省35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中国艺术报》2017年03月06日7版,有删改)(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时献言献策。
B.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最突出的问题。
C.“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组卷:2引用:6难度:0.7
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尽管走了一天,可我一点也不累。
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可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
我走了一天只遇到一次汽车。那是中午,我站在路旁朝那辆汽车用力挥手,可那个司机看也没看我,在我眼前一闪就他妈的过去了。那时我还没有为旅店操心。
现在我真想搭车,因为黄昏就要来了。
这一次我看到汽车。汽车是朝我这个方向停着的,司机的脑袋正塞在车头里。那车头的盖子斜斜翘起像是翻起的嘴唇。车厢里高高堆着箩筐,我想着箩筐里装的肯定是水果。我现在需要旅店,旅店没有就需要汽车。我兴致勃勃地跑了过去,向司机打招呼:“老乡,你好。”
司机好像没有听到,仍在弄着什么。
“老乡,抽烟。”
这时他才将头从里面拔出来,伸过来一只黑乎乎的手,夹住我递过去的烟。我赶紧给他点火。他将烟叼在嘴上吸了几口后,又把头塞了进去。
于是我心安理得了,他只要接过我的烟,他就得让我坐他的车。我闻到了苹果味,不料他用黑乎乎的手推了我一把,粗暴地说:“滚开。”
我知道我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于是我拉开车门钻了进去。我冲着他吼了一声:“你嘴里还叼着我的烟。”
然后他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看起我来,这让我大惑不解。他问:“你上哪?”
我说:“随便上哪。”
我和司机聊着天。现在我和他已经成为朋友了。我已经知道他是在个体贩运。这汽车是他自己的,苹果也是他的。我还听到了他口袋里面钱儿叮当响。我问他:“你到什么地方去?”
他说:“开过去看吧。”
这话简直像是我兄弟说的,这话可多亲切。
现在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根本不在乎到什么地方去。
可是这汽车抛锚了,于是他又把那上嘴唇翻了起来,脑袋又塞了进去……
“修好了?”我问。
“完了,没法修了。”他说。
我想完了,“那怎么办呢”我问。
“等着瞧吧。”他漫不经心地说。
眼下我又想起什么旅店来了。那个时候太阳要落山了,司机这时在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
这个时候我看到坡上有五个骑着自行车下来,每辆自行车后座上都有两只很大的箩筐,我想高兴地迎上去喊道:“老乡,你们好。附近有旅店吗?”
他们没有回答,而是问我:“车上装的是什么?”
我说:“是苹果。”
他们爬到了汽车上,把苹果往他们自己的筐里倒。我一时间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明白过来就冲了上去,责问:“你们要干什么?”
他们没理我,继续倒苹果。我抓住其中一个人的手喊道:“有人抢苹果啦!”这时有一只拳头朝我鼻子上狠狠地揍来了,我被打出几米远。鼻子软塌塌地不是贴着而是挂在脸上了,当我看清打我的那个大汉时,他们已经跨上自行车走了。
司机此刻正在散步,我跑过去对着他大喊:“你的苹果被抢走了。”可是,我却发现他的表情越来越高兴,他是在看我的鼻子。
这时,又有一些人开着拖拉机来,他们发疯般地装苹果。我扑上去,大声骂着:“强盗!”扑了上去。于是有无数拳脚前来迎接,我全身每个地方几乎同时挨了揍。有一只脚狠狠地踢在我腰部。我跌坐在地上,我再也爬不起来了,那司机正在远处朝我哈哈大笑,我愤怒地望着他。
后来那些人将车窗玻璃轮胎卸了下来,最后那个司机也跳到拖拉机上去,朝我哈哈大笑。他手里抱着的是我那个红色的背包。背包里有我的衣服和我的钱,还有食品和书。可他把我的背包抢走了。
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伸出手去抚摸了它。它浑身冰凉。我也一样。
我打开车门钻了进去,来好座椅没被他们撬去,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我想起了那个晴朗温和的中午,父亲在整理一个红色的背包,我问:“爸爸,你要出门?”
父亲转过身来温和地说:“不,是让你出门。”
“让我出门?”
“是的,你已经十八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我背起了那个漂亮的红背包,父亲在我脑后拍了一下,就像在马屁股上拍了一下。于是我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叙写了一个18岁男孩初次出门远行的经历,作者采用“仿梦”的写作方式,生动地揭示了世界的残酷无常和青年人对现实世界的迷惘。
B.小说开头写“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像一条船”,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又表明“我”与父亲争吵后离家出走飘浮不定、不知所向的处境。
C.“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运用比喻修辞,写出了“我”的兴奋与愉悦,与远行途中遭遇殴打、欺骗与背叛形成强烈反差。
D.“我”是一个单纯、质朴、勇敢、富人正义感的形象,小说既写了“我”理想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异,也写出“我”而对现实世界的无能为力。
(2)小说中“我”被抢的情节看似出人意料,其实也早有铺垫,请列举三处并简要分析。
(3)小说中反复提到“旅店”,试分析“旅店“的含义及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组卷:9引用:3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好的广告词,除了写作技巧外,还包含着广告人的营销意识。请分别指出下面两则广告词用语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①我太满意,我太太满意,我太太太满意。--房地产公司广告词
②您的健康是天大的事情。--“天大”制药广告词组卷:10引用:13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爱国运动,史称“五四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材料二: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材料三:1979年初,邓小平同志强调:“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材料四: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同北大师生座谈时说:“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
作为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学子,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自身,联系现实,完成一篇以“青年学子该做什么样的奋斗者”为主题的演讲稿,在你所在的班上作一次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1引用:1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