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东莞市伊顿外国语学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7 5:0: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神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20世纪80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验。
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生机。
D.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组卷:60引用:39难度:0.9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两弹一星”奠定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贫油”帽子,杂交水稻让亿万百姓端稳饭碗,载人航天实现千年飞天梦想……70年来,中国的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从“向科学进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0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复兴之路。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力量,更引领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进步。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不断发展,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和装备,已成为走出去的中国名片;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也通过创新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摘编自谷业凯《科技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中国吹响科技创新“集结号”。人力、物力、财力,朝着科技创新的方向源源汇集。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中国的投入成效有目共睹。25名、22名、17名、14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从2016年到2019年的创新排名一直在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力、开发活力得以释放,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明显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持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经济效益不断显现。
(摘编自熊建《中国的科技创新投入成效有目共睹》)材料三
科学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而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推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掌握民众需求第一线,市场感觉敏锐,创新需求敏感,创新愿望强烈,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要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核心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充分尊重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
(摘编自求是网《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科技创新走过了70年的不平凡之路,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B.检验科学技术研发的成果,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不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
C.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的创新排名一直在上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也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D.中国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释放了科研人员的活力,提升了企业的能力,增强了政府部门的服务和效率意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技创新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综合国力等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也使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成为中国名片。
B.要解决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需要推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而企业应成为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C.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因此只要搞好了基础研究,就能解决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问题。
D.企业的命根子是技术创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3)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组卷:2引用:4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远远的走来了一个人,他的对头又到了。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后来,他的母亲到处说,“这辫子是被坏人灌醉了酒剪去的。本来可以做大官,现在只好等留长再说了。”然而阿Q不肯信,偏称他“假洋鬼子”,也叫作“里通外国的人”,一见他,一定在肚子里暗暗的咒骂。
阿Q尤其“深恶而痛绝之”的,是他的一条假辫子。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这“假洋鬼子”近来了。
“秃儿。驴……”阿Q历来本只在肚子里骂,没有出过声,这回因为正气忿,因为要报仇,便不由的轻轻的说出来了。
不料这秃儿却拿着一支黄漆的棍子——就是阿Q所谓哭丧棒——大踏步走了过来。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
“我说他!”阿Q指着近旁的一个孩子,分辩说。
拍!拍拍!
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洋鬼子”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全是因为他剪了辫子,不能做官了,这说明未庄人的保守。
B.阿Q称钱太爷的大儿子是“假洋鬼子”和“里通外国的人”,说明阿Q是爱国的。
C.“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他之所以“耸了肩膀等候着”是因为他知道逃不脱,不如让他打。
D.选文的结尾处写阿Q“有些高兴了”是因为他的精神胜利法起作用了。
(2)说说文中的“等候”“轻松”妙在何处。
(3)阿Q为什么认为“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了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组卷:17引用:8难度:0.6
(三)(本题共1小题,6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21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实现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EAST高温等离子体运行的最长时间。
EAST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用来① 。核聚变能源的原材料② :一是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竭,二是排放无污染。它因此被视为“终极能源”。EAST装置实验运行总负责人龚先祖说:“千秒量级等离子体的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也让我们探索核聚变能源应用又进了一步。”他介绍,1兆安的等离子体电流,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③ ,上述三个目标在EAST上已分别实现。
目前,EAST装置是国际上唯一具备与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类似加热方式和偏滤器结构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其创新研究成果和技术积累,为我国自主建造聚变工程实验堆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技术基础。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请简要概括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个字。组卷:2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习近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朱伯庐
奢侈的必然结果--风化的解体--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读了上述文字,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假如班上将举办一次以“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请你就上述材料的提示,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9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