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外国语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敌,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
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
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
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②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5)对于契丹议和的要求,宋帝持何种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组卷:22引用:1难度:0.6
三、名篇名句积累(本题共1小题,2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2)屈原在《离骚》用“美人”作喻来表达自己遭朝廷小人妒忌陷害的苦闷的两句诗是:“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用“
(4)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了农人五月收麦的忙碌情景: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地里干活,连妇女儿童也没闲着,他们“
(5)苏轼《赤壁赋》中,“
(6)“酒”是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其他运用“酒”的意象的古诗词名句还有“
(7)李白《夜宿山寺》中“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夸张写人来衬托山寺高耸云霄,他的《蜀道难》“
(8)庄子在《逍遥游》中,从蜩与学鸠的视角运用反问的语气对大鹏远飞的意义进行否定的句子是“
(9)《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道自己借书回到客舍,因寒冷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在“
(10)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组卷:14引用:1难度:0.9
四、作文(60分)
-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抗性的事物往往为世人所喜爱。比如影院上映的战争片、谍战片,剧情矛盾冲突越剧烈,观众越喜欢;比如各类竞技比赛,对抗越激烈,观众越兴奋。
中华民族的“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最朴素的追求,和合共生、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想、看法。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