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某校中职二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题(24分)

  •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5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 9.①我喜欢粮食。经过超市粮食摊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停下脚步,对那些堆放在木格子里的各种粮食打量一番,大米、红小豆、绿豆、花生……有时候也忍不住用大勺子把粮食抄起又撒下,内心忍不住发出一两声赞叹,这是粮食啊!
          ②什么是粮食?粮食就是一口吃的东西,在超市里它是最便宜的售卖品了,消费者脚步匆忙地奔向花花绿绿的货架,没几个人愿意在买粮食时多花几分钟享受这个过程。
           ③粮食买回家,用电饭煲做熟了端上桌,孩子不爱吃,对他生气也不行。自己把碗端过来装作很饥饿的样子扒拉几口,也产生了疑惑,怎么不再是童年吃的粮食味道了?粮食的那种独特气息怎么消失了?粮食怎么只是有了“食粮”的功用,原来承载的那些由香味、自然、情感等元素构成的滋味为何不见了?
          ④我的记忆里,储存着粮食的味道。童年时一个大家庭用一口大铁锅做饭,半锅的水抓一把大米扔进去,快熟了的时候再浇一瓢磨好的豆浆进去,煮沸腾了就是一锅稀粥,那碗稀粥的滋味已经是不错,但粥锅里的布袋捞出来,才是真正的美味,因为布袋里装的可是货真价实的米团,用小钢勺挖一小口放进嘴里,大米与大豆融合后的香味直冲鼻腔,经历过柴火的熬煮之后,米团的糯软通过舌尖一直传递到内心深处……可惜,这样的米团只有家里最小的孩子才能吃到,我好像只吃过几次就失去了资格。
          ⑤一直觉得,粮食不简单地只是粮食,它们还是大自然的子孙,是有生命的。在田里劳动的时候,我经常可以感受到粮食的生命韵律,比如割麦子的时候,一颗颗饱满的麦粒,藏在一穗结实的麦穗里面,剥开来看,麦粒还带着一点点青涩,在凝目观察这些麦粒的时候,总觉得它们像是要急不可待地逃离“家园”,想要在太阳的照射下晒一个肆意的日光浴,要在滚烫的麦场上开心地打几个滚。
          ⑥过去品尝粮食,麦子也好,水稻也好,玉米也好,都能尝出它们的成长经历,觉察到它们是如何在暗夜中随着“母体”摇曳的,当风暴来临时,它们又是怎样紧紧挨在一起相互扶持的,它们在细雨中聆听骨节生长时所发出的声音,在阳光灿烂的时候随风舞蹈……它们也会相爱吧?两株植物的恋爱多么美好,它们不说话,时而靠近,时而分离,借助风传递心声,一同守望朝阳夕阳。
          ⑦母亲总是能把各种各样的粮食,做出令人感到温暖与幸福的味道。不止我的母亲如此,村庄里的每一位母亲都可以。小时候总爱闻远远飘来的炊烟,一点儿也不觉得呛的原因是,那炊烟里总是带着粮食的香气,比如我家的炊烟,就时常掺杂戗面馒头的味道。
          ⑧母亲把揉了整个下午的馒头放进锅里,一捆麦草烧完,掀开锅盖,先是要眯起眼睛,等待扑腾起来的蒸汽消散,再小偷一样快速地把手伸进锅里,捏起一个白胖的馒头就跑。在院子里,把那个烫手的馒头从左手倒到右手,从右手倒到左手,等不及凉到可以入口,就迫不及待地大口咬下去,馒头的热度会把牙齿也微微烫到,这样的馒头,才是最好吃的。
          ⑨有时候母亲着急下地干活,来不及熬米粥或者做馒头,就会从锅里煮的地瓜挑几个好看的给我们当食物。要知道,这些地瓜通常是喂猪的,可每次我都吃得心满意足,地瓜皮软瓤红,从内到外都甜丝丝的,但又不是冰糖式的那种齁人的甜,是吃完后打个饱嗝都会涌到嗓子眼儿的美味的甜。这样的地瓜,已经有一二十年吃不到了。从超市里买来的地瓜,在粥里煮熟了之后,入口一点儿味道也没有。它不是经历过日月风雨洗礼的地瓜,不是在土壤里做过美梦的地瓜,也不是母亲栽种的、收获的、煮熟的地瓜。
          ⑩现在的社交媒体上,经常看到有人形容美食用到这四个字,“好吃到哭”,一般这样的形容可信度不太高,你若去尝试一下,发现不过如此。真正“好吃到哭”的,还是过去的粮食啊。你去翻翻莫言、贾平凹、路遥的书,那里面有描写吃食的片段,才会让人流泪,只不过,不只是为他们描写吃到好东西时流露的感激而流泪,更是为他们这一代人所承受的饥饿与苦难而流泪。
    ⑪也有可能是,粮食本身的味道并没有太大变化,而是我们的味蕾变了,因为品尝到世间太多的美味,而失去了对粮食的感受力。我们已经不用再闭上眼睛,去体会粮食在舌尖上打转的滋味,如同不用时时回头去翻阅过去那几段食不果腹的历史。我们对包括粮食在内的诸多事物,也不再有那份小心翼翼的珍惜,这样的状况下,粮食的味道能不变吗。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承(zài)
    B.存(zhù)
    C.摇(yè)
    D.杂(chān)
    (2)对下列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融合:合为一体。
    B.货真价实:货不假,价实在。
    C.肆意:竭尽全力。
    D.小心翼翼:举动谨慎,不敢疏忽。
    (3)下列对第一段三个“忍不住”语意指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个“忍不住”表现了超市里粮食对作者的吸引力。
    B.第二个“忍不住”表现了作者亲近粮食的热望和行为。
    C.第三个“忍不住”表现了作者面对粮食产生无尽感慨。
    D.三个“忍不住”都表现出作者对人们漠视粮食的伤感。
    (4)下列对第二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花花绿绿”,是指超市里面那些吸引消费者的好看而又抢眼的商品。
    B.“这个过程”,是指粮食从生产、加工、运输到进入超市的整个过程。
    C.这两句表明,人们匆匆购物,没有时间辨析比较粮食的品质与价格。
    D.这两句表明,超市信誉较好,粮食价格又便宜,不用挑选就可以买。
    (5)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装作很饥饿的样子”,是因为“我”要给孩子做出榜样,让他们热爱粮食。
    B.“只吃过几次就失去了资格”,言外之意是家里边又有了更小的弟弟或妹妹。
    C.“那炊烟里总是带着粮食的香气”,写出作者在那个饥饿年代对米饭的渴望。
    D.母亲“挑几个好看的”地瓜给我们当饭吃,是为了让我们忘记地瓜是猪食。
    (6)下列对粮食变味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品尝到的美味多了。
    B.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了,对事物麻木不仁了。
    C.现在的粮食缺少自然洗礼、亲人的劳动和情感。
    D.现在的粮食从超市里买来,商品化气息台浓厚。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部分回忆了粮食曾经有过的色香味及生命韵律,充满眷恋之情。
    B.文章从今昔对比的角度分析问题,因而更加突显了反思精神和失落情怀。
    C.文章在议论、抒情中穿插叙述、描写,使得议论和抒情都显得有的放矢。
    D.文章的首尾两段遥相呼应,都从珍惜的角度融入思考,从而深化了主题。
    (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
     

    A.粮食的滋味
    B.粮食的味道
    C.粮食的气息
    D.粮食的韵律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五、作文

  • 10.请以“那份拼搏,那份荣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组卷: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