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曾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确实,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xīng chén璀璨,与蓝天依傍;月影婆娑,与绿波cù yōng。五千年的风雨cāng sāng,铸成今日之华夏胜景。A(但愿/祝愿)吾辈不负山川,不负韶华B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行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使语意连贯。
(3)若文段为演讲词的最后一段,你觉得B处填哪种标点,能把情感推向高潮?组卷:6引用:1难度:0.8 -
2.文学可以陶冶情操,漫润心灵,让我们一起共赏文学之美。
活动一:“书香致远”电子小报。
小文同学制作了一幅《红星照耀中国》电子小报。请你根据阅读经历,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恰当内容填写在小报相应位置。
(1)
(2)
(3)
A.过草地
B.瑞金
C.强渡乌江
D.强渡大渡河
E.吴起组卷:39引用:2难度:0.2 -
3.活动二:“经典永流传”微视频。
小语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后,参加了学校“经典永流传”视频制作比赛。班级同学对他的制作提出疑问,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帮小语予以解答。镜头 答疑 【聚焦人物】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
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
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
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
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刻画两个孩子对“我”
的招呼毫不理睬的片
段,会不会影响“孩子”
的形象塑造?【聚焦主题】有一回,我借来两支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铳,里面装满火
药,将它放在门外的梧桐树下。我们很小心地把窗打开,以防玻璃被震
破。我们六个人等在下面,热心倾听头顶上的乐队会受到什么影响。“碰!”
枪放出去,声如霹雷。一点没有受到影响,它仍然继续歌唱。它既没有
表现出一点儿惊慌扰乱之状,声音的质与量也没有一点轻微的改变。第
二枪和第一枪一样,也没有发生影响。我想,经过这次试验,我们可以
确定,蝉是听不见的,好像一个极聋的聋子。
(节选自《昆虫记》)选段写了什么事?从中
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
的科学精神?组卷:23引用:1难度:0.5 -
4.活动三:“点亮智慧之光”读书讲座。
ㅤㅤ校文学社陈老师对小文同学说:“文学社想举办一次‘点亮智慧之光’读书讲座,听说你的外公是市文联主席,我们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三点到文学社活动室做一次读书讲座,你问问他能不能来。”第二天,小文应该怎样向外公转述陈老师的话?组卷:20引用:1难度:0.5
二、阅读。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艾青的马车
徐刚
①艾青走了,26个春秋,他走到很远的地方去了。在我的思念中,他只是远行,从未消逝。
②在梦里,我常见到艾青,但是个背影。艾青总是和他那辆诗神的“纯金的三轮马车”在奔跑,我也紧随。梦醒时分,艾青和他的马车已不见踪影,想起了艾青《诗论》中的话:“我们的诗神是驾着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那三个轮子,闪射着同等的光芒,以同样庄严的隆隆声震响着的,就是真、善、美。”
③然后,我把黎明之前长长的一段时间,留给了回想,回溯时光,捡拾起那些少小往事。太久的往事会变得影影绰绰,如梦如幻;太美的往事会缠绵在心灵,若藤若蔓。
④1976年的一个冬夜,北风呼号,《人民文学》的诗歌编辑杨兆祥大哥说:“走,我带你去看艾青。”那时艾青已从新疆返京,暂住史家胡同的一个大杂院。他的手好大,好温暖,好有力。他的夫人高瑛大姐也陪伴在侧。艾青不让我叫“先生”,也不让叫“老师”,还不让叫“艾老”。他喜欢“老艾”这个称谓:“它亲切,习惯了,杨兆祥和兵团的孩子们都这么叫的。”然后是聊家常,高瑛大姐说:“艾青很少有这样的谈兴,他今晚高兴了。”告辞时,艾青坚持要一起出门,说是要上厕所,他的住处没有厕所,公共厕所在马路对面。我扶着他,他不让,只是有力地握着我的手。出门,他抬头望了一眼夜空,新月如钩,他挥手让我们走:“徐刚,你有空就来!”从此,我就成了艾青家的常客。
⑤当其时也,艾青进入了一个新的创作高峰期,每有新作,我和杨兆祥,还有周明,总是先睹为快者。长诗如《光的赞歌》等,给《人民文学》,他们有版面;短诗则归《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除了索稿,更多的时候是聊天。其间,艾青又搬往北纬饭店暂住,离我寄居的华仁路31号只一箭之遥。那时,《光明日报》《诗刊》的社址均在附近,艾青的住处便成了一众诗人的聚集地,那是诗的聚集、语言的聚集、激情的聚集。这样的聚集又是如此纯净:只是为了看望艾青,只是因为对诗的热爱。那热烈的话语声,是“纯金的三轮马车,在生活的旷野上驰骋”的声音。当时议论最多的是《光的赞歌》。邹荻帆说:“文学界最近流行一句话——‘艾青回来了’!”还有人用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诵道:“山野的篝火是美的/港湾的灯塔是美的……”房间里掌声响起,以茶代酒,为艾青干杯。艾青以他迷人的微笑注视着诗友们,连声道谢。
⑥1983年3月27日,艾青生日。高瑛大姐说:“艾青不喜欢过生日做寿,你过来吃个便饭,陪陪他就行了。”我从同事那里得知,长安街西侧有个不小的花店,于是下班后去了一趟。店里有一株海棠,两米多高,已开的花洁白热烈,未开的蓓蕾争先恐后,正等着我呐。我把钱付了,请老板把海棠移置一角,照看稳妥。次日下班后,我匆匆赶到花店,捧起花盆就往丰收胡同21号赶去。捧进艾青院门,高瑛大姐说:“徐刚捧了棵大树!”艾青走过来,笑眯眯地看着海棠。因为一路奔波,还没有平静下来的海棠,花枝乱颤地面对着艾青的微笑,艾青说:“她也笑容满面。”借着这棵活生生的海棠,艾青说起了真、善、美:“首先,这海棠是真的,它不是塑料花,这是真的第一要义一一展现在眼前的事物是真实的存在。其次,送这棵海棠树的人是真的,而且有真性情,为什么送给我而没有送到隔壁院呢?植物离人类生活最近,帮助最大,它是善的、美的。”艾青旧居拆迁,新居落成,又一次搬家时,院子里的花卉要送走一些,高瑛大姐后来告诉我,艾青大声喊着:“不要把徐刚送人!”
⑦记得那一次在丰收胡同的告别,多少有点凄凉,冷月斜照,灯影昏黄,我说:“老艾,你该休息了。”艾青把握着的手松开说:“你要常来。”我让艾青回家,他不回。“你走了我就回。”回头,艾青还在院门口站着;再回头,那影子模糊了。
⑧北京站的钟声敲了十下,我走在依然车水马龙的北京,我感受着我的富足,我富足是因为我的内心珍藏着艾青的三轮马车。那纯金的马车在我心里发光,我的眼前便有光,没有路灯的小巷也金碧辉煌。
(节选《光明日报》,2022年12月09日15版,有删改)(1)文章记录了艾青与“我”交往时的一些琐碎言行。阅读全文,完成填空。时间阶段 典型事例(片段) 人物品性 作者情感 1976年一个冬夜 ① 平易近人 ⑤ 邀“我”下次再来 ② 1983年3月27日 ③ 幽默风趣 借海棠说“真善美” 崇尚真善美 送“我”至影子模糊 ④
(3)文中描写了“我”和艾青在月夜下的两次分别,请分别说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出门,他抬头望了一眼夜空,新月如钩,他挥手让我们走:“徐刚,你有空就来!”
②冷月斜照,灯影昏黄,我说:“老艾,你该休息了。”艾青把握着的手松开说:“你要常来。”我让艾青回家,他不回。
(4)如何理解文末“那纯金的马车在我心里发光,我的眼前便有光,没有路灯的小巷也金碧辉煌”的含义?组卷:30引用:2难度:0.5
三、写作。
-
12.作文。
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 ……
请以“读窗外的那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姓名;(4)抒发真情实感。组卷:6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