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海南省儋州市洋浦中学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
发布:2024/8/11 5:0:1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1:
还原真实的历史,在史学领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作为电影,要在艺术化的创作中加入想象,似乎就很难保持历史的真实性。那如何让革命历史以电影艺术的呈现打动观众呢?电影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凡是你所能想象的,影像都可以帮你呈现。革命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可以还原革命历史,也可以实现对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就要求在该类型电影的创作中必须正视历史、坚持真实,既细心地重构往事,又能做出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革命历史电影当中的历史不仅是真实历史的证据,也是电影艺术创作的材料。史诗性作品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变迁。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
电影在保持对历史合理想象的同时,也为观众描摹了一个个饱满丰盈、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充分遵循史实,细腻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22小时里发生的许多故事。影片中,周恩来在曹大娘家中,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穿针引线,还把随身的眼镜送给了她。离开延安前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周恩来总理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给老乡。周恩来总理见到前来的知青们,特意鼓励他们要扎根延安,把延安建设好;离开延安时,周恩来总理让飞机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空再盘旋一圈,只为多看一眼……对于历史事件的合理想象,用影像化的手法展现出来,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立体、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让观众不再拘泥于对文字的想象。
优秀的历史电影作品还往往拥有着能在精神上与当下观众共鸣的表述。像《西行漫记》从书籍到电影《红星照耀中国》的改编,或是其他将口述史文献搬上银幕的作品,都是可以通过影片的形象化优势,补充一些合理想象的事实,实现最终对于历史的影像化表达,更容易让今天的观众理解。
从革命历史电影到民族史诗的建构,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升华。其中,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把握真实历史的前提下,充分的历史想象力会支撑起感人的细节,如将这些细节连缀起来进行雕琢和修饰,以艺术反映真实,就能提供引起情感冲击的审美体验。这时,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就会让人物更有血肉,让情感更加充沛。这样的作品再向更广泛的公众传播,也更易于被人们接受。
无论是前些年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还是今年热映的《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决胜时刻》……这些电影通过对历史的合理想象,构建了我们对历史深度和广度的探索,实现了对电影史诗品格的尊崇。优秀的历史电影,既能反映当时实际存在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并揭示创作者的历史观,也能作为中国特色史诗性电影探索的标志。可以说,电影这种艺术形式通过再现民族重要历史所承载的文化奇观,成就了中国革命历史电影独特的民族艺术现象。
(摘编自彭流萤《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审美体验》)材料2:
中新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 高凯)“革命历史题材应该是常写常新的,我认为,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新的表达模式的探索很有必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日前谈及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时作出上述表示。
《永远的战友》由著名编剧王朝柱执笔。王朝柱曾创作过《周恩来在上海》《长征》《张学良》《延安颂》《解放》《辛亥革命》《换了人间》等众多优秀电视剧作品,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本创作上,王朝柱的作品以对宏大题材的把握力、对历史气象的呈现力、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力而在业界占有一席之地。
对此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表示赞同,“事实上革命历史题材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解读有无限的空间。”他认为,革命历史题材在未来创作中应进一步提升艺术性和感染力,“让革命历史题材有它的年轻化表达,有它的当代叙事视角,我觉得把我们革命历史从情感和情怀角度来进行梳理,会让我们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再上新台阶。”
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理论研究处主任赵彤以《永远的战友》为例称,该剧的新意体现在作品与现实的关系上,“我觉得《永远的战友》给出了符合这个时代的尝试。以往我们的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基本上围绕着重要历史人物所主导和经历的政治、经济、军事大事来建筑剧情,可以说伟人加大事成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常规的叙事方式,但是《永远的战友》不一样,它的新鲜之处就采用了伟人加小事的模式,或者说这种小事是军政大事的边缘来讲故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加入想象的革命历史电影创作既要重构真实的历史往事,又要能够进行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B.创作者不再拘泥于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所以才会另辟蹊径,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有故事的普通人。
C.用影像化的手法展现对历史事件的想象,历史电影就可为观众呈现一个个立体、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
D.历史电影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细节连缀起来,并加以雕琢和修饰,就能给观众带来感情冲击的审美体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提出问题,然后做出直接回答,并在后文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B.文章详细论述《周恩来回延安》的细节,论证了革命历史电影充分尊重史实的重要性。
C.文章在论证优秀的历史电影作品在精神上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时,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手法。
D.文章末段内容由个体到整体,再次论证了中心观点,并升华了主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可以呈现你的所有想象,但创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定要遵循历史事实,不可进行大胆虚构。
B.相对书籍而言,历史电影有影像化的表现形式,并加入了合理想象的情节,更易让观众理解。
C.赵宁宇教授说:“革命电影创作,应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这与文中的创作理念一致。
D.优秀的中国历史电影既反映了历史,又揭示了作者的历史观,成就了中国历史电影独特的民族艺术现象。
(4)材料一加横线的句子细致地描述了周恩来总理回延安时的言行,结合材料一简析其作用。
(5)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创作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组卷:11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回答问题。
文本一:
村歌(第12节)
孙犁 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
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兴儿和李三说是参加机枪班冲锋受了伤。双眉一句话也说不出,红着脸笑了。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好像是叫双眉看。双眉明白,这意思是说:你看我怎么样,我受伤了。
第二天,区里送来一封信说:野战医院的伤兵同志们要求张岗剧团给他们演演戏,叫李三加紧准备。
李三拿着信找了双眉去,笑着说:“你的工作来了!”
双眉接过信来看了看,抬头问:“伤兵同志们为什么单到咱村?”
李三说:“周围几十里,谁不知道张岗刷团?在冀中区,除了“火线”,恐怕就属咱们了,人家军队上能没有听说过?”
双眉说:“那可演什么节目哩?咱不演俗戏,新编又一下排不出来,全怨三哥,那两天还批评我哩!”说完把嘴一撅。李三说:“这怨三哥没远见。双眉,这事全交给你,你用什么东西,使唤哪些人,告诉我,我给跑腿!人家既然指名请咱们,咱们就得露一手,不能丢人!”
双眉想了想说:“我看还是演比武从军,这个戏别的剧团演不了,咱们又是熟戏。三哥,你看怎么样?”
李三说:“对,就演这出。给军队演,又符题,我就喜欢这出戏,末了那一大段唱,别的剧困,就是没法演,两个人接着也唱不下来。你唱起来,可是从从容容,越到后来越有助。不过那个武委会主任叫谁演哩?兴儿不在家。”
双眉说,“就叫小三成替他,排的时候,小三成一块学会了。”
“好,”李三说,“带着咱们那汽灯、好幕去,演的时候,还得叫我拿着大喇叭站台!”李三比划一下,笑着走了。
演戏的那天是十月革命节。会场就在大官亭街当中那大场院里。吃过晚饭,周围几十里,道路上满是人。
“今晚上是张岗的比武从军!”
“喂!那个女角叫什么?”
“你这人!双眉呗!”
“对,真好嗓门,好长相,好走相,真,真比不了!”
“有一年不喝了,听说为唱戏受过批评哩?”
“呔!不批评别的,单批评唱戏!”
汽灯还没挂起来,会场里就挤满了人,卖糖的,烙馅饼的,老豆腐挑子也赶来了。
伤兵同志们坐在场子当中,汽灯点着了,张岗剧团的人马在台上忙着,打鼓的老头子郭老珍,架着腿,把雪白的手巾搭在膝盖上,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
兴儿挂着胳膊,走到后台来和人们说话。在一个大油灯下边,双眉坐着她那小红凳,正对着镜子化装。见兴儿来了,就问:“你在哪看?”
兴儿说:“在台下边呗!”
“有座物没有?”
“没有。”
“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双眉说着站起来,往后一推那小红凳。
“咱们这剧团,越来越阔了,还置了家具?”兴儿说。
“这是我分的果实。”
“你参加斗争了啊?”兴儿笑着。
“你参加战争,我参加斗争!”双眉低声说,在镜子里轻轻一笑。
“入党了没有?”兴儿庄重地问。
“快批准了。”双眉的脸一红,“你哩?”
“我今天满了候补期。”
“我来演戏给你道喜!”双眉笑着说。
“先唱的时候,嗓子不要太高,这个地方是街心,容易收音。”兴儿关照了双眉几句,就下去了。
今晚上没有月亮,是个好晴天。星星像有喜事的人们的眼睛。一声锣响,开幕了。
台下的人挤着跟前去,说:“比武从军!”
“不要挤,不要碰着伤兵同志们!”李三拿着个大喇叭,在台上猫着腰喊叫。
“双眉!”台下看见双眉一上场,挤得更欢。前边的人用死力顶着,像钉木桩,不让挤过去。
双眉一出来,是在梨树底下,里面有这么几段:
风吹枝儿树猫腰,今年梨儿挂得好。上好的梨儿谁先尝哪,我提着篮儿上前方呀,送梨的人儿回去吧,前方的战斗紧张啊。
双眉唱着,眼睛望着台下面。台下的人,不挤也不动,整个大广场叫她的眼睛照亮了。
她用全部的精神唱。她觉得:台上台下都归她,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
(摘编自孙犁《白洋淀编》文本二: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回忆了童年时期阅读孙犁作品的体验,那个叫双眉的农村姑娘,特别是她流动的眼,对我有不可言传的美的诱惑。现在,当我一再重读孙犁先生的作品时,那些女孩子们年轻的、美好的生命,就会被重新召唤出理想,这并不违背孙犁先生的心愿,他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
我常常想,为什么孙犁的作品至今经得起一读再读,至今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呢?除以上谈到的,他对人的深邃情感,他的真诚忠直。他对文化的悉心守护,我还想谈谈他对语言的珍视。孙犁先生说:“从事写作的人,应当像追求真理一样地去追求语言,应当把语言大量贮积起来,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摘编自铁凝《重谈孙犁:在艰难时代中发现可爱、发现美》,《新京报》等)(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眉去看望伤兵,兴儿“用那只好手轻轻拍着受伤的胳膊”,和双眉没有语言交流,表现了他碍于隐情而无法敞开心扉。
B.“雪白的手巾”“嘴里叼着一支只有在这个当口才肯抽的好烟卷”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打鼓的郭老珍对此次演出的重视。
C.兴儿和双眉在后台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两人的关系,表达了相互之间的关心,也表现了两个人共同追求进步的特点。
D.小说两次写到双眉的笑,一次是见到受伤的兴儿,一次是兴儿去后台找她,虽然场景不同,但都表现了女孩子的羞赧。
(2)下列对文本一结尾一段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她用全部的精神唱”一句,表现的是双眉演唱时神情专注,十分投入。
B.小说以演出高潮结尾,引发读者想象,具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C.“台上台下都归她”生动地表现双眉陶醉在慰问演出成功的状态中,点明小说主旨。
D.“天上地下都是她的东西”表现双眉坚信一定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心理。
(3)孙犁先生说,“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试结合文本一,分析双眉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文本二中,孙犁先生说“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语言,你认为文本一中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孙犁先生的语言功夫,请任选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组卷:16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没有留意,富阳柳绿桃红的三月天是从哪一根枝头上开始的。惊蛰到来时,那些穿越秦时明月、唐时春水的山花野草,早已①_____ 地在淡烟微雨中做好生机盎然的准备。鹅黄的柳枝轻轻摇曳,玉兰花素装淡抹亭亭玉立于枝头,繁花含俏的三月天便从炊烟袅绕的房前屋后、农人扛着农具行走的田埂地头、雨润烟浓的大源溪畔向我们走来。
②_____的江南三月天里,循着亭山竹林旁淙淙的溪水声,随意走在旷野上,那灿然地迎面扑来的一簇簇、一朵朵桃花、杏花、油菜花,你的心绪远离喧嚣繁杂,在古朴的田园中涨潮的芳心。春风成为信使,将游子的乡愁传递,甘坑水库下百花园枝头上鸟儿的啁啾,如渺远的梵音穿透天空。
烟花三月,走在乡间纵横的阡陌上,花香混着泥土的清香,午后的阳光透过密密层层的树叶在地上洒满光斑。你懂得了诗人陶渊明为什么要隐居村野,躬耕田园,过着③_____ 的生活。那满枝满树的绿叶红花,使人仿佛置身于夹谷莺啼的图画里。
(1)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把正确的语句写在答题卡上。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4引用:2难度:0.7
四、作文(共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善言”是为人处世灵巧的智慧。李斯善言,让秦王废除了逐客之令,恢复了自己的官职;烛之武善言,劝退了秦师,保全了郑国……
“敢言”是远见卓识非凡的勇敢。魏征敢言,助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王安石敢言,向保守派表明了自己改革的决心……
班级拟举行主题班会,围绕“善言”与“敢言”展开讨论。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