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市梁平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6 6:30:2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
1.听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组卷:1引用:2难度:0.0 -
2.在下列词句中填写同音字。
[xíng]
造
绞
[jùn]
崇山
如期
[duàn]
进入中学,我们学习会变得忙碌起来,所以需要不组卷:3引用:1难度:0.8 -
3.辨析音、形、义,再组词。
(1)摩
mā
mó
(2)籍
(3)逆
当“背叛者”讲
当“向相反方向”讲组卷:2引用:1难度:0.7 -
4.根据提示,填写或补充词语或成语。
(1)他看着孩子们吃上了热乎乎、香
(2)就算到了极远的地方,也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画横线部分可以换为:天
(3)过去几年,华为通信技术在全球取得了组卷:10引用:1难度:0.7
选择题。(12分)
-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词语字形、词句中加点字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8 -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6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25分)
-
17.读短文答题。
唇颊留香端午节 老家的堂屋旁,有一池水塘,因其形状呈三角形,村里的人便叫它“三尖塘”。不知道“三尖塘”的中央何时隆起了一个小土堆,不知道小土堆何时变得越来越大,也不知道土堆上何时就长满了芦苇。收完麦,打完场,父老乡亲们刚坐下来喘了口气,端午节便到来了。
记忆中,到了端午节家家都要选苇叶包粽子。天一亮,便有女人拿着镰刀或剪子在“三尖塘”里选苇叶,然后在水塘里涮洗干净后,拿回家准备包粽子。从“三尖塘”里采下的芦苇叶子属于纯绿色、纯天然的,叶片宽宽大大,那沾着雨带着露的苇叶,青碧碧油亮亮,浓浓的带着清香,不等包上糯米,似乎就嗅到了粽子的甜香。据说,现在城里买的苇叶,商家为了保鲜保色,大多使用了硫黄薰制。
经过一宵浸泡的糯米,放入红糖或蜜枣,裹上青翠嫩绿的苇叶后,便像穿上了一件春的衣衫。包裹好的粽子放进锅里一蒸,不一会儿,那醉人的糯米香和着苇叶的清香味,便随着蒸汽溢满厨房,直馋得孩子们不等粽子出锅就嚷嚷着要吃。其实,嚷嚷也是白嚷嚷,不但不能很快吃上,反倒是会挨上妈妈轻轻的一巴掌。因为没有蒸熟的粽子,吃了会胀肚子。再说啦,大人们还都在地里忙着干活呐,哪能先让孩子们吃呐?
老家过端午节,会像过年一样隆重。除了包粽子外,还要蒸“糖三角”、煮咸鸭蛋……记忆中,那时条件好的人家还会到集市上称几斤肉,买几条鱼,做上几个下酒菜,犒劳一下刚刚忙碌完麦收的自己。
如今,离开老家已有三十多年了。居住在城里,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宝的、有鸡蛋的、有腊肉…但我(必然依然)会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芦苇,想起那青青地(冒着泛着)油光的苇叶和妈妈亲手包制的粽子,那种端午节的味道时常在唇齿间萦绕。
(1)用“\”划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短文开头写“三尖塘“的作用是
A.作者对家乡“三尖塘“的印象深刻。
B.为下文选苇叶包粽子作铺垫(埋伏笔)。
(3)作者回忆老家的端午节,重点写了什么,次写了什么?
(4)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下列对题目“唇颊留香端午节”中“唇颊留香”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老家粽子给“我”留下深刻记忆。
B.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C.只有家乡的粽子最美味。
(6)同学们,请写出你们老家过端午节的两三个习俗。组卷:4引用:1难度:0.1
三、习作书写与展示(30分)
-
18.题目: ,真让我着迷
提示:生活是万花筒,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你们都拥有一片蓝天,一方乐土。在那里,你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那里的一切都让你着迷,令你陶醉--读书、踢球、画画儿、手工制作、集邮、种花养兔……你一定享受到了无限乐趣,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性情。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言之有物、文从字顺,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②不少于400字。③文中不可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组卷:10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