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11/22 2:0: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化学家,表彰他们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上做出的贡献,该研究可用于新药研发、电池储能等领域。说明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错误的是(  )

    组卷:88引用:10难度:0.8
  •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10引用:3难度:0.8
  •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组卷:223引用:104难度:0.9
  • 4.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

    组卷:57引用:42难度:0.9
  • 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组卷:24引用:4难度:0.6
  • 6.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组卷:33引用:2难度:0.8
  • 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组卷:82引用:3难度:0.6
  •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62引用:65难度:0.9
  •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组卷:47引用:5难度:0.8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 27.某校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测定展开了探究。
    (一)【实验改进】如图1是甲同学对“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加入50mL的水,右侧的量筒(量程100mL)内加入50mL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灼热的玻璃棒,红磷立即被点燃
    (1)红磷燃烧的产物是
     
    (填化学式)。
    (2)红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
     

    (3)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有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气管末端形成液封,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4)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且调节到集气瓶和量筒中液面相平,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3.6mL。甲同学实验测得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用百分数表示)。
    (二)【拓展研究】乙同学发现甲同学实验测得的精确度不高,为提高测定的精确度,在网站查阅了相关资料,改用“暖宝宝”对实验进行创新改进。
    【查阅资料】
    ①“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的氧气。
    ②“暖宝宝”的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和少量氯化钠。
    ③“暖宝宝”发热的主要原理是铁粉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氢氧化铁(铁的生锈)。
    (5)暖宝宝中少量氯化钠作用是
     

    (6)暖宝宝发热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反应
     
    ,该反应
     
    能转化为热能。
    (7)实验步骤:乙同学实验的改进装置如图2。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加入50mL的水,右侧连接着装有50mL空气的注射器。(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重复3次上述实验及数据如表。
    试验次数 1 2 3
    注射器剩余气体读数 18.7mL 18.9mL 18.8mL
    得出结论: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计算,可知空气中氧气含量为
     
    (用百分数表示)。

    组卷:87引用:2难度:0.5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6分)

  • 28.将3.2g某物质R放入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与H2O,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提示:浓硫酸只吸收水,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假定气体全部被吸收,外界空气对实验无影响)。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前 实验后
    浓硫酸的质量 301.3g 304.9g
    NaOH的质量 213.0g 217.4g
    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写出每一步的计算过程):
    (1)实验结束后生成物中水的质量为
     
    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
    (3)R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据此分析推理:组成物质R的元素是
     

    组卷:117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