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发布:2024/11/25 2:30:2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有关生物(现象)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

    组卷:80引用:50难度:0.7
  • 2.为了解我省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用品的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组卷:588引用:38难度:0.4
  • 3.为探究“菜豆种子萌发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如下表。该小组研究的实验变量是(  )
    培养皿 种子/粒 光线情况 温度/℃ 水分
    100 向阳处 25 适量
    100 向阳处 25 不加水

    组卷:9引用:1难度:0.5
  • 4.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组卷:37引用:52难度:0.9
  • 5.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2难度:0.6
  • 6.细胞结构决定功能,下列细胞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组卷:278引用:19难度:0.3
  • 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下列关于荷花和蜻蜓的描述,错误的是(  )

    组卷:25引用:3难度:0.6
  • 8.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对于物质①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9引用:2难度:0.6
  • 9.如图中表示细胞分化过程的标号是(  )

    组卷:202引用:7难度:0.4
  • 10.以下关于草履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7
  • 11.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是(  )

    组卷:176引用:5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读图理解、实验探究、资料分析、综合应用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 3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根据最新统计,森林能把50%、3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一万亩(1亩≈666.7平方米)森林储水能力相当于一个100万立方米的水体。无林地比覆盖率为30%的林地土壤流失多60%。
    资料二:近年来我市加大了城市绿化建设的力度,先后建成了市民公园、露天矿公园。自公园绿地建成后,气温明显有所下降,园林植被每年吸收二氧化碳可释放大量氧气。
    (1)从资料一可以看出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
     
    循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运输水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叶片上的
     
    散失到植物体外。
    (2)资料二中气温明显下降是通过植物的
     
    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通过植物的
     
    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持水上、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方面作用很大,有“
     
    ”之称。
    (3)除了上述的两种作用外,活着的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作用。

    组卷:22引用:1难度:0.4
  • 34.某村在扶贫工作组的帮扶下,结合当地特点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其中发展的特色产业有:种植茶叶500亩,种植大棚有机蔬菜800亩,发展香菇30000棒,养殖大鲵5000条,养蜂500箱,养猪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属于
     
    (填“生物”或“非生物”)部分、写出上述特色产业中的一种消费者:
     
    ,一种分解者:
     

    (2)蔬菜园中存在甲、乙两种蔬菜害虫,菜园中的鸟(丙)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请写出有关食物网:
     

    (3)为帮助农民伯伯进一步提高蔬菜产量,你建议的有效措施有:(答出两点即可)①
     
    ,②
     

    组卷:3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