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练习卷(20)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知识
-
1.通假字。
知者不惑“知”同组卷:6引用:2难度:0.9 -
2.古今异义。
(1)仁以为己任
古义:
今义:认为。
(2)《诗》可以兴
古义:
今义:认为组卷:9引用:2难度:0.9 -
3.一词多义。
(1)文:
①质胜文也野 形容词,
②饰以篆文 名词,
③文过饰非 动词,
(2)重:
①不亦重乎 形容词,
②露重飞难进。(《在狱咏蝉》) 形容词,
③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 动词,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动词,
⑤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荀子•议兵》) 副词,
(3)克:
①克己复礼 动词,
②克勤克俭 动词,
③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动词,
(4)归:
①天下归仁焉 动词,
②太祖起兵,胜宗年十八,来归(《明史•唐胜宗传》) 动词,
③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动词,
(5)焉:
①就有道而正焉 助词,
②见贤而思齐焉 兼词,
③盘盘焉,囷囷焉 助词,组卷:2引用:2难度:0.8 -
4.词类活用。
(1)就有道而正
(2)朝闻道,夕死可矣
(3)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见贤思齐焉
(5)请事斯语矣
(6)迩之事父组卷:13引用:4难度:0.5
三、
-
13.判断下列句子句式。
①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④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⑤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组卷:3引用:1难度:0.6 -
14.一词多义。
(1)隐:
①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动词,
②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词,
③上以无隐。(《训俭示康》) 动词,
(2)辞:
①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动。动词,
②王粲长于辞赋。(《典论•论文》) 名词,
③入不言兮出不辞。(《楚辞•九歌》) 动词,
(3)苟:
①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连词,
②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动词,
③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副词,
(4)保:
①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动词,
②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史记•秦始皇本纪》) 动词,
③赁佣于齐,为酒人保。(史记•栾布传) 名词,组卷:4引用:2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