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六中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5 7:0:2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中,认为中国诗较之外国诗篇幅短小,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虽“简短”却“可以有悠远的意味”,使人“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这正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就告诉我们,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
          冯友兰先生说:“富于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览无遗,是一切中国艺术的理想;诗歌、绘画以及其他无不如此。”的确,在诗歌等艺术作品中,暗示与明晰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在同一艺术作品中,二者不可得兼。中华民族的心理气质偏于内向,加之儒家主张为人处世要“温柔敦厚”,讲求内敛,要“敏于事而讷于言”,影响到诗人对外部事物的敏锐感触,所以当他们将这些感触诉诸笔端时,常常文字简约,惜墨如金。中国人的性格也是含蓄、委婉的,不喜欢直白、坦露,因而诗人习惯于使用暗示性的语言。以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达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在《谈中国诗》中,作者用大量篇幅分别从三个方面阐释中国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这一特点。
          一是将读者引入边涯,接着是深秘的静默。有时候,作者将你引诱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正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和“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一般。这是中国诗使用“暗示”手法的第一种表现方式,也就是在恰当的时候静默不言,欲说还休。
          二是行文不了了之,引得人遥思远怅。譬如,“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两首诗,这两个“不知”简直撩人心魄!
          三是问而不答,以问为答。作者说,“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
          我们在鉴赏古诗时可从意象、题目、作者、注释等方面的暗示性入手。譬如意象,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与统一;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在中国诗词的发展过程中,有些意象反复出现,具有了约定俗成的意义。古诗词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暗示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则暗示离愁别绪,抒发思乡之愁;鸿雁则表达了游子思乡羁旅之情。它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化入了国人的思维。掌握这些意象的含意,就能大体抓住整首诗的意境氛围、作者的思想情感甚至诗词的主旨。
          总之,中国古代诗歌虽简短但并不简单,能够在有限的文字里尽可能多地表达意味。不管是意象、题目,还是作者、注释,无不把诗人的情感精妙地暗示出来。
    (选自《由<谈中国诗>谈古诗暗示情感》,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锺书认为中国诗的艺术欣赏简短如闪电,却可于尽头处望见“无垠”,此观点与宋代诗人梅尧臣形近意远的诗词观相近。
    B.冯友兰认为,正因为同一艺术作品很难兼有暗示与明晰两个方面,诗歌、绘画及其他中国艺术形式都富有暗示性,而不够明晰。
    C.诗人创作时常文字简约,惜墨如金,是由于中华民族内向的民族心理以及儒家讲求内敛的处世主张,影响到诗人对外物的敏锐感触。
    D.钱锺书认为陶渊明得到生活的真谛时却欲辨忘言,正是诗歌“暗示性”的表现,在语言文字的表达尽头,引人思索,静默中神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诗歌行文上也体现出“暗示性”安排,诗人在行文不了了之时,运用一些词语引入遥思远怅,于不明朗中铺开丰富的想象。
    B.钱锺书先生认为中国诗比西洋诗更懂得利用疑问语气来表情达意,“问而不答,以问为答”带给读者的又何止是一种思考。
    C.中国人的性格不喜直白、坦露,这影响到诗歌创作,表现为多用暗示性的语言,促成了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古诗中的意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与统一,也就是指意象既是客观的物象,也是诗人主观情思的流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锺书先生在他文章《谈中国诗》中着意从语言文字、行文结构和巧用句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诗歌具有“暗示性”的特点。
    B.正因为中国诗歌具有强烈的“暗示性”,也就给后世鉴赏古诗留下了诸多可循之迹,比如意象、题目、作者、注释等都可能有暗示。
    C.中国诗歌语言的简短特色,并不代表诗歌内容的简单。这不仅透露出中国文人对文字极致的追求,也是对丰富情感的理想化表达。
    D.诗词中冰雪暗示心志的忠贞,鸿雁表达羁旅思乡,这已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只要掌握这些文化密码,我们就能完全掌握中国的古诗词。

    组卷:0引用:2难度:0.7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赶队伍的小兵
    王羽
          ①枪声和爆炸声忽然停了,山上山下一片寂静。
          ②抗联官兵陷入了绝境——弹尽粮绝。山下的日军讨伐队一时不明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趁着难得的空隙,趴在铠皑积雪上的战士们慢慢爬到连长的周围。连长从怀里取出仅有的两颗手榴弹,低声说“最后时刻到了。”战士们谁都不说话,只是悲壮地点了点头。
          ③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性的日军禽兽不如,抗联战士如果落入日军手里。生不如死。所以,无论战斗多么惨烈,抗联战士都要留下最后一颗手榴弹,或与鬼子同归于尽,或用于自爆,绝不当俘虏。突然,一个一直看天的老战士说“连长,要起大烟炮了。”连长一愣,忙追问“老程,快看,得多长时间才能起?”老程非常有把握地说:“一袋烟。”连长兴奋地说:“有救了”战士们看看黑沉沉的天空,也不觉面露喜色。连长命令道“两人一组,大烟炮一起,立刻向山上跑,别犹豫,只管跳下去。”连长又说“只要能走,就一定要想方设法活下去,追上队伍。”
          ④老程拍拍身边的小战士说:“柱子,咱俩一组,跟紧我。”说着,老程解开腰间的麻绳,将一头递过去,让柱子系在腰上。柱子的脸冻得发青,两手僵硬,好不容易才将麻绳系好。
          ⑤山下的日军终于反应过来,知道抗联战士没有弹药了,嗷嗷叫着向山上冲。鬼子越来越近了,连长猛地甩下一颗手榴弹,巨大的爆炸声响起的同时,战士们用尽力气高喊:“冲啊!杀呀!跟小鬼子拼了”
          ⑥突然的爆炸声和呐喊声,吓得鬼子惊慌失措,急忙又趴在雪地上,拼命向山上开枪。山上没有还击,鬼子就停止了射击,不敢轻易地往上冲。过了好一会儿,鬼子试探着爬起身,往山上爬。连长看看老程,老程指指天空,肯定地点点头。连长将最后一颗手榴弹投向山下。
          ⑦爆炸声刚传来,天就变了。肆虐的北风突然膨胀起来,打着旋,笼罩了茫茫林海。大雪从天而降。随着狂风,雪片都变成了雪粒子。狂风裹挟着雪粒子,鸣鸣怪叫着抽打着大地万物。眨眼的工夫,雪粒子抱成了团,变成了一个个雪球,大大小小的雪球旋转着、飞舞着,铺天盖地,天地之间顷刻变得一片混沌。这就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东北大烟炮。
          ⑧趁着山下的鬼子一片混乱,抗联战士们立刻起身,两人一组,用尽最后的力气,拼命冲向山顶。狂风暴雪中,人们睁不开眼睛,大大小小的雪球打得人浑身生疼。战士们顾不得这些,只是一个劲往山顶冲。柱子人小腿短,力气早已经用尽,全凭老程在前面拼命拉,才勉强迈开腿。很快,老程凭借经验知道到了山顶。老程转身将柱子拉进怀里,凑到柱子的耳旁喊:“要下山了,死命抱紧我。”
          ⑨老程将柱子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倒退着跳了下去。
          ⑩两人在狂风暴雪中急速落下去,接着重重地跌落在冻得坚硬如石的山坡上,然后快速向山下翻滚。落地的一瞬间,体力早已透支的老程摔成了重伤,在昏迷前的一刻,他将柱子搂得更紧了。
          ⑪柱子终于清醒了,轻轻推推老程,又摸摸他的脸,好像没有了气息。柱子心慌起来,摘下狗皮帽子,给老程戴上,又用冻僵的两手焙着他的脸,试图让他在这一丝温暖里醒过来。让柱子惊喜的是,老程真的醒过来了。
          ⑫柱子喜极而泣,流着泪说:“老程叔,你醒了。”老程断断续续地说:“我,我,不行了,你,你要,追上,队伍。”冰凉的泪水在柱子脸上流淌,他紧紧地抓住老程的衣襟哽咽着说:“老程叔,别离开我,我怕。”老程喘息了好一会儿,艰难地说:“孩儿呀,虽说,你还,不到,十五,可你,是抗联战士。”柱子说:“老程叔,别说了,你再睡会儿,再歇歇。”老程真就不说话了。
          ⑬他用尽力气,才将两个人身上的雪推到一旁。柱子惊讶地发现,他们被一棵粗壮的红松树挡在了半山腰,自己的胳膊腿还能动,知道老程叔受伤了,柱子赶忙拂去老程身上的雪,却发现他已经静静地走了。
          ⑭柱子将没有子弹的三八大盖枪从老程身上轻轻取下,扶正老程的狗皮帽子,跪在老程身前。大哭着说:“老程叔,没有你我不知死多少次了,我向您保证,我一定活下去,一定追上队伍!老程叔,我一定多杀鬼子,给你们一家人和我爹我娘报仇。”
          ⑮柱子擦干泪,将老程掩埋了,毫不犹豫地背起枪,坚定地向山下走去……
          ⑯柱子终于下山了,他一下子跪在厚厚的积雪上。他喘息了好久,吃两口雪,就站起身,继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⑰实在走不动了,柱子才休息一会儿。天黑了,柱子就找一个低洼的地方,挖一个雪窝子,钻进去,接着冰凉的枪睡一夜。醒来后,重复着前一天的一切。在茫茫林海里不断向前,柱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追赶上队伍。
          ⑱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崇山坡岭中顽强地行进着……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写忽然停下来了的枪声和爆炸声,既能让读者紧张起来,又以简洁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探寻故事的原委。
    B.小说虽然没有过多地描写战争,但是从抗联官兵的处境中,读者不难想象这场战争的惨烈,感受到侵华日军的凶残。
    C.小说通过描写抗联战士的一次战争过程,既交代了柱子的成长经历,也表达了我们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的主题。
    D.小说写柱子“擦干泪”“毫不犹豫地背起枪,坚定地向山下走去”,说明柱子成熟起来了,他应该可以追赶上革命队伍。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老程将柱子严严实实地搂在怀里”,并且“倒退着跳了下去”,为下文柱子的“胳膊腿还能动”作铺垫,使情节合乎情理。
    B.小说写没有人性而又胆小如鼠的日军,与机智、英勇无畏的抗联战士形成鲜明的对比,小说情节由此发生转变,战士们突围也成为可能。
    C.小说人物对话语言通俗明了,而且大都比较简短,这是由紧张的战争氛围所决定的,不过,老程的临终话语则是因为他受伤严重而说话断断续续。
    D.小说着重刻画老程这个老兵形象,运用语言、肖像、动作、细节等描写手法,写他革命经验丰富,不怕牺牲,善于保护年轻战士的一面。
    (3)请简要分析第⑦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古诗文阅读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举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历。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正统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邮王监国,侍讲徐埕言星转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诸地军亟赴京师,谦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娜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十月敕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上皇破紫刑关直入,窥京师。谦亟分遣诸将,率师列阵九门外,身自督战。战起,也先弟孛罗,平章卯那孩中炮死,知终弗可得志,遂拥上皇由良乡西去。
          于是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请归上皇,帝不悦。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景泰八年正月,石亨与吉祥、有贞等既迎上皇复位,宣谕朝臣毕,即执谦与大学士王文下狱。诬谦等构邪议,更立东宫,坐以谋逆,处以极刑。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是年,有贞为亨所中,戍金齿。又数年,亨亦下狱死,吉祥谋反族诛,谦事白。万历中,改谥忠肃。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B.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C.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D.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通常指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官职,约自秦朝开始每个朝代大都设置此官职。
    B.监国,也称摄政,常指皇帝出京时或指皇帝未能亲政时由他人代为处理朝廷政务。
    C.九门,源于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文中指明朝修建北京城时设置的九个城门。
    D.北狩,指到北方狩猎,也借指向北进军,文中其实是皇帝被掳到北方去的婉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B.在皇帝被俘后,京城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邮王的认可。
    C.在景帝即位之后,于谦认为边境和京城都应该做好战斗准备,以应对来自北方的敌人,景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恭顺侯吴瑾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组卷:1引用:2难度:0.5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1】
     [宋]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黄流不解涴【2】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3】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4】
    注释:【1】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2】涴:污染。【3】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4】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2)本诗以景结情,下列唐诗中没有运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组卷:5引用:3难度:0.7

四、语言文字运用

  • 11.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从古时千里传书到邮局快递,再到一眨眼就完成发送的电子邮件,不得不惊叹科技的魅力,这些改变都是经理了数千年的积累,并非一挥而就的,每一丝改变都经历一代人的呕心沥血,都凝结着几代人的成就,比如电子邮件的发明,要经过电脑到互联网再到其普及,才有了电子邮件的出现,因此,这些变化是很缓慢的,看似轰轰烈烈的改变,实则是悄然而至
    A.一挥而就
    B.呕心沥血
    C.轰轰烈烈
    D.悄然而至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1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点赞第一的回答这样说:“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很多种生活,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机械重复很多年;终日洗迹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不曾经历过真正沧桑,却还失守了最后一点少年意气,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评论区中,一万多人点赞了那句“我就是这样的人”。
          人生不易。一位作家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也有这样一句话: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说要自律的人很多,但是能够坚持自律的人很少。自律之人出众,不自律之人,淘汰出局。
    要求: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组卷:29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