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第一高级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九)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这气象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我们以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只能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可是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有所不同的。整个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所喜爱的正面的东西,这正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也就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它是人民所喜爱的,它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起《国风》来说要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反而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将进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那么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的如太阳一般的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一个诗歌时代总的成就,无数优秀的诗人都为这一气象平添了春色。它也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并非揭露黑暗的作品才有思想性,属于人民的作品也是有思想性的,而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会有揭露黑暗的文字。
B.盛唐时代,人民的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的作品,比如李白的作品。因而,人民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李白《将进酒》中有关“万古愁”的文字,是对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境界的发展,感情虽然沉重,但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盛唐气象呈现出鲜明、开朗、深入浅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表明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多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总结论点,环环相扣。
B.文章将文学作品追求理想和描述黑暗并举,分析两者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将李白《将进酒》和李煜《虞美人》中的愁进行了对比,突出两者的差异。
D.文章以王昌龄的诗歌为例,论证了饱满蓬勃、以小见大才是盛唐气象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接近,是盛唐气象的渊源和先声。
B.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因此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C.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但李煜《虞美人》中的相关文字境界不高,没什么可取之处。
D.盛唐时代具有饱满的生活热情,对新鲜事物敏感,诗歌作品中,即使是千愁万绪也仍然开朗,这个时代的美学造诣就像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组卷:10引用:5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系统建设目标是:建成独立自主、开放兼容、技术先进、稳定可靠的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推动卫星导航在国民经济社会各行业的广泛应用。
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中国 美国 依罗斯 欧洲 系统名称 北斗 GPS 格洛纳斯 伽利略 频段 使用码分多址技术 固定频段 使用频分多址技术 使用码分多址技术 开发历程 2000年建成北斗一代,2012年北斗二代授入运营 20世纪70年代开发,1994年全面建 成,目前研制第三代GPS 20世纪80年代开发,1995年投入使用 20世纪90年代提出,2002年批准,2008年开始建设,2015年,欧洲发射两颗伽利略导航卫星 卫星数量 35(静止轨道、非静止轨道) 28(其中4颗备份星) 24(其中3颗备份星) 30(其中3颗备份呈) 定位精度 军用<1m,民用<1 m 军用<1m,民用<10 m 军用<1m,民用<10 m 民用为主<1m
材料二: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北京发布《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 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敏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2.28%,达1454亿元人民币。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
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以技术体系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主线,积极推动“北斗+”融合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发展。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农业及水利、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数字化应用场景等方面,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发挥出重要的时空赋能作用,加快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进程,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赋予强大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亚雄《<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 北斗进入规模应用发展新阶段》)
材料三:
“深化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推动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北斗产业化应用已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当前,北斗系统已在农业、林业、水利、大众应用等众多行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赋能各行各业成果丰硕、效益显著。北斗系统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科技先锋。
从产业基础看,国内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SoC芯片,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
“北斗+智能同联车路协同”“无人配送”等综合性应用场景,是北斗系统跨行业、跨区域融合应用的体现。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的重大基础设施。通过提供时间和空间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时空基础设施,在推进数字产业协同、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北斗系统的不断完善和能力提升,为北斗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以平均每年20%增长率计算,2025年后北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2035年前,我国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为未来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摘编自余建斌《北斗远在天外 应用近在身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进卫星导航产业链形成,形成完善的国家卫星导航应用产业支撑、推广和保障体系等,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目标。
B.从开发应用历程看,我国“北斗”系统要晚于美国、俄罗斯和欧洲;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发,目前研制第三代GPS。
C.从频段看,我国“北斗”系统与欧洲“伽利略”系统相同,从卫星数量看,我国“北斗”系统最多,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最少。
D.从定位精度看,我国“北斗”系统并不逊于其他三家卫星导航系统,尤其是民用方面,已经大大超出了美、俄两家卫星导航系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目前已有14000家左右的企事业单位进入北斗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这些企事业单位中有50多万人从事这方面业务。
B.“北斗+”和“+北斗”都是科技创新应用模式,但它们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技术体系的创新,后者侧重于应用模式的创新。
C.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有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三号上的SoC芯片在一些领域应用广泛。
D.北斗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元和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是远景目标。
(3)为什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取得显著效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3引用:7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竹楼海陆颖墨 竹楼,就是南沙各礁盘上的第一代高脚屋,老乔当新兵时就住在里面。那时候,整个礁盘就五六个兵,挤在这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整个屋子用上好的毛竹搭成,做工结实,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还是好好的,一直矗立在那儿。
李冬冬是机电兵,第一次守礁,刚上礁堡也就二十多天。二十天前,老乔带着李冬冬正在灯塔熟悉设备情况,突然海面上刮起一阵怪风,他们赶紧朝礁堡涉水返回。一股大浪劈头扑过来,浇两人一身水。忽然,李冬冬喊了一声:“不好!”老乔马上看到一只小海鸥从竹楼顶上掠过,直接砸到了水面。小海鸥艰难地扑腾两下,没飞起来,很快被浪打进了那条宽海沟。
喊声未落,李冬冬已追着海鸥跑了过去。李冬冬把小海鸥抱进礁堡,发现它的左翅膀受了伤。卫生员赶紧给伤口做清洗和包扎。
老乔正琢磨这小东西怎么安置时,李冬冬提出这只海鸥由他来看护。他说自己从小就喜欢鸟,在老家浦东读初中时就参加了护鸟队。“我还会鸟语呢!”
连着好几天,官兵们都喜欢坐在平台上,看着竹楼那边。他们总能看到两个身影,一只海鸥和一个水兵,那是李冬冬在训练他的部下小黑。
上级紧急通知有较强的土台风来袭,让测量船进潟湖避风。老乔隔着跳板嘱咐李冬冬,土台风过后几天有运输船过来送台风季补给,一定让海鸥跟着运输船飞到永兴岛去。他特别强调,一定要让海鸥在风雨天出去飞几次……
虽然不舍,但李冬冬还是坚决地点了点头。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问老乔:“为这事还要麻烦海测船专门调整计划,为一只鸟,上级会同意?”
老乔黑黑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为一只鸟就不行?”
按照老乔的要求,当天就断了小黑的“伙食”。李冬冬把它抱到灯塔那边放下,让它自己觅食。没想到,他刚返回,小黑已经飞到了礁堡上,冲到李冬冬的房间,直接叼住了床头的一包饼干。
李冬冬抓抓头皮,不知怎么办了。
这时老乔出现了,他端着一支枪,拉开枪栓,对准小黑,大吼一声:“回灯塔去!”
李冬冬吓着了。小黑明显也吓着了。海鸥马上飞离了礁堡,飞向属于它的竹楼,在竹楼上空盘旋。
“你看,它什么都会,这段时间你喂罐头把它喂废了。”老乔说。李冬冬有些惭愧:“不光罐头,还有剩菜。”老乔又好气又好笑地看他一眼:“什么剩菜,你是不是老把自己的菜拨一半给它?”李冬冬很惊讶:“这你也知道!”他明白了,老乔和自己一样关心小黑。
“我看你不是护鸟队的,是宠鸟队的。”老乔继续说,“以后它离开了我们,风雨天就不飞了?”
李冬冬知道这个理,无奈,顶风冒雨把小黑送到了灯塔的基座处,而后朝空一抛,让它飞了起来。虽然在海面上晃晃悠悠的,但还是能勉强飞着,扑腾了十来分钟,海鸥飞回了基座,如此几个来回。李冬冬放心了,冒雨看海鸥不时在海面上迎风逐浪扑腾。
老乔说:“好!赶紧回去洗个澡。”“洗澡,现在淡水太紧张,擦擦就行了。”李冬冬也知道淡水太金贵了。
“不,就洗淡水澡,洗个痛快!”老乔大声说,用手指指天空。李冬冬马上明白了,兴奋得仰天大吼一声。两个人都回到礁堡。除了值班员,老乔把大家都叫到平台,官兵们把衣服全部脱光,欢叫着冲进大雨,面对大海的汹涌波涛,尽情地享受着老天赐予的淡水。
告别时刻终于到来了。
傍晚,海测船起航前,李冬冬把海鸥抱起来递给拥上平台的守礁战友们,他们挨个抱起小黑用脸颊贴一下,最后又还给了李冬冬。李冬冬把海鸥交给海测船上的水兵,轻轻拍着海鸥翅膀说:“小黑,到了永兴岛,就不要乱跑。等台风一过,我到永兴岛找你,别让我白找。”
终于,水兵用力一抛,海鸥飞上了天空,在海测船上空盘旋了两圈,扭头就朝礁堡直飞过来。在空中,它盘旋着,似要清清楚楚看看这块荷叶一样的礁盘,看看它曾经拥有的竹楼和灯塔。李冬冬感觉自己要窒息了,当他感觉到自己的目光和小黑的目光相碰时,浑身如电击一样。海鸥也像被电击了一下,在空中大叫一声,追着军舰飞奔而去。
礁盘上灯塔亮了,照亮了铅灰色的海面,也照亮了竹楼海。
(有删改)文本二: 准确展现思想内涵,是军旅剧灵魂所在。十年来,我参与导演的军旅剧在思想内涵上力求表现时代脉动、军人风采。
文艺作品只有真实才会可信,只有可信,其传达的思想才会为观众接受,才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生动塑造人物形象,是创作的一个关键。军人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父母、是儿女,更是担负着特殊使命的战士。当今时代,年轻人多是怀揣着从军报国、实现人生价值的使命感参军入伍。他们工作生活在军营,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生存环境,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塑造军人,就要走进军人的内心。在一次和某特战旅特战队员交谈时,这名战士说道:“每一次出去执行任务,我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就是我们的战士。我曾无数次听闻有战士在训练演习中负伤,有战士在保卫国家领土时光荣牺牲。他们的故事是我们创作的源泉活水,礼敬军人,塑造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战士形象是我们的职责。
(摘编自许永昌《让英雄故事和英雄精神广为传扬》)(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篇描写李冬冬抢救小海鸥,李冬冬当时冒着很大危险:一是海上刮起怪风,二是海沟很宽。
B.老乔的一句责怪“我看你不是护鸟队的,是宠鸟队的”,表现老乔对李冬冬救治小海鸥很不满意。
C.年轻人在父母眼里只是孩子,而文本二认为在特殊的使命和特殊的环境下,多数战士会迅速坚强起来。
D.文本二认为军旅作品的创作源泉来自官兵真实故事,这是优秀军旅题材文学作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2)请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简要分析文本一的体裁特征。
(3)文本二指出,“生动塑造人物形象,是创作的一个关键”,作者是怎样使李冬冬这个形象生动起来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组卷:2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①
人治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人治是法治的对面,意思应当是“不依法律的统治”了。③
如果共同生活的人们,相互的行为、权利和义务,没有一定规范可守,依着统治者好恶来决定。而好恶也无法预测的话,社会必然会混乱,人们会不知道怎样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因之也说不上“治”了。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1)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归谬论证法,请结合语段简要归纳这种论证方法的推理思路。要求:表意准确连贯,逻辑清晰明确,不超过100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11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满溪烟雨湿芙蕖,绿叶红花锦不殊。(周紫芝《次韵草堂主人雨中十首(其五)》)
②红花须得绿叶衬,水扰青山风景馋。
上述诗句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红花”与“绿叶”的思考,结合时代特征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