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九年级(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9 8:30:2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4分)

  • 1.默写古诗文
    (1)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
    (2)
     
    ,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3)戍鼓断人行,
     
    。(《月夜忆舍弟》)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汉文有道恩犹薄,
     
    。(《长沙过贾谊宅》)
    (6)
     
    ,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
    (8)商旅不行,
     
    。(《岳阳楼记》)
    (9)《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
     
     

    组卷:5引用:1难度:0.8
  •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中国馆的“绣如意”体现着悠远mián长的东方智慧,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英国设计师受古丝绸之路的  甲 _____ (A.启发  B.启蒙),用植物铺了一条“从北京到西方”的花园丝路,入口处是欧洲树种,核心区为北京乡土植物……园艺是文明沟通与对话的桥梁,正如国外设计师的感受,“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鉴中,一个美丽的中国必将  乙 _____ (A.神采奕奕  B.光彩夺目)地zhàn放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绣如意
     
            悠远mián
     
    长      zhàn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原句:而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也体现出东西交汇、古今融合。
    修改句:
     

    组卷:2引用:2难度:0.7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组卷:22引用:1难度:0.8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 9.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
    (2)分析文章第②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组卷:57引用:3难度:0.8

四、作文(60分)

  • 10.生活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某一天或者某一刻,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都会在不经意间荡起你心中的涟漪,激起你生命的震撼。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绵软的感觉,你可能会舌尖甜甜,嘴角翘翘,忍不住,想笑;也可能是一种略微潮湿的感觉,伴着一丝酸涩或刺痛,难以自抑地,想哭。那正是生命拔节的声音,你长大了!
    请以“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贴近生活,关注内心,言之有物。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组卷:8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