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6 10:0:5
一、(16分)
-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国无德不兴,人无信不立。诚信,是镌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的传统美德。曾子烹彘,不欺孩童,言出必行的教诲是诚信最初的模样;商鞅立木,取信于民,上行下效的公正是诚信力量的象征;子胥辅吴,不改初(zhōng),(dān)精竭虑的谋划是诚信治国的范本。千百年来,无数的诚信故事被记载,无数的诚信警句(zhèn)聋发聩。现代社会,人们对不讲诚信的行为深恶痛疾,失信之人终将无处遁形。重诺守信,人必近之;狡诈欺蒙,人必远之。我们应以诚信(zhāng)显中国好少年的力量。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juàn huì zài è B.juān huǐ zài è C.juàn huǐ zǎi wù D.juān huì zǎi wù A.衷 惮 振 章 B.衷 殚 振 彰 C.忠 惮 震 彰 D.忠 殚 震 章 组卷:31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50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84引用:3难度:0.9 -
4.《“字”从遇见你》是CCTV-1播出的汉字系列纪录片,它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挖掘汉字“文化密码”。作为中国人,我们理应了解我们的汉字文化。
(1)汉字溯源:根据图片提示,请对“杳”字进行解说。
(2)汉字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引申出了新的含义,如“杳无音信”中“杳”引申为组卷:45引用:1难度:0.8
四、(31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我的军营 ①五岁那年,我随爸爸第一次去了军营,妈妈说我是“五岁从军”。
②我和爸爸先坐船,从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出发去宁波。我们在江上漂流了一天一夜,我断断续续地做着思乡的梦:崇明岛农村,屋后的那条小河,小河边洗衣服的妈妈……爸爸一路上给我讲《花木兰》的故事,我记住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③爸爸十八岁参军,四年回家探亲一次,提干、成家后,一年回家一次。我即将出生时,爸爸休假回到家中,照顾了我们母女三天,之后匆匆赶回部队。所以,我五岁前对爸爸的记忆并不多,只记得他每次回家都会把我抱起,托举得高高的。
④不知不觉来到了宁波港,抵达爸爸工作的地方——海军某军营。这所美丽的军营像一座岛,被山环林绕,又被一大片东钱湖水簇拥。两三只海鸥不知是迷路还是探幽,飞到了军营里的树枝上;战士们挥手致意,海鸥以“咕咕”声回应。哨兵向爸爸敬礼,爸爸微笑回礼,亲和又不失威严。来到二楼的一个房间,这就是我的家了:窗帘是蓝色的,床单是雪白的,军绿色的被褥叠得像豆腐块一样,临窗是一张大书桌,窗台上有文竹,阳台上有盆景。初次见面,我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在食堂吃完饭后,爸爸牵着我的手在院子里散步,边走边给我讲述军营里这些年的变化。
⑤第二天清晨,我在嘹亮的军号声中醒来。爸爸说,这是起床号,它在提醒我,我已经告别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开启了我的军营生活。起床后,他教我如何打水,如何把毛巾、牙刷、牙膏摆放整齐,如何铺平床单、叠好被褥。吃早饭时,碰上爸爸的很多战友,他们总是过来摸摸我的头,亲切地喊我“小木兰”。
⑥爸爸上班时,我转遍了军营的每个角落。军营有的地方像花园,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树与花。我在树下闻着松香,荡着秋千,想着妈妈——不久,她也将来到军营与我们团聚。营房前站岗的战士就像松树一样挺拔。他们在烈日下一动不动,脸上的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我跑回家,捧着几个苹果想送给叔叔们吃,可他们只朝着我笑了笑,还是一动不动。这时父亲出现了,制止了我的行为,我只好把苹果放在了哨位旁。
⑦山上百草丰茂,我和子弟学校的小伙伴们经常爬山,挖土豆刨地瓜,自由自在,奔跑嬉闹。最吸引我的是那大片大片的杜鹃花,人们叫它映山红,盛放时远远望去,宛如一片片红色的云霞蒸腾在山林间。老师还让我们围坐在映山红边,教我们唱《映山红》:“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⑧虽然我住在军营中,但也经常几个月见不到爸爸。他出海去了哪里,他在做什么,行前,我们一无所知。爸爸给妈妈写了好多信,字迹娟秀而又挺拔。有一次,我从来信的邮戳上得知爸爸去南海了。从东海到南海、多少惊涛骇浪,多少风云变幻?爸爸是在船舷上,还是在指挥台上?我从图书馆借到了南海的书籍,把相关信息抄在小本上并背下来。我心想,爸爸从南海回家后,我要跟他卖弄一下这些知识,还要考一考他。将近三个月的翘首等待后,终于,爸爸一身戎装地回到了家里、我神气十足地向爸爸提出问题,他对答如流,他说:“这是我们海军的必修课,不熟悉南海,怎么去保卫南海?”他目光坚定:“南海的蓝有浅蓝、深蓝、墨蓝,有汹涌的蓝、咆哮的蓝、安静的蓝。这浩瀚阔大的蓝,是我们的中国蓝!我们的海军会走向更远的大洋、迎接更大的风浪。”我仿佛看到爸爸屹立在风里浪里,屹立在海疆的最前线。他的望远镜里一定是千帆过尽,鸥鸟翔集,五星红旗一定是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⑨自入伍后,爸爸就常说:“我是个中国军人,海军的一个兵,党指向哪儿,我就冲到哪儿!”在军校读书时,安徽发生水灾,他冲到最前线,哪儿危险哪儿就有他,扛沙包扛得最多,以至于肩膀磨出了血泡。他说:“跟流血牺牲比,这算什么!”
⑩若干年后,我和妈妈回到了上海。直到爸爸过世后,我和妈妈又回到宁波基地那个我熟悉的军营。山林依旧,涛声依旧,军号依旧。我在大院里寻找着自己的家,远远地看见阳台上爸爸的石榴盆景还在,妈妈哭了。我在心里湿漉漉地喊出一句话:“爸爸的军营,我的军营!”
(作者朱玲,文章有删改)(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按照文章顺序概括“我”和父亲在军营中发生的故事。
父亲带领我参观军营——①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A.比较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和改句,说说画线句好在哪里。
原句:他们在烈日下一动不动,脸上的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
改句:他们站在那里,脸上的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淌。
B.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
从东海到南海,多少惊涛骇浪,多少风云变幻?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我在心里湿漉漉地喊出一句话:‘爸爸的军营,我的军营!’”的理解。
(4)本文运用插叙,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写出一处即可)组卷:34引用:3难度:0.5
五、(60分)
-
13.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是你,给予我力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义体自选;②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组卷:9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