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焦作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11 2: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共同富裕是一个具有具体衡量尺度与空间结构维度的概念。“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目标、以自然资源承载力为约束边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自然尺度,“天人共富、人人共富、心身共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三大空间维度。
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自然尺度如下。
第一,以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富裕是财富对人类需要满足的充裕程度。然而,我们所说的富裕究竟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目标和衡量尺度,还是以满足人的想要(欲望)为目标和衡量尺度?这是进行共同富裕建设必须明晰的基本理论问题。富裕与共同富裕永远是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标准,才是衡量实现共同富裕的真正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自然尺度。
第二,以自然资源承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约束边界。共同富裕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 来实现,并以相应的自然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资源承载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最大可能的约束边界,是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遵循的另一个自然尺度。实现共同富裕要转变不顾生态承载力的末端治理型经济增长方式,以“双破”目标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建设,追求自我与他者(包括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样才能有利于改善人类的系统生存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并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与获得感。
实现共同富裕的三大空间维度如下。
天人共富。天人共富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共同富裕建设的 前提性理念,也是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础。人是自然之子,社会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只有把人与自然视作一个共同富裕建设的统一体,构建基于生态共享、绿色发展的共同富裕发展体系,才能够真正实现人与人的共同富裕。事实上,当今世界,环境与生态安全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长期战略的重要砝码。人类今天的生存性矛盾和危机,已经由以往的供给不足危机转变为环境危机。生态环境对今天与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 的威胁,已经大大超过了生产力不足的威胁。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手段。
人人共富,通过“生产性努力”实现人与人的共同富裕。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的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发挥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即通过“生产性努力”来实现。共同富裕既要发挥各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在物质生产、资源分配、生态保护、精神富有、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形成发展合力,又要深刻认识到共同富裕建设本身可能会遇到的人的生物性、制度性挑战,需要形成合作博弈的共赢政策架构。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落实协同和共享的宗旨,建成这样一种共同富裕发展模式与制度体系,既需要基于政府主导的机制设计与社会发展价值理念重塑的集体力量,也需要基于个人合作秩序自发扩展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协同推进。
心身共富。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是一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共同富裕辩证法。仅有财富增长而没有精神富足,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需要不断被满足,世界正在重新改变着我们身体与心灵的健康观念与富裕位置,也正在颠覆和重塑我们的财富理念。心理性贫穷比生理性贫穷更加需要积极应对。今天,精神富有对人们的幸福程度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注重物质富裕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富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财富观,才能够实现心身共富。使共同富裕建设框架更加丰富与完善。
总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只有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 标,并以自然承载力为约束边界,才可能实现人类可持续的共同富裕目标。
(摘编自陈忠雄《共同窃裕的自然尺度与空间维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实现共同贫裕,就必须明晰富裕足以满足人的需要还是人的想要为目标和衡量尺度的。
B.政府主导的机制设计是建立共同富裕发展模式与制度体系、实现人人共富的主导力量。
C.当今世界环境危机大大超过了生产力不足的威胁,对实现共同富裕构成了严重挑战。
D.通过“生产性努力”实现人与人的共同富裕就是要发挥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与创造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共同富裕”内涵的解读是为了论证共同富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B.文章从“两个自然尺度”“三大空间维度”两方面逐层深入地阐述了怎样才是共同富裕。
C.文章在阐述“心身共富”时,侧重论述了人们对物质生活需要满足的迫切性。
D.本文论证结构严谨,全文按照“提出论点一分析论点一总结全文”的思路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现共同富裕要以自然资源承载力为约束边界,要转变不顾生态承载力的经济增长方式。
B.我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充分体现了对“天人共富”空间维度内涵的认识。
C.如果没有“心身共富”,那么“人人共富”“天人共富”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D.随着当前人们物质生活需要不断被满足,积极应对心理性贫穷成了我们的重要任务。组卷:3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性建筑,它的基本特征就是我们可以用相对简单的形态和笔画来唤起对它的记忆,就像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比萨斜塔、埃及金字塔等世界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文明建设快速发展。新兴城市建设令人惊叹,许多城市的标志性 建筑不断被替代,瞬间庞大的高型建筑拔地而起,自顾自地争相林立,混乱着,茫然着。结果,所谓的“标志性建筑”高楼只是取决于城市某些商业需求,而对整个城市没有任何的文化价值。我们的城市空间需要一定明晰性,盲目的“标志”只会导致大众对城市的认知混乱,更有可能出现城市历史价值的丧失、城市文化修养的缺乏、城市空间秩序混乱等问题。
标志性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城市固有的个性风貌的体现,是向外界标志城 市独特存在价值的商标和载体,是一座城市的识别符号。看到巴黎埃菲尔铁塔、悉尼歌剧院、埃及金字塔、北京天安门、上海东方明珠、罗马斗兽场,我们便能毫不犹豫地报出这座城市的名字以及符号背后的城市印象。
(摘编自王利斌、王丽娟《浅析城市标志性建筑对城市发展的意义》)材料二
(摘自《2022中同百城建筑新地标研究报告》)材料三:
地标性建筑作为建筑本身所包含的物质功能应该得到最明显的体现,首先应该是作为地标的指示和标记作用。当处在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附近时,人们总能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也同样可以做出方向的辨识和对其他位置的表达。同时,作为好的地标性建筑,无论是办公商用、交通作用、文化纪念作用、旅游娱乐作用等都应该具有建筑的实用性,任何建筑如果脱离了实用性便会失去建筑本身的意义。作为国内第一高塔的广州塔,被很多人亲切地称为“小蛮腰”,它 作为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已经是外来游客心里“游广州,必游广州塔”的广州标志性景点。广州塔包含了娱乐设施、观景平台、餐饮、展厅等为人们提供的观光娱乐功能;另外作为发射塔,在塔顶设置的发射机房和发射天线可用于发射电视、广播和微波信号。
任何建筑作为能从视觉上给人感受的东西都应该具有美观性,地标性建筑也不例外。故宫作为北京的一个地标性建筑,它的美观性体现在选址、规划、布局、结构、着色等各个方面。故宫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中正、和谐、深厚和端庄的特点,更是中国文化内涵的体现,美观性显而易见。
地标性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经济等各方面的缩影,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都应该和城市的规划相协调,应当结合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色、地理形式、经济特点等,充分考虑地标性建筑的适用性和美观性,整体规划,建造优秀的地标性建筑。确保地标性建筑不仅具有独特造型,更具有实用性,不成为搞怪和造作的失败品,提升地标性建筑的经济、文化价值。
未来,在我国“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建筑业减排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城市新地标性建筑融入绿色理念已成为必然趋势。地标建设在探索新模式过程中,也需融入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造与施工的水平,树立行业标杆,引领行业发展。
(摘编自岳子昂、李岱松《地标性建筑的适用与审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标性建筑对一个城市来说,意义非凡,它是这个城市的识别符号,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与这个城市是密不可分的。
B.2017年以来,中间百城边筑新地标样本项目平均建筑面积逐年下跌,虽然同比增长率有所上升,但总体上仍处于负增长状态。
C.地标性建筑应具有空间标识的物质功能,可以起到指示和标记作用,人们可以通过其找 到自己所在的准确空间地理位置。
D.广州地标性建筑“小蛮腰”是我国第一高塔,功能众多,既可观光娱乐,又可发射电视、广播和微波信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标性建筑往往可以用相对简单的形态和笔両来描绘,而我们凭借这些描绘可以唤醒 心中的记忆,而不会产生误解。
B.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许多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已经更新换代,由此带来的问题也相1 多,这会对这些城市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C.一个城市的地标性违筑不仅要具有明晰性,而且要具有个性特点,其建筑高度必须是这个城市其他违筑所不可比拟的。
D.—个城市的地标性违筑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经济等方面的载体,只着眼于某些商 业需求的所谓“地标性违筑”是失败的。
(3)某城想建造地标性建筑,除美观、实用外,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说明。组卷:1引用:1难度:0.5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火车鸣笛[意大利]
路易吉•皮兰德娄“谵语。颅内神经发热的症状。”医生们这么说。同事们在慰问之后,在回去的路上也纷纷用刚在学生那里学来的专业术语,准确描述贝卢卡的症状:
“脑膜炎。”
“颅内神经发热。”
他们努力想表现出一些痛苦,内心深处却有一丝欣喜,这是一种“看望同事”的任务达成后的满足。更是一种对“身强体健”的自身现状的喜悦。
“他说什么了吗?”
“还不是那一套,胡言乱语。”
的确,前一晚贝卢卡发狂似的顶撞了他的上司,当上司严厉地训斥他时,他更是差点就朝上司扑了过去。同事们由此更加确信:贝卢卡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精神病患者了。
因为再也找不到一个比贝卢卡还要温驯听话、循规蹈矩、谨小慎微的人了。
“受限他的一个同事如此定义了贝卢卡的人生。可怜的贝卢卡,一直在受限,受制于他无味的记眛员工作的苛求,除了账目,他脑子里就不剩什么了。
与其说他是行走的整理柜,倒不如说是一匹任劳任怨拉磨的老驴,一匹戴着眼罩拉着同样的推车以同样的步伐走着同样路径的驴。
然而,这匹老驴被毫无怜悯地抽打了千百次,人们这样做不过是为了取笑他,或者只是为了一些恶趣味:想知道他是不是会反击。不说抬脚踢人吧,至少面露愠色,哪怕是有点发牢骚的征兆都可以。但是没有丝毫反应。仿佛他就该如此沉默,又仿佛他根本感觉不到这些伤害。
因此,如果不用突然的精神失控来解释的话,他所表现出的反抗,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更无法理解的是前一晚发生的事。
上司到他办公室检查表格和文件。
“你怎么回事?今天你都干了什么?”
贝卢卡微笑着看看他,带着一丝不知羞耻的意味摊了摊手。
“你什么意思?”上司声色俱厉地质问道。
“没什么意思。”贝卢卡说,脸上仍旧带着那种介于厚颜无耻与低能之间的微笑。“火车,卡瓦列雷先生。”
“火车?什么火车?”
“鸣笛了。”
“你在说什么鬼话?”
“卡瓦列雷先生,今晚火车鸣笛了,我听见了它鸣笛的声音。”
“火车?”
“是的,先生,您不知道我去过那里吗?西伯利亚……还有……还有刚果的热带丛林……一下就到了……卡瓦列雷先生!”
同事们听见了贝卢卡的这番话,一个个笑得不能自已。
终于,上司愤怒的情绪达到了顶峰,他无所不用其极地羞辱贝卢卡。
然而这一次贝卢卡并没有逆来顺受,在同事们的惊愕中,他挺身反抗了,并且一直喊着那句诡异的“火车鸣笛了”。现在他再也不会默默忍受了,因为他听见火车鸣笛了,所以他不能也不愿再被这样对待了。
他们用尽浑身解数才给贝卢卡穿上了精神病人的约束衣,把他拖到了精神病院。在医院里,贝卢卡仍旧不停地说着火车鸣笛的事,甚至还模仿起了鸣笛的声音,那笛声像是自夜里传来,缥缈又哀伤,声声不息。
让所有人诧异的是,一个被视为记账机器的“聋哑人”,现在居然在滔滔不绝地讲着白雪皑皑的山峰与万里无云的蓝天交相辉映……总之都是些闻所未闻的东西。
当他们把这些事情连同贝卢卡突然精神失常的消息告诉我时,看到我没有惊愕甚至连情绪也没有丝毫的起伏,他们都疑惑不已。
的确,我平静地接受了。我摇了摇头,嘴角向下撇了撇,艰难地说道:
“先生们,贝卢卡没疯。这些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之所以没人能够解释原因,是因为没有人真正了解贝卢卡的生活。可是我了解。”
我是他的邻居。我一直疑惑:这个男人是怎么跟生活抗争到今天的。
他养着三个瞎女人:他的妻子、他的岳母和岳母的姐姐——后两位因为白内障而失明;而他的妻子,没有白内障,她天生就瞎。
三个人都想要人来伺候自己,但是根本没人来伺候,所以她们就一天到晚地骂。他还有两个在家守寡的“好女儿”,一个拖着四个孩子,另外一个带了仨。
贝卢卡当记账员那点微薄的薪水哪能养活这么多人,他又找了一份抄写员的工作,晚上在家做。五个女人和七个孩子时常发出魔鬼般的尖叫,贝卢卡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干活。
最后,等所有人都睡下的时候,贝卢卡才能开始抄写的工作,就这样一直抄到手握不住笔、眼睛睁不开的深夜。
所以,先生们,那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发生了。
当我去看望贝卢卡的时候,他一五一十地跟我说了。确实,他是有点过于激动了,但是发生的一切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大正常了。他嘲笑那些认为他疯了的人。
“那敢情好!”他说,“我还希望如此呢!”
在多年的折磨中,贝卢卡太过专注于他痛苦的存在,太过专注于他工作的账单,没有一点喘息的时间。就像一头被束缚的野兽,被迫拉着磨。
两天前的晚上,他又像往常一样筋疲力尽地倒向了那个破沙发,可能是因为太累了,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很快就入睡。忽然,在深邃的寂静中,他听到了来自远方的火车在鸣笛。
他仿佛觉得,在多年之后,自己的听觉突然被唤醒了,鬼知道是怎么一回事。火车的鸣笛声唤醒了他,一下子带走了他所有的不幸和苦难。他几乎是从荒凉的坟墓中走了出来,投入了这个辽阔斑斓的世界。
这个时刻终于在他身处牢笼时降临了。他突然间可以凭借觉醒的想象力去追寻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森林,每一片海洋……这不只是空间上的觉醒,更是时间上的顿悟。因为他在这里受苦的同时,白雪皑皑的荒凉高山在夜空中移走了清晨的蓝色。是真的,他真的看见了这些,看见了海洋,见到了森林……
现在他进入了世界的精神层面,在某种程度上他得到了些许安慰。的确,他时不时能靠他的想象力来呼吸一下这个世界的新鲜空气,来释放自己。
这对他已足够。
但当他第一天感受到这一切的时候,自然会失控,会因沉醉而酩酊。这个世界在一瞬间变成了一个灾难。
等一切都重回正轨之后,他会去向上司道歉,会重拾他那记账员的工作。只是从现在起,上司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宰割”贝卢卡了,他应该时不时给贝卢卡放个假,让他可以去西伯利亚。
“卡瓦列雷先生,乘火车一下就到了。现在,火车鸣笛了。”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脸上仍旧带着那种介于厚颜无耻与低能之间的微笑”,小说通过这一神态描写,刻画了贝卢卡面对上司时无所畏惧的心理。
B.小说中用“拉磨的老驴”“行走的整理柜”来比喻贝卢卡,形象地写出了贝卢卡平时循规蹈矩、谨小慎微、逆来顺受的人生境况。
C.小说中对“蓝天”“山峰”“森林”“海作”的描写,充满想象,这是贝卢卡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暖色调。
D.小说中的“我”不仅是贝卢卡悲苦生活的见证者,也是贝卢卡粘神失常的理解者和理性分析者,“我”对贝卢卡的悲苦生活充满了同情。
(2)请结合文本分析造成贝卢卡精神失控的原因。
(3)有人评价说皮兰德娄擅于利用象征手法来暗示作品的思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10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
①如今,洗衣用品种类不断翻新,洗衣服时,不仅要放“主料’——洗衣粉,① ,如柔顺剂、留香珠等。
②事实上,衣物在出厂时通常会进行柔顺处理,只是人们用碱性洗涤用品清洗② 。为此,在洗涤时加入柔顺剂,能够起到使织物柔软、蓬松、不起静电等作用。
③柔顺剂的作用类似于在衣物纤维表面均匀地涂抹了一层润滑保护膜,衣物洗涤时其纤维表面吸附了柔顺剂,使得其纤维间摩擦系数降低、可移动性增强,纤维固有的平滑、延伸、压缩性能也得以恢复,进而衣服就会变得柔软、蓬松、有弹性。同时,柔顺剂也会降低衣物纤维表层电荷系数,防止电荷聚集,从而减少静电发生的可能,并减少由静电导致的灰尘吸附。其结果就是,衣物在洗涤后变得蓬松,而且很少吸灰。
④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种洗涤剂和柔顺剂的作用机理不同,③ ,则可能会出现电荷“打架”现象。使得衣物洗涤效果与柔顺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建议将柔顺剂倒入洗衣机的柔顺剂槽中,或者在洗涤中途再加入柔顺剂,以保证柔顺剂的柔顺效果。
(1)请根据材料第③段内容用一段话阐述柔顺剂发挥作用的机理。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组卷:9引用:4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80年出生的王硕威,是国产航母“福建舰”的总体副总设计师,也是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他刚从事辽宁舰的整体设计时只有25岁。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以来,王硕威完整参与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我闻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在航母的建造工程中,他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航母的设计效率,也为中国航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电子设计的基石产业,被誉为“芯片之母”。在EDA领域国际会议ICCAD 2021(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吕志鹏教授团队获得CAD Contest布局布线算法竞赛的第一名。该“战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4岁,首次参加比赛就夺得全球第一。生于1998年的罗灿辉说,在备赛期间,为了测试出最优方案,团队成员进行了上百次测试,只为在每一次试错中前进一小步。
这些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强国有我”的响亮口号,彰显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振华中学拟举行“强国有我”征文比赛,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6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