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必修4《第二单元》2016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古代诗文阅读(39分)
-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2)羽扇纶巾,谈笑间,
(3)
(4)想当年,金戈铁马,
(5)组卷:15引用:1难度:0.9 -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①,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太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②.又陈蕃③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大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④.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从,读zòng)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⑤,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⑥.及孙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选自《后汉书•许劭传》)
【注】①好人伦:喜好研究礼教所规定的人际关系,即喜好人物识鉴与人物品评。②陈寔:字仲弓,颍川许昌人,桓帝时曾任太丘县令。下文“大丘道广”,“大丘”即“太丘”,指陈寔。③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④求为己目:“目”,品评。⑤举方正、敦朴:“方正”“敦朴”是地方向朝廷举荐人才的科目。⑥寓士:寄居于徐州的士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濮阳令归 去:前往。 B.常卑辞厚礼 辞:言辞。 C.故不造也 造:拜访。 D.征,皆不就 就:任职。
①好人伦,多所赏识。②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③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④劭初善之,而后为隙。⑤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⑥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段中的“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概括了许邵的品行和为人特点。
B.许劭不与陈寔、陈蕃、陶谦等人交往,也不与自己的堂兄弟许相来往,可见他为人正直,绝不与品行不端的人交往。
C.许劭鄙视曹操的为人,却当面指出曹操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而在徐州时,他认为刺史陶谦只是仰慕有名声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却没有当面指出,而是对他的门徒说,这既表现他过人的识人之明,又表现他待人接物相当谨慎。
D.许邵拒绝朝中大臣杨彪、地方官、朝廷的征召和推举,不去做官,原因是他对当时的政局有清醒的认识,不做官以避免祸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
②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组卷:10引用:1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答: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组卷:60引用:6难度:0.5 -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组卷:24引用:1难度:0.5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
12.人们在分析艺术品虚和实的关系时常说:“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这一现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虚写。作者设想将来团聚的时候能把自己今夜听着秋雨思念亲人的情景向妻子讲述,但虚中有实,深切的表达了作者眼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还比如: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五、作文(70分)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含英咀华,我们能深深体味它的博大:它是历史的凝固,也是现实的观照;是文人的妙笔,也是哲人的沉思。
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9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