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开学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 8:0:9

一、基础选择题(共25小题,75分)

  •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组卷:16引用:1难度:0.5
  •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0引用:1难度:0.5
  •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      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       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③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       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组卷:56引用:4难度:0.7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这么只凭            是不能交涉事情的。
    ②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            
    ③那位画家一定画了            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全接到一份。
    ④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            卷下一天大雪来。

    组卷:38引用:3难度:0.7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某出版社故弄玄虚,仅收录4部小说就称《海明威全集》,令众多读者直呼上当。据观察,“全集”不全,是目前市面上不少“全集”的通病。
    ②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谢逊的出场可谓是惊天动地,高深莫测。实际上,谢逊并不是头号大反派,比他武功高的人有很多。
    ③环县20万千瓦风电项目和3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在全力推进,这两个新能源项目“乘风”而来,“借光”飞扬,可谓炙手可热
    ④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
    ⑤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异曲同工,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⑥在脱贫攻坚战中,虽然没有枪林弹雨,但拥有担当精神、攻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扶贫干部却擢发难数

    组卷:11引用:2难度:0.7
  •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
    ②马克思在很多研究领域广泛涉猎,浅尝辄止,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③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④他这次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下来,除了左胳膊和右腿骨折,也算安然无恙
    ⑤李峰数学学得很吃力,课堂上老师娓娓道来,李峰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⑥请您在公司里为我说番好话吧,不要再给我雪上加霜,我已经够受的了。

    组卷:38引用:2难度:0.7
  • 7.下列对该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

    组卷:64引用:1难度:0.7
  •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9.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人)
    ②汝可以模拟得之(模仿)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独夫之心(残暴无道、失去人心的统治者)
    ⑤于反覆不宜卤莽(反复变化)
    ⑥可谓智力孤危(智谋和力量)
    ⑦因其固然(当然)
    ⑧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原地区)
    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
    ⑩操童子业(孩童)

    组卷:5引用:2难度:0.7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2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夫张仪之辨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扶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与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刈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是故秦不极A强B不能C灭D六国E而帝F不帝G则其恶H未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弟,指同宗兄弟,泛指同辈的人,也可指如兄弟般关系亲密友好的人。文中指同宗兄弟。
    B.愈,指“胜过、超过”,与苏洵的《六国论》中“侵之愈急”的“愈”意思相同。
    C.反覆,指“反复无常”,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于反覆不宜卤莽”的“反覆”意思不同。
    D.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
    (3)下列对文本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桢认为,六国若占具有利地势,又能得天助,那么,他们也可像秦国一样统一天下。
    B.当苏秦出来游说时,本想辅助秦国统一天下,但担心张仪会被秦所用,于是转而连横。
    C.李桢认为六国之间没有骨肉之亲,因此想要寻求长久合纵,相互扶持,是很难实现的。
    D.本文先破后立,采用假设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有针对性地阐述观点,论证严密。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②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5)关于六国败亡的根本原因,李桢和苏洵的见解有何不同?

    组卷:8引用:3难度:0.5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2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曹多勇
    ㅤㅤ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
    ㅤㅤ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ㅤㅤ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
    ㅤㅤ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
    ㅤㅤ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
    ㅤㅤ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ㅤㅤ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德贵肩“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
    ㅤㅤ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
    ㅤㅤ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德贵、牛,还有那只淹没水里的犁构成一幅温馨的田园画。但德贵却在这宁静貌似温顺的淮河水里瞧看出洪水泛滥的迹象。这迹象是几缕混浊的泥丝,曲曲折折隐河边的水里摇曳流过。这几缕混浊的泥丝就是上游山水下来的前兆,就像暴风雨过来之前的一阵凉风。
    ㅤㅤ牛饮饱水抬起头,润湿的嘴像涂抹油似的又黑又亮。德贵问牛,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牛两眼盯着水面瞧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瞧,德贵又问犁,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德责问犁没见犁,这才弯腰伸手捞出犁。犁全身吃透水,多余的水“滴答滴答”往河面滴。这清脆的水滴声像是回答德贵的问话。德贵说还是犁说得对,不能害怕涨水淹河滩地,俺们就不种河滩地。
    ㅤㅤ不知怎么的,德贵感觉最通人性的是犁,而不是牛。
    ㅤㅤ这天上午,德贵犁过河滩地;这天下午,德贵耙过河滩地;这天挨傍晚,德贵撒开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暄暄腾腾像块饼被德贵精心制作好,摆放在淮河边上。
    ㅤㅤ然而,还没等德贵的锄伸进去,淮河的水便涨出来,德贵赤脚跑进黄豆地,眼前那些没顶的禾苗还使劲地举着枝叶在河水里挣扎。德贵站立的地方原本还是一处干地,河水舔舔地漫过脚面,德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
    ㅤㅤ就这么河水淹过种,种过淹,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天。
    ㅤㅤ腊月里天寒地冻,德贵这回出村没牵牛,没扯犁,只扛一把大扫帚。河滩地经河水反复浸泡几个月,晃晃荡荡地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地是下不去牛、伸不开犁。德贵扛的大扫帚是牛也是犁。德贵脱下鞋,“咔嚓”踩碎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没过小腿肚,德贵挨排排拍碎冰,而后才能撒上种。
    ㅤㅤ这一次撒的是荞麦,腊月天,只能种荞麦。
    ㅤㅤ德贵毕竟是上岁数的人,又加两腿淤进冰泥里,那些刺骨的寒气也就洪水般一浪一浪往心口窝那里涌。德贵仍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地,撒一截种子,而后再把荞麦种拍进泥水里。德贵知道停下手,这些拍碎的冰泥又会凝结起来。德贵还知道荞麦种在这样的冰泥里是长不出芽的,即使长出芽,也会被冻死,但德贵仍是一点一点地种。
    ㅤㅤ这天,德贵回家烧两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来。梦里的河滩地绿油油长满一地的好荞麦,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年里多次耕种都颗粒无收的事实开篇,为下文在人与大自然的激烈冲突中塑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埋下了伏笔。
    B.面对村人与家人的不理解,德贵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土地的那种深厚感情。
    C.小说最后以德贵梦见地里长出了好荞麦结尾,这样的艺术处理既照应了题目,也增强了小说的温情意味与向上的力量。
    D.德贵与《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有相似之处,德贵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与老人的永不言败,都是他们坚韧执着性格的体现。
    (2)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3)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组卷:291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