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7/2 8:0:9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33分)
-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①水有“四德”,曰:至柔、至容、至润、至洁。 因其至柔,甲 。一条江河从雪域高原出发,汇聚支流,穿峡入谷,点缀湖泊,蜿延大地,注入海洋,没有任何设计师来(规划/谋划) 走向,却历经千万年,完成了万里全程的流淌。其间有起伏迭宕,有平缓舒展,更有激越高昂。②每一条流动的江河都是一部完整的交响乐章。因其至容,乙 。③黄河走出冰川雪原,浩浩荡荡,一路穿贺兰,过阴山,绕吕梁,出太行, 闯关夺隘,负重数千里,卸载于渤海之滨,才有了今天无比广阔的华北大平原。这水量富足的广袤平原,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祥) 地。因其至润,生命材质得以在脉管里运行,滋养万物生灵。④山因润而秀,人因润而美,玉因润而温泽,社会因润而和谐,遂得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试想,(即使/只有)生活高度富裕了,一个“失润”的社会又能让人感受到多少幸福?因其至洁,丙 。一滴水从海洋蒸发,凝于雪域高原,再聚为河流,返回大海,全程不过几个月。自从地球出现液态水几十亿年来,水的大循环少说也有上百亿次了,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点缀 雪域高原 起伏迭宕(dàng) B.蜿(wān)延 激越高昂 浩浩荡荡 C.流淌 闯关夺隘 广袤(mào) 平原 D.卸载(zǎi) 政通人和 安居乐业 A.谋划 发生 即使 B.谋划 发祥 只有 C.规划 发祥 即使 D.规划 发生 只有
①方能顺势而动,生命得以随之流布
②方能重归纯净淡水,生命得以永恒循环
③千万物质得以在水中完成生命历程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4)下面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平缓舒展”“古代文明”“万物生灵”三个短语的结构都是相同的。
B.“失润”与“湿润”读音相同而意义相反,用在句中令人耳目一新。
C.“这真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中的指示代词“这”指“水的大循环”。
D.“一切生命之水,都在这恒量的水体中流转。”这句话的主干是:水在流转。
(5)对文中画横线句子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①用“至柔、至容、至润、至洁”形容水的特点,用词典雅,言简意丰。
B.句②运用比喻,用“交响乐章”生动地表现出江河起伏变化的流动状态。
C.句③运用拟人,“闯”“夺”等动作将黄河奔涌向前的气势充分表现出来。
D.句④中的四个句子,既构成对比又形成排比,富有气势,突出“润”的重要。组卷:144引用:2难度:0.8 -
2.为学习新时代榜样,学校组织开展“点亮人生灯塔”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灯塔在线调查】为了解青少年的榜样学习状况,同学们搜集到了下面的调查数据图,请用两句话写出你的分析结论。(不超过30字)
(数据来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2年)(2)【寻找人生灯塔】在学校“心中的灯塔”讨论中,你需要拟写完成下面的文字。请选择一个材料,在横线处补写事例,使语意连贯,内容完整,句式基本一致。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马班邮路坚守者”王顺友,一人一马,递送邮件,孤独坚守三十年,唱响了“党的领导指引我,为人民服务要到底”的歌谣;“最美奋斗者”杨善洲,退而不休,植绿不止,将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变成绿洲,兑现了“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 。这些时代楷模,都是指引我们青少年成长的人生灯塔。
材料一:辽宁鞍钢集团的郭明义,少年时就以雷锋为榜样。退伍转业40年来,他在不同岗位上都取得突出成绩。他还热衷志愿服务,成立“郭明义爱心团队”1400余支,志愿者总数超过240万。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被称为“当代雷锋”。
材料二:丈夫癌症去世后,张桂梅主动申请到贫困山区华坪县任教。十年时间,克服重重困难,筹建起云南丽江华坪免费女子高中。至今,已帮助16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考上大学。“我想改变一代人。”她身患十多种疾病,却甘愿做一名“燃灯校长”。
(3)【点亮灯塔之光】小语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点亮灯塔之光”演讲活动,演讲稿结尾有三处语病,请你帮他找出并修改。
①雷锋的故事历久弥新,精神的力量超越时空。②我们虽然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依然能从雷锋精神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汲取奋进的力量。③雷锋精神,人人可学。④无论你多么平凡,也不管你的善行多么微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谱写不普通。⑤让我们践行雷锋精神,努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而奋斗!
①第
②第
③第组卷:131引用:1难度:0.8 -
3.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横线处的内容。
主题 诗文 出处 评注 山川风物 ①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郦道元《三峡》 选自《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② ③ 早春景色。 修身治国 ④ 《孟子•告子下》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 ⑤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选自《 爱国思乡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⑧何处望神州? ⑨ 崔颢《黄鹤楼》 视角转变,心境随之变化。与“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类似。 组卷:98引用:1难度:0.5
第三部分写作(60分)
-
10.如果用一个词语来表现青春,你会选择哪一个?请围绕这个词语,描写一个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要求:点面结合,描写生动,200字左右。组卷:40引用:3难度:0.5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在学校开学致词时说:“亲爱的小朋友,在今后的生活中,假如你们还有一些东西不明白,请问问你们的父母;亲爱的家长,如果你们有什么不明白的,请问问你们的孩子。”
请你根据阅读后的联想、感悟或思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在材料含意范围内立意;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得使用本试题中的材料(27题除外);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组卷:129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