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贵港市桂平一中高一(上)模拟语文试卷(四)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在我们读来,鬼神、君臣、父子、夫妇等具体的社会关系,怎能和贵贱、亲疏、远近、上下等抽象的相对地位相提并论?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
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下,是一条通路。
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个人是对团体而说的,是分子对团体。在个人主义下,一方面是平等观念,指在同一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一方面是宪法观念,指团体不能抹煞个人,只能在个人们所愿意交出的一分权利上控制个人。这些观念必须先假定了团体的存在。在我们中国传统思想里是没有这一套的,因为我们所有的是自我主义,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
自我主义并不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的杨朱,连儒家都该包括在内。杨朱和孔子不同的是杨朱忽略了自我主义的相对性和伸缩性。他太死心眼儿一口咬了一个自己不放;孔子是会推己及人的,可是尽管放之于四海,中心还是在自己。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这是很好的一个差序格局的譬喻,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所有其他的人,随着他转动。孔子并不像耶稣,耶稣是有超于个人的团体的,他有他的天国,所以他可以牺牲自己去成全天国。孔子呢,不然。
孔子的道德系统里绝不肯离开差序格局的中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因之,他不能像耶稣一样普爱天下,甚至而爱他的仇敌,还要为杀死他的人求上帝的饶赦——这些不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孔子呢?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是差序层次,孔子是决不放松的。
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己,克己也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他们不会去克群,使群不致侵略个人的权利。在这种差序格局中,不发生这问题的。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关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因之,我们传统社会里所有的社会道德也只在私人联系中发生意义。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有论者指出:“血缘纽带是差序格局的出发点,也是日常人伦展开的起点。”在传统的乡土社会里,地缘是形成差序格局的物质性根基,人伦关系中的血缘关系则是维持这种根基的核心纽带。可见,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固有的体系中存在与运行,这个体系就是封建礼制。封建之“礼”既建构又维持着社会的人伦关系,“并因此使社会呈现出一种‘水波纹’式的差序格局。差序格局里既蕴涵着尊卑和远近,同时也包含着责任和义务”。古人云,爱有差等。由于地缘、血缘、姻缘、学缘、友缘等关系的远近及亲疏不同,人与人之间存在亲疏远近是人伦关系的必然,人不可能毫无差别地同等对待每个人。封建宗法社会差序格局的形成实际上是由地缘、血缘、尊卑观念、等级思想等诸多因素所影响造成的。
在以人伦关系为结构的古代社会里,“伦是有差等的次序”,传统社会的伦理观念讲究“贵贱有等”“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亲疏有差”“男尊女卑”“夫贵妻荣”“母以子贵”等,必然赋予人伦关系的差序性和等级性。在中国古代社会,君臣、父子、夫妇、男女、长幼等以一套严格的伦理界限区分,形成了差序的轻重等级,“差序格局否定人格平等的可能性,不承认权利义务之间的平衡,最终导致差序人格的产生”。因此,在以家庭和家族为结构单位的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的‘家’就像一个圆圈,圈住了自己及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人”,差序格局作为封建伦理的一种结构形式与结构表现,将每个人囿于“熟人”圈际内,实际上束缚了个体的自由发展。因为差序格局的内核是“礼”,而“‘礼’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制度和伦理规范与‘仁’——最‘完美’的道德观念和品质融为一体,紧紧地束缚着个体、家族和亲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可以说,尊卑观念、孝道思想、长幼关系等几乎所有的伦理规范都浓缩到了古代社会生活相关的礼俗活动中,并对人起着束缚作用。
(摘编自徐汉晖《差序伦理与差序格局的内生关系考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差序格局的传统社会中,“伦”是人和人往来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主要用来维持一种有差等的社会秩序。
B.孔子社会思想的关键在于推己及人,自己觉得对才去做,自己感觉到不对,或不舒服,就不要那样去对待人家。
C.和自我主义者相处,尽量避免跟他讲“理”或“正义”,最好的切入是情感,用他所接受的某种情感去打动他。
D.儒家是注意到相对性和伸缩性的自我主义,其道德范围有弹性,如强调用公正无私对待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差序格局里,国家概念模糊不清,“克己”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而个体对群体则不那么具有约束力。
B.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以自己为圆心向外逐层推及,是私人关系的逐渐增加,社会关系是由个体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C.在传统的社会里,地缘关系为差序格局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血缘关系则是维持人伦关系的起点,出发点和核心纽带。
D.差序格局否定人格平等,权利义务不对称,并导致差序人格的产生,将每个人囿于狭小的圈际,束缚了人的自由发展。
(3)要在差序格局的乡村进行营销,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观点正确的一项是
A.差序格局的中心人物一般有着良好的判断力和信息搜索识别的能力,故其圈内人员总能从中获得有益的所需信息。
B.针对农村广告的特殊性,企业要转变观念和方法,改变传统广告传播渠道和手段,树立起信用至上的大广告意识。
C.通过寻找差序格局中的活跃人物,对其施以影响,从而借以形成对该产品的从众心理和口碑效应,定会受益匪浅。
D.企业在农村的广告宣传可能会使消费者不断逃避广告,这就使差序格局为差序中的农村消费者提供便利带来可能。
(4)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差序格局中社会的特点。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组卷:29引用:2难度:0.2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
②“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红岩村。
③“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成岗略带几分激动。
④“真的!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
⑤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们班上走了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幻想。”
⑥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起了什么,话头一转:“哟,我的书包咧?我的书包咧?”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专给你带回来的!只许你一个人看!”
⑦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沉下脸问:“把这拿回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
⑧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妹妹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我没有碰到危险!”“你太冒失了。”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而是冒险!难道你没有看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车站、码头,到处都有特务!”
⑨“危险?我是冒失鬼?”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变了!你--胆小,你--害怕,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你……好,好!我不连累你……”
⑩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她曾经那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她难过了,失望,从成岗手里夺回《挺进报》,几下撕得粉碎,一把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声痛哭……
⑪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晨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鸟儿清脆地叫着,飞向远方。在一块伸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学生,双枪老太婆的儿子)周身流血、和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审问他们的正是那个特务魏吉伯;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被别人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知怎的老是在书包里。天还没有亮,她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务惊醒了。
⑫最近以来,她的心境很不平静,狂热的心使她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和二哥闹别扭的事,早就像阳光下的乌云一一样散去。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反而说二哥是胆小鬼!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她又渐渐回想到过去:是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就悄悄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了还有特务监视的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还有那一回,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她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还有二哥生日那天,煮好了面,他却不回来,妈妈说:“呃,又是在车间。”果然在车间里 找到了他,满身油污,和工人一起干活。回家的路上,她高兴地告诉他:“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怪不得别人都说你这个厂长没得一点架子。”可是二哥的脸色立刻阴沉下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和工人在一起……
⑬许多往事的联想,使成瑶激动地感到自己忽然聪明了,猜到了许多事情:她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
⑭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两声,开向对岸。这时天色大亮。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摘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1)下列对小说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⑤段成岗用“希望不是幻想”表明态度:他并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们到农村去。
B.第⑨段二哥对成瑶的批评使她失去了理智,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很多违心的话。
C.第⑫段“立刻阴沉”,是因为成瑶的话使成岗意识到没有厂长架子可能带来的危险。
D.选文在刻画兄妹二人时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后者侧重写其心路历程。
(2)下列对小说选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成岗对妹妹正在成长为一名革命者的欣喜。“练羽”是指她尚待历练成长。
B.文中插叙成瑶做噩梦的情节,旨在展现成瑶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焦虑与困惑,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小说内容。
C.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夕阳斜照”“旭日初升”“天色大亮”的时间变化,对人物心理有暗示作用。
D.文章大量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成瑶,第④段中两处有关眼神的描写,生动传达了她由兴奋到失望的情绪变化。
(3)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书包”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小说在叙述时交替使用了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33引用:7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相较“拖延症”,“提前症”给人一种靠谱的感觉。有“提前症”的人会为了完成任务与减轻压力,做出一定的牺牲。“提前症”者超强的行动力令人羡慕,但事实上,他们①,而是会继续寻找和消除更多“未来的焦虑”,在消除焦虑的旋涡中无法自拔。
②?专家建议,“提前症”归根结底是渴望增强掌控感,减少不确定性,所以“提前症”者可以试着提高自己容忍不确定性的能力以面对困扰。比如,通过向亲人倾诉自己的感受、从依恋关系中获得情绪安抚等途径获得信任感与确定性。除此之外,还需要③,正视那些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而不是排斥情绪,否定自我。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以“提前症者”开头,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每句话不超过35个字。组卷:7引用:4难度:0.7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雄,乃国之栋梁。但不一定战争时才有英雄,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人亦可成为英雄,一切为国为民、敬业奉献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英雄。一个民族对待英雄的态度,决定民族的未来之魂,敬重英雄应是我们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态度。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英雄”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