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一中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6 16: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许久不见的武侠风又劲吹电视,网络,新武侠剧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熟悉而又陌生的视听体验。但新武侠剧的关注者主要集中于青年群体,新武侠剧中鲜见被全民热议、广受好评的作品,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这些武侠剧大都缺乏历史文化内涵,难以引发人们的广泛共鸣。梁启超先生有这样的观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这些作品中的“侠”显然属于后者。这些作品大多围绕个人离奇的生存境遇展开,有侠义情但缺少英雄气,有江湖纷争但缺少家国情怀。这些作品多以儿女情愫为叙事主线,仿佛所有的分争都是为男女主人公历尽劫波的虐心爱情搭建的布景,观众辨不清它们是武侠剧还是青春偶像剧。
相比之下,近期播出的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武侠剧《大侠霍元甲》则显得与众不同。作品将人物置于动荡的历史风云之中,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展现了霍元甲从津门侠士到爱国武术家的成长过程。霍元甲的成长并不是其他个人促成的,也不是霍元甲家庭的偶然事件促成的,而是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事件促成的。因此,一方面,《大侠霍元甲》有厚重的时代感。在这剧中,谭嗣同慷慨就义,大刀王五豪气干云……真实历史人物的事迹让荧幕充溢着豪迈而悲壮的历史气息。另一方面,《大侠霍元甲》体现出鲜明的家国情怀。霍元甲的成长过程不仅反映了他的人生格局由狭促走向开阔的过程,也反映了在大时代浪潮的推动下,像他一样的仁人志士逐步找到为国为民之路的过程,在剧中,个体同集体、国家命运与共的关系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侠之大者”的境界激荡起人们的热血豪情。
武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件随着“功夫”走向世界的鲜明的中华文化符号。无论是从民族文化承继的角度,还是从文化走出去的角度看,武侠题材的文艺创作都是极有价值的。当下这一波武侠剧的创作热恰好为人们提供了反思的契机。反思的核心问题是,武侠剧的创新应该“新”在何处。
这是一个个人梦想与民族梦想汇聚的新时代。对武侠剧创作者而言,最重类的“新”在于,在当下时代语境中更好地全释新的武侠精神,武侠剧创作者应重新审视冤冤相报,人命天定,侠客意气等旧元素,应淡化玄幻、离奇,夸饰等表现手段,而意识到那些激荡在英雄心中、存于天地间的自信、勇气、智慧与家国大义依然是这个时代急切需要的,小而言之,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光明磊落的正气,每一个个体都常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呼唤他心中的梦想,大而言之,可以将侠客行走的新江湖理解为今天百舸争流的新世界,一个英雄辈出的神奇瑰丽的想象江湖固然今人神往,一个群英荟萃、万象更新的现实世界其实更令人激动。
(摘编自刘永昶《“功夫”的底色仍是家国大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武侠剧大都没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且带给人陌生的视听体验,因此新武侠剧中难以出现被全民热议、广受好评的作品。
B.在家庭事件、历史事件和其他个人的推动下,霍元甲成长为爱国武术家,武侠剧《大侠霍元甲》主要反映了历史事件对他的影响。
C.武侠剧《大侠霍元甲》通过展现历史人物事迹,体现出厚重的时代感;通过呈现个体与国家命运与共的关系,凸显家国情怀。
D.现在,武侠剧创作者应摒弃冤冤相报、人命天定等旧元素,淡化玄幻、离奇、夸饰等表现手段,而着意于表现新的武侠精神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及梁启超先生的观点,言简意赅地指出了侠的两种境界及其特点,为后文论述张本。
B.文章论述了反映“侠之小者”境界的新武侠剧的优缺点和反映“侠之大者”境界的新武侠剧的优缺点。
C.文章运用因果论证法,阐述了武侠剧《大侠霍元甲》的创作思路,以及该思路对作品产生的积极影响。
D.文章图绕新武侠剧创作展开论述,论及创作存在的问题、成功案例、在新时代的创新等,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新武侠剧在电视、网络上热播,这些武侠剧多以儿女情愫为叙事主线,以青春偶像派演员为主演,吸引了青年观众的眼球。
B.新武快剧大多表现主人公离奇的人生经历,而反映真实历史人物、事件的作品较少,这使得广大观众曲解了武侠精神的内涵。
C.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武侠剧能推动武侠精神的传承;从文化走出去的角度看,武侠剧能推动武侠精神更好地走向世界。
D.现在,武侠剧创作者应高度关注新时代武侠剧创新的问题,思考怎样通过武侠剧传播正能量,怎样将武侠剧与现实世界结合。组卷:4引用:1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智慧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态。智慧旅游将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应用于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方面,使旅游的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得到高度系统化整合和深度开发,并服务于公众、企业、政府等,
发展智慧旅游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信息需求和体验需求,智慧旅游建设的成败以游客的亲身体验和评价为标准。将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引入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中,对于提升旅游行业形象和管理水手具有重类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旅游行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旅游大数据与智慧旅游,二者不可避免地交汇。如果要充分利用旅游大数据来有效指导智慧旅游建设,就必须对这些数据加以整合、分析和挖掘。
(摘编自《智慧旅游是什么?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研网2020年4月3日)材料二:
自2011年原国家旅游局提出将智慧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以来,各地纷纷开展智慧景区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预约制,无接触式旅游方式日益受到关注,客观上推动了各地智慧景区建设的步伐。
今年7月,江西龙虎山景区宣布将打造全国首个AI全城智慧景区,景区将把智慧元素融入景区服务,景区管理、管销宣传等方面,未来3年将依靠大数据及AI人工智能技术,逐步推出精细地图、AI智能导游、AR实景、VR全景、智慧观光车、智慧停车场等服务,使游客享受到真正的AI全城智慧旅游体验。
在江苏高淳经营民宿的简先生对线上营销颜有心得。2018年,一位作家在简先生的民宿小住2天之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其个人的微信公众号里。“不少人通过这篇文章知道了我家的民宿,并慕名前来。”这是简先生始料未及的。从那时起,简先生开始重视对自家民宿的线上营销,尝试道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途径进行宣传推介。“‘好酒也怕巷子深’,吸引游客前来和用品质留住游客,这二者并不矛盾。”
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简先生家的民宿基本处于闭门谢客的状态,但是,线上宣传却从来停止。
(摘编自尹姥《“互联网+旅游”发展获支持中国提速智慧旅游》,《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1月25日)材料三:
现在,游客对旅游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游客热衷于自主式游览。景区应把通信网络建设、智能导游系统开发和应用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更好的旅游体验。智能导游系统不仅能为游客展示风景,还能为游客提供相关历史文化的解读,使游客了解景点的文化内涵。智能导游系统还能帮助游客获取各景点地理信息和各景点客流量信息,方便游客规划、调整游览路线。
政府要对景区智慧化建设加强指导,鼓励和扶持智慧景区开展智慧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主导智慧景区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构建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建设资金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景区开展智慧化建设。智慧景区可以积极寻求企业的支持。
目前,许多游客对于智慧旅游还不太了解。景区应加强宣传,吸引游客到景区体验智慧旅游服务,进而提高景区知名度。比如,景区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游客偏爱的景点区域,宣传本景区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的成果;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浏览者介绍本景区的智慧建设理念和智慧旅游服务,让浏览者先逐渐了解,而后在实际游览时有意识地使用智慧旅游服务。
(摘编自杜广宙《论我国5A级景区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旅游不同于传统旅游形态,它能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系统整合、深度开发旅游的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公众、企业等提供服务
B.随着通信网络、信息处理等技术的发展和游客对旅游信息、旅游体验需求的提升,智慧旅游应运而生,并助推旅游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C.江西龙虎山景区将逐步打造AI全域智慧景区,先实现景区管理、营销宣传等方面的智慧化,然后实现精细化地图、AI智能导游等智慧旅游服务。
D.一位作家发表在其个人微信公众号里的一篇文章为高淳经营民宿的简先生“招徕”生意,简先生由此获得启发,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民宿线上营销。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整合,分析和挖掴旅游大数据对最区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景区可通过分析游客旅游体验、评价的大数据,采取措施,完善景区服务。
B.近十年来,各地积极响应原国家旅游局的号召,开展智慧景区建设;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的智慧景区建设不仅没有止步,还加快了步伐。
C.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景区推行预约制、无接触式旅游方式,一些民宿经营者开展民宿线上宣传……智慧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的优势进一步突显。
D.智能导游系统能为游客提供景点讲解,还能提供其他的便利。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自主式游览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体验到智能导答系统的好处。
(3)某景区要打造智慧景区,请根据对材料三的理解,给该景区提三条建议。组卷:1引用: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画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私塾师
陆蠡 今年的春天,我在一个中学里教书,学校的所在地是离我的故乡七八十里的山间。这里是天然的避难所和游击战的根据地。学校便是为了避免轰炸,从近海的一个城市迁来的。
有一天,一位同学走进我的房间,说是一位先生要见我。
这使我很惊讶。在这里,除了学校的同事外,我没有别的朋友。我搜寻我的记忆,摸不着头脑,而这住先生已跨进来了。
他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一瞥眼我就觉得根熟识,可是一时想不起来,我连忙让坐,到茶,递烟,点火,我借种种动作来延长我思索的时间,我苦苦地记忆。忽然我叫起来。
“兰畦先生!”
兰畦先生是我幼年的私塾师,他有着古铜色的脸,端正的鼻子,整齐的八字胡,他穿了一件宽大的蓝布长衫,外面罩上黑布马褂。头上戴一顶旧皮帽,着一双老布棉鞋。他手里拿了一根长烟管,衣襟上佩着眼镜匣子。这种的装束,令人一望而知他是一个山里人。
他在我家里坐馆,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我是一个很小的孩子,兰畦先生对我很严厉:破晓起床,不洗脸读书;早饭后背诵,点句,读书,写字;午饭后也是写字,读书;天黑了给我做对仗,填字。夜间温课,熬过两炷香。兰畦先生有时还无理地责打我,呵斥我,我小小的心中起了反感和憎恨。
现在,他坐在我的面前。
“啊,二十多年了!”终于我说了出来。
“二十多年,你成了大人,我成了老人。”
“身体好么?”
“穷骨头从来不生病。你的父母都好么?”
“好。”
“姐妹们呢?”
“都好。”
他逐个地间着我家庭中的每一人,这不是应酬敷衍,是出于一种由衷的关切。他不复是严峻的塾师,倒是极温蔼的老人了。他告诉我,他原要到离此十几里的一个山村去,是顺路经过此地的。他说他是无意中从同学口里听到我在这里教书,他想看看隔了二十多年的我是怎个样子。他说他立刻就要动身。
我挽留他。
“下次再有机会。”他伸手去取他的随身提箧。
我望着这提箧,颇有几斤重量,而且去那边的山岭相当陡峻,我说:“送先生去吧。”
他推辞着。他眉宇间却露出一种喜悦,是一种受了别人尊敬感觉到的喜悦。
我坚持要送他,
窗外,站着许多同学,交头接耳地在议论些什么,好像是猜测这位老先生和我的关系。
我大声地向他们介绍,说这位是我的先生,我幼年的我教师。
同学中间起了窃窃的语声,看他们的表情,好像说,“你有了这样的一位教师,不见得怎么光荣。”
于是我又向他们介绍:“这是我的先生。”
路上,我们有看项砰的谈话。
“如果我在家乡住久些,还想请先生教古文呢。”
“太客气了,现在应该我向你请教了。”
这句话并没有过分。真的,他有许多地方是试向我请教了。他向我诉说他的家境的家苦,私整现在是取消了,他不得不去找一个小学教员的位置。
“现在的课本我真弄不来,有一次说到‘咖啡’两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还有许多陌生字眼,我不知怎解释也不知怎么读。例加气字底下做个单字,或是圣字,金旁做个乌字或白字,这不知是些什么东西。”
他说到他这般年纪,是应该休息了。他不愿意坑害人家子弟,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孩子们。
“先生是应该教古文而不该教小学的。”我说。
“这边的小学,每星期二三十点钟,一年的薪金只有几十块钱。”
我知道这情形。在这山乡间,小学仍不过是私整的另一个形式。通常一个小学只有一个教师,但也分成好几年级,功课也有许多门:国语,常识,算术,音乐,体操等,大凡进过中学念过洋书的年轻人,不肯干这苦职业,于是这被人鄙视的位置,只有失去了希望的老垫师们肯就。
“现在你到××干什么呢?”
“便是来接洽这里的小学位置哟!”好像十分无奈似的。
我们觉过了山头。前面,在一簇绿色的树林中里露出几座白至墙壁。“到了,”他对我说,他有点微喘。我停住脚步,将手中提箧交给他,说我不进去,免得打扰人家。他要我在假期中千万到他家去玩玩。
我下山走。我心里有一种矛盾的想头:我想到这位老整师,又想到他所教的一批孩子。“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我苦恼了。我又想中国教育的基础,最高学府建筑在不健全的小学上,犹如沙上筑塔,忽然听到脑后有人喊。
“喂,向左边岔路走哪。”
原来我信步走错了一条路。我回头,望见我的先生,仍站在山头上,向我挥手。
“我认识路的,再见,先生。”我重向他挥手。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憎恨兰畦先生;如今,与兰畦先生重逢,“我”对他没有了恨意。“我”对兰畦先生态度的转变,表明“我”已变得成熟。
B.在文章中,兰畦先生关注、关心自己的学生有多处体现,如到“我”教书的中学探望“我”,记得“我”的家人,目送“我”离开,等等。
C.文章通过描画兰畦先生的肖像,突出了他“山里人”的形象特点;通过描写兰畦先生的语言,交代了他的生活、思想状况,刻画了他的性格。
D.文章开头交代了城市里的学校为了避免被轰炸而迁移之事;文章将战争氛围与宁静祥和的山乡生活氛围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
(2)文章中两处画横线句子写同学的反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这句话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请根据这句话,并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组卷:8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阅读如图的漫画《宝刀不老》,按要求回答问题。
(1)简要概括漫画内容,不超过60个字。
(2)就漫画的创作意图谈谈你的认识,不超过30个字。组卷:2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扶贫攻坚工作深入开展,山村农民幸福地笑了;棚户区改造如火如荼,棚户区群众幸福地笑了;我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国人幸福地笑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成功,国人幸福地笑了……做中国人,那是满满的幸福感啊!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某报社开展“五星红旗下人民幸福多”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自身经历或对身边人、事的了解,写一篇记叙文,向报社投稿。
②你所在班级举办“身在中国知幸福”主题班会,请围绕班会主题,写一篇发言稿。
③在新时代,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请围绕“人民幸福感提升的原因”这一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9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