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 最后一次演讲》2021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12/26 9:0:3

一、单选题

  • 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①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②杀死了人,又不敢成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
    ③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
    ④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陪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⑤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组卷:244引用:4难度:0.9
  • 2.下列对这篇讲演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19引用:3难度:0.9
  •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252引用:2难度:0.8

三、现代文阅读

  •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一次讲演(节选)
    闻一多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
          去年“一二•一”昆明青年学生为了反对内战,遭受屠杀,那算是青年的一代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现在李先生为了争取民主和平而遭受了反动派的暗杀,我们骄傲一点说,这算是像我这样大年纪的一代,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热烈的鼓掌)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里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并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文段中“光明”指什么?“打破这个黑暗”意味着什么?
    (3)“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
    (4)从文中你感觉李公朴是个怎样的人?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9.阅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片段,完成问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做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1)能概括选取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A.闻一多研究志趣正浓
    B.闻一多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C.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
    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
    C.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D.说明闻一多先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
    (3)对选文的语言特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
    B.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
    C.选文句子整散结合,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D.选文语言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不加雕琢。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