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商丘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6 15:0:2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
1.班级召开九年级阅读研讨会,根据所给材料,完成所研讨问题内容。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甲]璨若星河的篇章,亦柔亦刚,它伴随着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风吹雨打,依然生机勃勃。用典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典恰当,可以使诗词言近旨远,含蓄婉转,如《行路难》中李白借用典故“① ,② ”表达自己希望得到重用的渴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借用典故“③ ,④ ”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品读诗歌,可以让我们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涵养我们的性情。少年情怀总是诗,诗染四季跋涉路。少年的我们,或曾感慨知音难觅“噫!微斯人,⑤ ”(范仲淹《岳阳楼记》),或有“醉翁之意不在酒,⑥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自然意趣,或怀“⑦ ,⑧ ”的美好祝愿(《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论风吹雨打,都应砥砺前行。愿同学们珍惜诗意年华,永葆少年初心,永远风华正茂!
中国诗词早已将民族品格[乙]精神力量níng聚在字里行间,更融入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mài之中,生生不息,代代流tǎng。当下我们要传承经典,[丙]要束之于高阁,[丙]要让古老文字通过不断运用,再次融入时代生活,最大限度激起大众共情,为一代代人提供不间断的文学zī养和文化支撑,这是诗歌永葆生机的不二法门。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níng聚
血mài
流tǎng
zī养
(2)[丙]处填补的两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A.不是……就是……
B.不仅……而且……
C.不是……而是……
D.不仅……还……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柔亦刚”“生机勃勃”“古老文字”“永葆生机”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B.文段画线句关系是并列关系。
C.[甲]处的标点应是省略号,[乙]处的标点应是顿号。
D.“不二法门”常用来指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在这里运用正确。
(4)《水调歌头》中“子由”是苏轼弟弟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古代称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表示
(5)填出横线上的古诗词。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2.学校开展以“收看杭州亚运会,青春逐梦新时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来彰显新时代青少年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读经典品自强]
诵读经典古诗文,争做自强青少年。以下是同学们最为推崇的几句蕴含“自强不息”精神的古诗文,请你概括其中的精神内涵。
材料一: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材料二: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材料三: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篇》(2)[看亚运赞自强]
崔宸曦的亚运会之旅,就像一场童话般绚烂夺目。作为一个13岁的小将,她在杭州亚运会的滑板女子街式决赛上发挥出色,以总分242.62分夺得金牌,成为我们队历史上最年轻的亚运会金牌得主。这样的成绩让人们震惊不已,同时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在崔宸曦的成功背后,是她无私的付出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她每天都会进行长时间的训练,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她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正是这种坚毅和毅力,让崔宸曦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
请你给崔宸曦发一个微信,谈谈你想到了什么?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3)[庆国庆图自强]
亚运会期间正值“十一”国庆,一副副对联,唱响时代最强音:一张张画卷,谱写浓厚家国情⋯⋯全校师生使出“十八般武艺”,歌颂伟大的祖国。
小强打算为“歌颂祖国”活动创写一副对联,已经完成上联,请帮他补全下联。
上联:扮美山河,山河流金溢彩;
下联:组卷:6引用:1难度:0.5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ㅤㅤ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ㅤㅤ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作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意蕴十分丰厚。
《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不仅表达作者①
(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组卷:18引用:2难度:0.5
四、作文(50分)
-
7.作文。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出一种胸怀与担当;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的演讲中提醒学生们,苦与乐全在主观的心,从刻苦中得到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苦忧与喜乐伴随我们一生,相互联结,相互矛盾,又相互转化。
请以“苦忧与喜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题目自拟。(2)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5)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组卷:9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