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理工中等专业学校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技术职业,作为一名文物修复技术员,需要具有多门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标准以及培养机制不健全,导致中国的文物修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文物修复技术员的培养一般是师傅带徒弟,再者是参加由国家举办的文物修复培训班。但是,由于文物修复得不到重视,截至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的文物修复技术员少之甚少,这严重地影响着文物修复的完善与保护。
文物修复是负责对出现破损的文物遗址、出土文物、流散文物进行修复的职业。文物修复技术员对文物修复本着“修旧如旧,面貌如初”的原则,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需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和美术功力作为支撑,否则会失掉文物的古风古韵。修复一件文物,有的需要半个月,有的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一件文物最终的定级,与修复时是否充分保留、展示其历史文化信息,有着很大关系。由于文物修复场所处于博物馆中,与文物库房相伴,多数文物修复人员不会主动邀请亲朋好友前往工作单位“做客”,所以在一般人看来,文物修复从业人员颇为神秘。
文物修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址修复,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可移动文物修复。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古建筑遗址修复、古墓遗址修复和革命遗址修复等,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修复和社会流散文物修复,尤其是对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精品的修复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器物的完整的原貌,而且还需要器物原始年代独有的特殊风格的完美性。大体可分为三类,即研究修复、展览修复和商业修复。三种修复虽在同一个目的、方法上还存在差别,但在保持文物的原貌上仍是相同的。
修复文物一般须经清洗、加固、粘接、补配、绘图、粘补等十多道程序,而作色、作旧是最后一道程序,也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不仅要求修复员有纯熟的技巧,更要对色彩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文物修复不仅要具有相当的历史、绘画、文字功底,还要掌握一定的化学、物理、美学、材料材质知识。除了专业技能,还需要有超强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强的毅力。
文物修复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耗时很长的工程,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文物也具有生命,文物技术修复员也好比一个主刀医生,手术不允许失败,否则一段历史也许就此消亡。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钟表,是一件有生命的物品;修复,等于是赋予它第二次生命。
文物修复的意义重大。文物是当时社会文明的一部分,反应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战争。残破的文物固然具有悠久的历史感,但修复后的文物更能完好的表现当时的社会风貌。文物的修复是以当时的文化背景为理论依据,而不是盲目地修补,修补是为了让更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地了解欣赏当时的文化。
(摘编自《文物修复的重要性》)材料二:
陶瓷器是我国众多文物中的一个品类。在我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从新石器时代被发现,到夏朝原始瓷的成功烧制,再到东汉时期青釉水波纹四系罐的出现,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从未断流,常作为其他文物断代标准器。
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是出土器还是传世器,由于受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破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如何及时对它们进行妥善保护和有效修复,是广大文物保护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课题。
古陶瓷修复技艺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景德镇陶录》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粘合碗盏的方法:“粘碗盏法,用未蒸熟面筋入筛,净细石灰少许,杵数百下,忽化开入水,以之粘定缚牢,阴干。自不脱,胜于钉钳,但不可水内久浸。又凡瓷器破损,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研极胶粘,入粉少许,再研,以粘瓷损处。”
在对古陶瓷进行修复时,修复者需要了解各种保护修复材料的性能、特点。选择所用材料时,秉承最大程度地稳定性、最大程度的相容性、最大程度的可逆性的修复保护原则,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不破坏文物原貌,同时也保证材料老化后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现代古陶瓷修复的类型主要有: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考古修复和博物馆展览修复都要求在修复过程中无损伤修复,还原陶瓷本来的面目,达到修旧如旧的标准。商业修复则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如果修复水平不到,很容易修旧如新,造成文物破坏,不利于展览和交易。目前社会上的修复还是以博物馆展览修复居多,更多地遵循了“可读性”原则。
修复古陶瓷器,需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在实施修复中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反对操作者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改变。对修复中的每一道工艺都要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并具有再修复的可能性。在修复保护文物的工作中,我们秉承的是“预防为主,保存现状,恢复原貌,最小损伤,修旧如旧”,反对修旧如新。
作为一名文物修复工作者,要明白古陶瓷修复保护工作必须建立在器物的稳定状态之上,制定与实施陶瓷器修复计划前,首先要将器物的状况(背景信息、文化价值、器物的材质、受损情况等)记录存档;其次在选择材料时,尽量选择具有可逆性且对陶瓷器本身伤害最小的,能够与其胎、釉不发生反应造成二次伤害的材料进行修复保护;然后不可改变文物原貌,在完成修复时需要识别出修复部分与原器物;最后,还需要考虑经济性与适用性,能够兼顾保护和修复的需求的方案,才是最适合的方案。
(摘编自《古瓷医师,仁心之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物修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需要在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标准以及培养机制上加以健全。
B.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修复和社会流散文物修复,对出土的文物精品的修复要求更高。
C.现代古陶瓷修复的考古修复、博物馆展览修复、商业修复三种类型,前两种标准高,要求修旧如旧。
D.古陶瓷器的修复,需严格遵守文物修复原则,必须忠于实物的历史原貌,不能主观臆造,随意加工改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全国文物修复技术员太少,严重地影响着文物修复的完善与保护,国家应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多投入力量。
B.在文物修复人才培养上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已经远远不够,由国家开设培训班来培养人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C.用一个主刀医生手术不允许失败来比喻文物修复要做到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一段历史就会因此消亡。
D.文物修复过程中,工艺师在细节上加上自己的创造,能让更多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直观地了解欣赏当时的文化。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文物修复的原则的一项是
A.修复后的黄鹤楼的铜宝顶,三个铜球叠焊在一起,原铜宝顶上面只有两个铜球,荷叶座与第一节大铜球之间,有一个倒扣脸盆状的金属过渡结构。
B.“龙泉窑粉盒”碎裂严重,缺片较多,制定修复方案后,选择了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方法,修补时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粉盒全貌。
C.博物馆里一位工作人员把一辆出土的马车模型,表面镀上一层金,看起来非常豪华,吸引了大量游客。
D.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地区,将15世纪的圣母玛利亚雕像复原成了颜色鲜艳的看起来像一个当地业余爱好者制作的雕像。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证实了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5)请根据材料简述文物修复的注意事项。组卷:6引用:7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最使瑞宣痛快的是钱老人并没完全失去记忆与思想能力,而变为残废。钱老人的神志逐渐清爽,在他看,便是残暴的日本人没有能力治服一位诗人的证明。他切盼能听到钱先生述说被捕受刑的经过,而详细的记载下来。
可是,钱老人的嘴很严。他是绝对不会把被捕以后的事说给第二个人的。他越清醒,便越小心;每每在他睡醒以后,他要问:“我没说梦话吧?”在清醒的时候,他闭口不谈被捕的事。瑞宣用尽了方法,往外诱老人的话,可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话,他的脸马上发白,眼中也发出一种光,象老鼠被猫儿堵住了的时候那种惧怕的,无可奈何的光。一看到这种神气,瑞宣就十分惭愧。可是,惭愧并没能完全胜过他的好奇。
事情的本身是太奇——被日本宪兵捕去,而还能活着出来,太奇怪了!况且,钱老人为什么这样的不肯说狱中那一段事实呢?
慢慢的,他测悟出来:日本人,当放了老人的时候,一定强迫他起下誓,不准把狱中的情形告诉给第二个人。假若这猜得不错,以老人的诚实,必定不肯拿起誓当作白玩。可是,从另一方面看,老人的通达是不亚于他的诚实的,为什么一定要遵守被迫起下的誓言呢?再一想,瑞宣不由的便想到老人的将来:老人是被日本人打怕了,从此就这么一声不响的活下去呢?还是被打得懂得了什么叫做仇恨,而想报复呢?
对钱太太与钱大少爷的死,老人一来二去的都知道了。在他的梦中,他哭过,哭他的妻和子。醒着的时候,他没有落一个泪。他只咬着那未落净的牙,腮上的陷坑儿往里一嘬一嘬的动。老人很喜欢听战事的消息,瑞宣是当然的报道者。这也使瑞宣很为难。他愿意把刚刚听来的消息,与他自己的意见,说给老人听。可是,只要消息不十分好,老人便不说什么,而又定着眼愣起来。他好象有什么极应保守秘密的大计划,必须越少说话越好。瑞宣很为难,因为他不会撒谎,不会造假消息,而又不愿教老人时时的不高兴。他只能在不完全欺骗中,设法夸大那些好消息,以便使好坏平衡,而减少一些老人的苦痛。
虽然钱诗人有了那么多的改变,并且时时使瑞宣为难,可是瑞宣仍然天天来看他,伺候他,陪着他说话儿。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瑞宣猜不透老先生的心里。老人是完全忘了以前的事呢?还是假装的忘记,以便不露痕迹的去报仇呢?真的,钱先生已经变成了一个谜!瑞宣当初之所以敬爱钱先生,就是因为老人的诚实,爽直,坦白,真有些诗人的气味。
金三爷来的次数少一些了。可每逢他来到,钱老人便特别的高兴。这使瑞宣几乎要有点嫉妒了。瑞宣晓得往日金三爷在钱老人的眼中,只是个还不坏的亲友,而不是怎样了不起的人物。
当金三爷也来看病人的时候,瑞宣很注意的听两位老人都说些什么,以便猜出钱老人特别喜欢金三爷的理由。在庆祝保定陷落的第二天,瑞宣在钱家遇到了金三爷。钱诗人带着满身的伤,更容易感觉到天气的变化;他的浑身都酸疼。一见金三爷进来,他便说:“天气要变呀,风多么凉啊!”
“凉吗?我还出汗呢!”金三爷的脑门上挂着不少很大的汗珠。从怀里摸出块象小包袱似的手绢把自己的秃脑袋用力的擦了一番。好大一会儿,他才问亲家:“好点吧?”
钱老人,似乎是故意求怜的,把身子蜷起来。声音也很可怜的,他说:“好了点!今天可又疼得厉害!要变天!”
金三爷捏了捏红鼻头,声如洪钟似的:“也许要变天!一边养,一边也得忍!忍着疼,慢慢的就不疼了!”
瑞宣看出来,钱诗人是崇拜金三爷了。为什么呢?他猜不出。
金三爷走后,钱老人对瑞宣说:“在这年月,有金三爷的身体比有咱们这一肚子书强得太多了!三个读书的也比不上一个能打仗的!”
瑞宣明白了。原来老人羡慕金三爷的身体。为什么?老人要报仇!想到这儿,他不转眼珠的看着钱先生,看了足有两三分钟。是的,他看明白了:老人不但在模样上变了,他的整个的人也都变了。谁能想到不肯损伤一个蚂蚁的诗人,会羡慕起来,甚至是崇拜起来,武力与身体呢?看着老人陷下去的腮,与还有时候带出痴呆的眼神,瑞宣不敢保证老先生能够完全康复,去执行报仇的计划。可是,只要老人有这么个报仇的心思,也就够可敬的了。他觉得老人与中国一样的可敬。一个生活与趣味全都是田园诗样的钱先生现在居然不考虑一切,而只盼身体健壮,好去报仇,他没法不敬重老人的胆气。老人似乎不考虑什么来得及与来不及,而想一下子由饮酒栽花的隐士变成敢流血的战士。难道在国快亡了的时候,有血性的人不都应当如此么?
(节选自老舍《四世同堂》)(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看到钱老人每次被问被捕的话题时那种惧怕的神气,瑞宣就十分惭愧,惭愧的是自己没能去解救钱老人。
B.钱老人觉得:“在这年月,三个读书的也比不上一个能打仗的!”说明钱老人觉得读书无用,自己就深受其害。
C.老人一听到快要接触到被捕与受刑的话,他的脸马上发白,眼中也发出一种光,此处反映了老人深沉的痛苦之情。
D.“伺候钱诗人差不多成了瑞宣的一种含有宗教性的服务”,瑞宣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他对待钱老人有宗教般的虔诚。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三节以钱老人“被日本宪兵捕去,而还能活着出来”这个事情,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B.“瑞宣”是本文的线索人物,由他一步一步展开故事情节,并在他的“明白”中揭示了选文的主题。
C.本文结尾划线部分卒章显志,并且延展了主题的广度,用强烈的反问句激励每一个中国人的报国心。
D.本文写的是普通知识分子钱老人被捕之后的故事,故事结构简单,情节不追求波澜,语言有散文化意蕴。
(3)本文作者是如何刻画知识分子钱老人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这篇选文的主人公先后有三种不同的称呼:“钱老人”“钱诗人”“钱先生”,请分别探究其用意。组卷:14引用:3难度:0.4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现代建筑中,为了防潮的需要,常设置化学制品的自动湿度调节材料。如上所述,( )。为了防水,人们设计了屋脊和宝顶;为了减轻重量,人们将脊筒和宝顶都做成空心的。① ,人们又在它们的空心里放置了木炭。这可谓是古人的用心良苦,重重设防。木炭质轻、性燥、绝缘性能好,有良好的吸水性能又不导电。将木炭装在脊筒和宝顶里,在天气潮湿的夏天,它便不断吸收水分,以防下面的木构件受潮腐朽;天气干燥时,② ,以备来年再用。应该说,③ ,即使在现代同类建材中,它也应占一席之地。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宫殿宝顶、屋脊等处都是木结构的关键部位,又恰处在瓦顶接合的薄弱环节
B.宫殿屋脊、宝顶等处都是木结构的薄弱环节,又恰处在瓦顶接合的关键部位
C.宫殿宝顶、屋脊等处都是木结构的薄弱环节,又恰处在瓦顶接合的关键部位
D.宫殿屋脊、宝顶等处都是木结构的关键部位,又恰处在瓦顶接合的薄弱环节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组卷:11引用:7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新青年》中对新青年提出六大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时至今日,当年的青年标准对当今的青年依然有着航标与指导作用。
某报社举办的“新青年,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正在开展,请从新青年的六大标准中任选一个或二个,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完成征文写作,投寄给《中国青年报》。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