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12/14 7:30:2

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核小体是染色质的结构单位,由一段长度为180~200bp的DNA缠绕在组蛋白上构成。下列有关核小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3引用:8难度:0.7
  • 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77引用:3难度:0.7
  • 3.破骨细胞可吞噬并降解骨组织中的羟基磷灰石(HAP),HAP在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释放出Ca2+等离子,从而促进骨组织的发育和重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77引用:10难度:0.8
  • 4.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几个阶段发育而来,各阶段细胞特征如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阶段 阶段1 阶段2 阶段3 阶段4
    细胞
    特征
    无血红蛋白,有
    较强的分裂能力
    核糖体丰富,开始合成血红蛋白,有分裂能力 核糖体等细胞器逐渐减少,分裂能力逐渐减弱 无细胞核、核糖体等细胞器,血红蛋白含量高,无分裂能力

    组卷:75引用:7难度:0.7
  • 5.紫罗兰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B、b决定。育种工作者利用野外发现的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据此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

    组卷:180引用:6难度:0.6
  • 6.真核细胞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70引用:6难度:0.7
  • 7.AID酶是一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脱氨酶,能引起碱基替换,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29引用:10难度:0.7

二、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 20.基因与环境的“共舞”       生物体的细胞中有一本生命之书-基因组。人的生命源于一个受精卵,初始的全能或多能细胞中的DNA,在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下被激活或抑制,让细胞走向不同的“命运”,最终在细胞中表达“一套特定组合”的基因。
           生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亿万年的进化让生命之书中蕴藏了应对环境变化的强大潜力。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始于染色质的解螺旋,各种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启动表达。研究发现,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调控,这种调控不改变DNA序列,但会对基因进行修饰,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表型改变,并且有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即表观遗传。例如DNA上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提供了基因何时、何处、合成何种RNA及蛋白的指令,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着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制,在环境变化时,生物可以通过重编程消除原有的表观遗传标记,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表观遗传标记,这样既适应了环境变化,也避免了DNA反复突变造成的染色体不稳定与遗传信息紊乱。
           表观遗传与人的发育和疾病密不可分。胚胎发育早期,建立与子宫内环境相适应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胚胎发育过程的核心任务。母体的饮食、供氧、感染、吸烟等与后代的高血压、II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表观遗传改变增加了患有特定疾病的风险,但人体可在相当程度上忍受这些改变而不发病,经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持续压力,表观修饰的弹性被耗尽,细胞或者组织再也无法正常行使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分子遗传学则认为基因型决定生物个体的表型。然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并不是那么简单,表观遗传对遗传观的冲击,也使进化观的讨论更加复杂。
           生命本质上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基因与环境的“共舞”,才会奏响生命与环境相适应、协同进化的美妙“乐章”。
    (1)全能或多能细胞走向不同“命运”的过程称为
     
    ,依据本文,这一过程是
     
    的结果。
    (2)遗传学家提出中心法则,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请绘出已概括的中心法则图。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属于表观遗传,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发生了改变。
    (4)人们用“病来如山倒”形容疾病的发生比较突然。请结合文中内容,用30字内的一句话,作为反驳这种观点的内容:
     

    (5)在进化上,有一种观点叫做“获得性遗传”,认为“获得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从基因与环境关系角度,这种观点是否有科学依据?请结合本文阐述理由:
     

    组卷:47引用:1难度:0.6
  • 21.自然界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也伴随着有趣的生存策略。科研人员对噬菌体的入侵和扩散策略进行了研究。
    (1)噬菌体M能侵染枯草杆菌,二者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枯草杆菌有两种菌株,分别为噬菌体敏感性菌株(S菌)和抗性菌株(R菌)。噬菌体M在混杂的多种细菌中,能特异性识别并侵染S菌,这是由于噬菌体M能与S菌
     
    上的受体蛋白T结合。
    (2)科研人员配制培养基,分别在三个不同培养基中培养S菌、R菌和S+R混合菌。除了水和无机盐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还应包括的两类物质是
     

    (3)在上述三个培养基中,接入噬菌体M,测定180min内枯草杆菌的数量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结果。该实验结果说明
     

    (4)科研人员发现混合菌中的S菌和R菌之间有转运小泡。科研人员用荧光蛋白标记S菌的受体蛋白T,将标记的S菌与无标记的R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R菌表面也出现了荧光标记。请对(3)中的结果作出进一步解释:
     

    (5)噬菌体M对R菌的入侵,体现了噬菌体的一种生存策略。自然界中很多病毒也有各自的生存策略,这些策略的意义是增大宿主范围,有利于其
     

    组卷:51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