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甘肃省金昌市金川五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28 7:0:1

一.基础运用。(4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展现了冬日里银装素guǒ下的西湖美景。天空、云层、远山、湖水róng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显得如此苍茫辽阔。浩大的天地之中,人、物、事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不禁让我们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这里是在写景,又不止于写景,我们从这混(  )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而自身如“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顺治三年张岱为躲避清兵入山,仅携带数胫书籍而行。而祖宅所存大量书籍为清兵损毁,40年所积文物,荡然无存。这让张岱对清兵的野蛮愤愤不已,对于当时的官场自然也不抱任何希望。在慨叹生不逢时的同时,他披发入山,归隐山林,著书立说。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银装素guǒ
     

    róng为一体
     

     

    (2)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蜉蝣”指一种生存期极短的昆虫,“寄蜉蝣于天地”是说像蜉蝣—样寄生于天地之间。
    B.“沧海一粟”是指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C.“荡然无存”中“荡然”的意思是动荡的样子,在句中是说因动荡40年所积的文物失去了。
    D.“生不逢时”意思是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在句中指张岱慨叹自己命运不好,不幸处于清朝统治下。

    组卷:0引用:1难度:0.9
  • 2.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68引用:30难度:0.9
  • 3.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11引用:13难度:0.8
  • 4.阅读下面文段,在文中四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很多事急不得,更速成不得。         。丝绸、瓷器、漆器、金银器等各类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品,饱蘸着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创造的虔敬、对工序的苛求。         。盛于魏晋时期的“百炼钢”之术,其制作过程需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直到斤两不减,如此千锤百炼,最终锻出高纯度的器具。            
    ①慢工出细活,文火煲靓汤。
    ②一丝不苟的工序、精湛的技术、专注的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③无数巨匠一生默默无闻,远离名利场,只为了完成一件作品,办好一件事情。
    ④古人对事物的创造,往往匠心独运,不尚速成。

    组卷:369引用:12难度:0.8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8

三.古诗文阅读,完成问题。(21分)

  •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2)这首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组卷:1101引用:29难度:0.8

四.作文。(50分)

  • 15.时光,太匆匆,它仿佛水一样从我们的身边流过,无声无息,渐行渐远……而曾经一起走过的日子,那些拼搏过、哀伤过、快乐过、感动过的片断,如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开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鲜艳的亮色。
    请以“开在记忆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
    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组卷:561引用:20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