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5课 答司马谏议书》2021年同步练习卷(8)
发布:2024/4/20 14:35:0
-
1.下列各项关于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73引用:3难度:0.7 -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63引用:10难度:0.7 -
3.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48引用:9难度:0.7 -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8引用:5难度:0.7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29引用:11难度:0.7 -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02引用:9难度:0.8
-
17.文言文阅读。
(一)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二) 二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司马光惶恐再拜,介甫参政诛议阁下:
曩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肃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物:外物 B.昨日蒙教 蒙:受 C.度义而后动 度:估计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不任:不胜
A.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B.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C.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D.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针对司马光提出的种种指责,引出“名实”这一根本问题,高屋建瓴,意在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为变法正名。
B.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政见不同,但是在书信往来中始终抱着互相尊重的态度委婉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并坚持自己的政见。
C.司马光充分认可王安石的个人能力和学识,并且支持皇帝对王安石的重用,但他对王安石坚持变法可能产生的后果深感忧虑。
D.司马光既不对王安石歌功颂德,也不坐观成败,而是客观地指出社会各阶层对变法的态度,并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组卷:5引用:1难度:0.6 -
18.简要概括王安石进行变法的原因。
组卷:2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