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1)

发布:2024/7/22 8:0:9

一、单选题

  •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7引用:2难度:0.8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04引用:3难度:0.9
  •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组卷:189引用:3难度:0.7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规范的一项是(  )

    组卷:260引用:7难度:0.9

五、现代文阅读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浓缩阅读”不是真正的阅读
    天歌
          ①不仅咖啡可以浓缩,如今的纸质书都可以。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网友表示,这样阅读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
          ②由这个“浓缩书”,很容易让人想起“精华本”“缩写本”,比如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它们的“精华本”“缩写本”。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中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因为长篇累牍的原著,对中小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于这些“精华本”“缩写本”的编写者而言,既要大幅度缩减字数、篇幅,同时还要保留原著的精华,不损害读者的阅读快感,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③但是,近期在一些网友和读者中走红的“浓缩书”,不要说和原著相比,即便和“精华本”“缩写本”相比,也已经完全是两种东西了。这是因为“浓缩书”已经不仅仅是减少字数篇幅、取其精华进行缩写那么简单,而是把原著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总结,一本几十万字的图书,经过“浓缩”以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可能只有“导读”“要点速记”“方法归纳”等几百字的内容。
          ④很显然,“浓缩书”从里到外都透着快节奏时代对效率的极度渴求。读者阅读一本原著的时间,可以读完十几本、几十本“浓缩书”,确实满足了对阅读效率的追求。但问题在于,这样的阅读,还是真正的阅读吗?还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获得传统阅读的价值和意义吗?在很多网友看来,阅读“浓缩书”是对效率的一种过度追求,最终导致其沦为一种象征性的阅读,丧失了通读全书的阅读体验,所以是得不偿失的。
          ⑤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不妨打个比方——我们为什么要吃饭?从终极目的来说,因为不吃饭,就无法获得维持身体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各种营养,身体就会垮掉,甚至是走向死亡。既然如此,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完全可以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从食物中提取出来,浓缩成营养胶囊吞下去,而不用每天都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吃饭。
          ⑥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愿意这么做?那是因为不管是吃饭,还是吃水果,喝各种饮料,我们都不仅仅摄入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得到了满足感、幸福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阅读“浓缩书”和阅读原著的区别与此类似,如果为了效率只读“浓缩书”,我们也就失去了只有阅读原著才能产生的满足感、幸福感,失去了阅读的愉悦体验。更进一步说,如果一切都可以浓缩,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
    (摘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1)本文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2)第⑤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精华本”“缩写本”是为了方便中小学生的阅读需要,因为长篇累牍的原著,对中小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B.“浓缩书”已经不仅仅是减少字数篇幅、取其精华进行缩写那么简单,而是把原著进行高度地概括与总结。
    C.“浓缩书”虽然满足了对阅读效率的追求但不是真正的阅读。
    D.人们之所以喜欢只读“浓缩书”,是因为不仅仅摄入了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同时还得到了满足感、幸福感,获得了愉悦的体验。
    (4)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的观点,请谈谈你是怎样看待“浓缩阅读”的。
          【链接材料】近日,“浓缩书”受到白领和学生群体的追捧,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它把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长篇巨著压缩。2018年4月4日《济南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浓缩书”正流行,“快餐文化”引争议:浓缩的不一定都是精华》,其主要观点如下:
          观点一:长篇巨著成为学习笔记。
          观点二:浓缩的精华失去原著的营养。
          观点三:浓缩书迎合碎片化阅读新需求。

    组卷:5引用:2难度:0.5

六、写作题

  • 14.中国古典小说,遗产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它独放异彩,使中华文化位列于世界民族之林。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节选自明清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长篇白话小说。这些小说虽然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都通过曲折生动的情节,为我们再现了远离现代的生活图景,展示了异彩纷呈的人物画廊。
    请以“我和古典名著的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组卷:12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