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泉州市科技中学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8/14 4: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波及小说。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比如:“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如果用逻辑紧严、合乎语法的散文写,也是可以的,但不易产生如此恬淡的意境。
          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超越理智,诉诸直觉的语言,已经被现代小说广泛应用。如:“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钓人的孩子》)这不是作者在语言上耍花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写得文从理顺,全都“成句”,就不忠实了。语言的一个标准是:诉诸直觉,忠于生活。
          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是不好分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是文言,还是白话?只要我们说的是中国话,恐怕就摆脱不了一定的文言的句子。
          中国语言还有一个世界各国语言没有的格式,是对仗。对仗,就是思想上、形象上、色彩上的联属和对比。我们总得承认联属和对比是一项美学法则。这在中国语言里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写小说,两句之间不必,也不可能在平仄、虚实上都搞得铢两悉称,但是对比关系不该排斥。比如:“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如果不用对仗,怎样能表达时序的变易,产生需要的意境呢?
    (摘编自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意》)       材料二: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在具体创作中,怎样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
          首先,作家要承认文学语言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既然是生命体,就要拥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和色彩。沈从文评判优秀文学语言的依据,就是要“浸透了作者的人格和感情”。同时,文学语言又不能像橘子皮那样随意剥离。它表面看是技巧和形式,但又超出了技巧和形式,是巧妙融合到整篇作品骨子里的。
          其次,文学语言是作品气脉、气质和作家心力、品质等的综合体现,可以看出作家在其中究竟用了多少心血和功夫。《红楼梦》为何一直被奉为中国文学语言之集大成者?就是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倾力打造的结果。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有生活的黏着力,更容易先声夺人。余华对文学语言的运用体会是,先在语言技巧和形式叙述上展现出“不一样”,再回归个体现实,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阅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察觉到余华运用语言的本真心智和力量。
          美妙的文学语言不会凭空产生,作家要结合作品内容和语句反复琢磨、深入推敲,所以作家既要假以时间上的沉思,又要有气脉、气质和心力、心慧的巧妙运用。文学语言要求明净耐品、活色生香,如果嘈杂喧嚣了,气韵和节奏就会败坏。难怪阿来说:“语言不好,即使作品能红极一时,也不会传之久远!”
          再次,文学语言上的生动表达,并非高不可攀,反复修改是作家必备的基本功。一个对自己作品不修改、不订正的作家,文学语言上的表达仅凭第一次出版就包打天下,总是令人惋惜的。文学语言要求作家对作品经时间沉淀后多次审视,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产生独特的魅力。
    (摘编自付秀宏《让文学语言鲜活灵动起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化的小说语言虽然具有某些诗的特质,但和诗的语言并不一样,也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
    B.诗意小说的语言既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又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它既超越理智诉诸直觉又忠于生活。
    C.文学语言不能与文学作品随意剥离,它不再是简单的技巧和形式问题,还要与整篇作品进行巧妙的深度融合。
    D.《红楼梦》之所以被奉为中国文学的一座高峰,是因为曹雪芹在十几年时间里用超凡的才华倾心打造了语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文学语言的问题,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对仗的修辞手法符合美学法则,灵活运用可以增添小说语言的诗意。
    C.文学语言必须经时间沉淀后,反复修改,否则难以产生独特的魅力。
    D.文学语言比故事内容更能表现生活的本真,更能把人代入现实中。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B.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D.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4)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汪曾祺小说《受戒》,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语言的诗意品格。
    “芦花才吐新稳。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5)当下有些作家在写作中不注意修炼语言,过度强调灵感的作用,在语言表达上缺乏一种踏实寻真的情怀。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给这些作家提几条建议。
    组卷:8引用:4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箱子岩(节选)
    沈从文
           ①十五年以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在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尚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岩壁断折缺口处,看得见人家茅棚同水码头,上岸喝酒下船过渡人也得从这缺口通过。
          ②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支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边炮从高岩上抛下,尽边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边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③当时我心想:多古怪的一切!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他不被放逐,疯疯癫癫来到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目击身经这些惊心动魄的景物,那么两千年来的读书人,或许就没有福分读《九歌》那类文章,中国文学史也就不会如现在的样子了。在这一段长长岁月中,世界上多少民族皆堕落了,衰老了,灭亡了。即如号称东亚大国的一片土地,也已经有过多少次被来自西北方沙漠中的蛮族,骑了膘壮的马匹,手持强弓硬弩,长枪大戟,到处践踏蹂躏!(辛亥革命前夕,在这苗蛮杂处的一个边镇上,向土民最后一次大规模施行杀戮的统治者,就是一个北方清朝的宗室!辛亥以后,老袁梦想做皇帝时,又有两师北佬在这里和滇军作战了大半年。)然而这地方的一切,在历史中照样发生不断的杀戮,争夺,以及一到改朝换代时,派人民担负种种不幸命运,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发,剪发,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种种限制与支配。然而细细一想,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看上来,竟好象今古相同,不分彼此。这时节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和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
          ④日头落尽云影无光时,两岸渐渐消失在温柔暮色里。两岸看船人呼喝声越来越少,河面被一片紫雾笼罩,除了从锣鼓声中尚能辨别那些龙船方向,此外已别无所见。然而岩壁缺口处却人声嘈杂,且闻有小孩子哭声,有妇女们尖锐叫唤声,综合给人一种悠然不尽的感觉。待到把晚饭吃过,爬出舱外一看,呀,好一轮圆月!月光下石壁同河面,一切都镀了银,已完全变换了一种调子。提起这件事,使我重新感到人类文字语言的贫俭。那一派声音,那一种情调,真不是用文字语言可以形容的事情。
          ⑤十五年后我又有了机会乘坐小船沿辰河上行,经过箱子岩。我想温习那地方给我的印象,就要管船的把小船停泊在箱子岩下。这一天是十二月七号,快要过年的光景。没有太阳的阴沉雪天,气候异常寒冷。停船时还只下午三点钟左右,岩壁上藤萝草木叶子多已萎落,显得那一带斑驳岩壁十分瘦削。悬岩高处红木柜,只剩下三四具,其余早不知到哪儿去了。到搁龙船处看了一下,旧船已不知坏了还是早被水冲去了,只见有四只新船搁在石梁上,船头还贴有鸡血同鸡毛,一望就明白是今年方下水的。出得洞口时,见岩下左边泊定五只渔船,有几个老渔婆缩颈敛手在船头寒风中修补渔网。
          ⑥我独自坐在一家小饭铺柴火边烤火,默默的望着那个火光煜煜的枯树根,在我脚边很快乐的燃着,爆炸出轻微的声音。铺子里人来来往往,有些说两句话又走了,有些就在我身边长凳上坐下,吸他的旱烟。有些来烘烘脚,把穿着湿草鞋的脚去热灰里乱搅。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子,我都发生一种奇异的乡情。这里是一群会寻快乐的正直善良乡下人,有捕鱼的,打猎的,有船上水手和编制竹缆工人。若我的估计不错,那个坐在我身旁,伸出两只手向火,中指节有个放光顶针的,肯定还是一位乡村里的成衣人。这些人每到大端阳时节,都得下河去玩一整天的龙船。平常日子特别是隆冬严寒天气,却在这个地方,按照一种分定,很简单的把日子过下去。每日看过往船只摇橹扬帆来去,看落日同水鸟。虽然也同样有人事上的得失,到恩怨纠纷成一团时,就陆续发生庆贺或仇杀。然而从整个说来,这些人生活却仿佛同“自然”已相融合,很从容的各在那里尽其性命之理,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惟在日月升降寒暑交替中放射,分解。而且在这种过程中,人是如何渺小的东西,这些人比起世界上任何哲人,也似乎还知道的更多一些。
          ⑦听他们谈了许久,我心中有点忧郁起来了。这些不辜负自然的人,与自然妥协,对历史毫无担负,活在这无人知道的地方。另外尚有一批人,与自然毫不妥协,想出种种方法来支配自然,违反自然的习惯,同样也那么尽寒暑交替,看日月升降。然而后者却在慢慢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一份新的日月,行将消灭旧的一切。我们用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对“明天”的“惶恐”,且放弃过去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这些人在娱乐上的狂热,就证明这种狂热能换个方向,就可使他们还配在世界上占据一片土地,活得更愉快更长久一些。不过有什么办法,可以改造这些人的狂热到一件新的竞争方面去,可是个费思索的问题。
    (引自《湘行散记》,有删改)【注】本文写作于1934年,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匆匆赶回湘西。行前,他与夫人张兆和约定,每天给她写一封信,报告沿途所见所闻。这组书札,便是此行的产物。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详细描写十五年前河中人过大端阳节赛龙舟的情景,展现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洋溢着纯真快乐、英勇热忱的生命活力。
    B.选文第三段既联想到屈原的长歌当哭,还联想到遥远的惨烈杀戮,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欢乐,文化渊源的光荣和生命杀戮的惨痛紧密交织,展现作者思绪。
    C.作者在选文中既写出了乡亲们平日里过着“简单”的日子,又认为他们“与其他无生命物质一样”的生命是一种悲剧,对这种“按照一种分定”的生活加以严厉批判。
    D.选文中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家乡的人文景观融合,抒情与议论相结合,不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真实情感,而且透露出一种深刻思想。
    (2)文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环境描写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体现了湘西美丽古朴、和谐静谧的特点,表现了湘西人民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淳朴和平。
    B.第④段环境描写由人声嘈杂、一片喧嚣的日落后的竞舟场景转化为温柔的圆月以及宁静和谐的月光下的河面,表达作者内心对竞舟结束后的失落和惆怅。
    C.第⑤段中的景物描写非常细致,描述了木叶子萎落和渔婆缩颈敛手的动作,15年后的箱子岩与15年前的箱子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出了湘西在这15年内的衰败。
    D.第⑥段属于环境描写,描述了一个安静乃至有些破败的箱子岩,作者没有看到新年热闹的场景,却感受到了天气的寒冷,这样反差正说明箱子岩的冷清。
    (3)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文中第⑦段作者说到“另外尚有一批人”的作用。
    (4)作者曾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请简要分析选文中“蕴藏的热情”和“隐伏的悲痛”所指的具体含义。
    组卷:9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或许每个文人都有一件自己喜爱的宝贝,虽体小形微,却有着大趣味。此物有一雅名:清玩。
          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清玩之物“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陆游是“蒲痴”,常常到山间捡白石头、接泉水回来养菖蒲。即使在外面喝醉了,很晚才回家,他不忘把菖蒲拿到室外通风,所以他的菖蒲长得节叶坚瘦。他甚至用菖蒲上的露珠来洗眼睛,以明目静心。不仅如此,他更是作诗表达对菖蒲的喜爱:“(  )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  )橄榄茶。自是闲人(  )闲趣,(  )无心学野僧家。”
          以物养性,不为物役,是清玩之性,___________。
          陶渊明爱菊,在自己的田舍四周种满了山菊,每至重阳,便坐在菊丛中,静静欣赏寒霜中傲然挺立的秋菊。他认为不是他看菊赏菊,___________。理想幻灭,满怀遗憾和无奈,在他独自叹息时,有爱菊一直陪伴左右。菊虽不能言语,但那份静静的陪伴足以抚慰内心的苦闷。
          文人清玩,始于遇见,长于陪伴。陪伴是最舒心的安慰,___________,也让人有底气、有勇气面对失意的人生。
    (1)请选出文中括号里用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寒;煎;逐;原。
    B.山;煮;足;本。
    C.寒;煎;足;本。
    D.山;煮;逐;原。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8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人与时代相处的方式多样,有人选择与时代合唱,有人选择独自吟唱,有人觉得不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文章,联系生活与课内所学,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组卷:30引用:10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