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课 别了,“不列颠尼亚”》2021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用小题夯基练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犹记中国海军第二十二批护航编队抵达坦桑尼亚时,当地市民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自2008年底中国海军开展护航行动以来,类似的场景 。护航十年,在帆樯林立的亚丁湾,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助力这片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赢得世界各国的 。
10年间,中国海军已累计派出31批护航编队、100艘次舰艇、67架直升机、2.6万余名官兵,圆满完成了1191批6595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103次出访三大洋六大洲的63个国家和地区……一组组数据折射出10年护航的丰硕果实。架起合作之桥,打造和平之海,( )犹记2015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一张海军女兵牵着华侨小朋友的照片让无数人 。在她们身边,祖国的战舰屹立如山,撑起一片安宁,“我们接你们回家”七个字掷地有声,也感人肺腑。
十年风雨无阻,十年劈波斩浪,护航行动也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过程中最深刻的足印。从“一穷二白”时期的“望洋兴叹”,到以建设强大海军为目标的奋起直追,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这背后凝结着护航官兵 的付出,也离不开无数人的接续奋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数不胜数 赞不绝口 潸然泪下 夜以继日 B.数不胜数 交口称赞 潸然泪下 夜以继日 C.多如牛毛 赞不绝口 泪如雨下 宵衣旰食 D.多如牛毛 交口称赞 泪如雨下 宵衣旰食
A.中国海军每一次出发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B.每一次中国海军的出发,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C.让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是中国海军每一次出发的目的
D.中国海军一次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提供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B.我们不仅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C.我们不仅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提供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D.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组卷:269引用:18难度:0.7 -
2.下列有关新闻的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29引用:2难度:0.8
二、课内阅读挖掘练
-
5.阅读课文《别了,“不列颠尼亚”》第7~11段,完成各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部分新闻文段在涉及时间时,精确到小时、分钟,这充分展示了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严肃性、重要性。
B.选文中不止一处运用了对比手法,都表现了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英国对香港殖民统治的结束。
C.作者描写了五星红旗伴着中国国歌冉冉升起,饱含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
D.“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表现了大英帝国156年前气势汹汹地从海上袭来,现在又从海上灰溜溜地逃走。
(2)“156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如何理解“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组卷:0引用:3难度:0.7
三、类文阅读拓展练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永恒的瞬间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纪实 数千人的会场一片肃静,千万双眼睛神情专注,亿万颗激动的心倾听着时间的脚步走向那庄严的一刻,走向那永恒的瞬间……
——1999年12月20日0时。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由翠绿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在6000平方米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徐徐升起。
雄壮的乐曲、鲜艳的旗帜,这永载史册的一幕昭告天下: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澳门,这个失散已久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这是一个难忘之夜。40多万澳门同胞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在注视着澳门迈向新纪元的步伐,在谛听着祖国母亲的叮咛。普天之下,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在为澳门的今天欣喜,为澳门的明天祝福。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绿色地毯铺就的交接仪式现场,弧形排列的座席与主席台对应,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身着深色西服,站立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44岁的何厚铧也是一身深色西服,站在主礼台上。这位澳门历史上第一次由澳门人自己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从此肩负起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历史重任。从他坚毅的目光里,人们看到了自信,也看到了澳门的美好未来。
在主礼台的另一侧,桑帕约总统等葡萄牙主要代表也同样在向两面鲜艳的旗帜行注目礼。昔日的澳门是在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情况下,被葡萄牙逐步占领的。葡萄牙曾委任过127任澳门总督。这一切,此刻都成为历史。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看着那亲切的旗帜,85岁的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双眼噙满了泪花。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面对“谁敢亲共,‘万人坑’就是归宿”的恫吓,杜岚毅然买回红布做成国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当天将它升起在校园里。今天,已届耄耋的她终于见证了澳门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激动与感慨,欣慰与自豪,全部写在她饱经沧桑的脸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站在主席台上,神情庄重。两年多前,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的主席台上,他见证了香港的回归。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在时间的交接点上,霍英东的话语里流露出的是激动、兴奋:“在亲身参与香港回归祖国的全过程后,又出席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我感到十分荣幸。看到五星红旗在澳门冉冉升起,我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此时此刻,在中国澳门、在中国香港、在中国台湾、在祖国内地、在世界各个角落,亿万民众在见证这世纪之交的盛典,亿万颗中华儿女的心和着铿锵的旋律在为这块新生的土地祝福。
0时0分46秒,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国旗升至高8.28米的旗杆顶端,澳门特区区旗也升至旗杆顶端。这一时间虽短,却浓缩了中华民族100多年不屈奋斗的历史。神圣的旗帜上,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创未来的坚强意志。统一大业已进入又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必将迎来祖国统一的辉煌明天!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如春潮奔涌。
瞬间虽短却永恒。摄像机的镜头在聚焦,照相机的灯光在闪烁,便携电脑的键盘在跳动……来自世界各地的3 500多名记者迅速将这一盛况传向五大洲,将这一庄严时刻载入史册。
千秋伟业,后继有人。0时4分,国家主席江泽民稳步走到讲台前,郑重宣布: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他表示坚信: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同胞一定能够把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
这是跨世纪共和国领导者的庄严承诺,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这也是对小平同志的最好告慰。
暗夜将尽,曙光初现。走过漫漫长途的澳门,在新的千年来临前夕,洗尽历史风尘,迈进新纪元。
(摘自新华社澳门1999年12月20日电)(1)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将画面聚焦在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瞬间,同时又穿插进历史内容,笔触涉及港、台、内地以及五大洲,从而使内容具有深远的时空感。
B.文章并未单方面介绍政权交接仪式中中方人员的表现,而对葡方人员的表现进行了十分充分的描写,从而使本文对交接仪式的报道更具客观性和全面性。
C.本文篇幅虽然不长,但在有限的篇幅内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增强了报道的现场感与感染力,在构思和表达上可谓颇具功力。
D.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议论性内容揭示出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抒情性文字则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中国人民的自豪与欣喜之情。
(2)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题目“永恒的瞬间”的理解。
(3)这是一篇特写,作者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内容,请结合实例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组卷:7引用:3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