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天津市五校联考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这个时代特别喜欢高扬“经典”。黑格尔说:“熟知非真知。”“经典”的流行很可能会 _______我们对经典的认知。关于经典的界定,我喜欢当代学者刘瑜的说法:“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帮助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如果世界上有经典,(  )所以,经典的意义应该是个性化的,即与“你”有关,而且是与“对你的帮助”有关。人永远是书的主人,读者的高贵就在于他可以不向任何书屈从,他可以顺心而行,纵横书海。读不下去的书,绝不因别人的热捧去囫囵吞枣进而 _____;能读下去的书,也绝不因有人 _____而弃之不顾。很多人 _____的只不过是读到了作者,而读书的要义在于读到自己。所以,读书永远是一门“切已”的人生学问,只要这本书是你人生的经典,它就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只要能勾连起你活色生香的世界,它就是你的经典。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遮蔽 人云亦云 诋毁 沾沾自喜
    B.阻碍 人云亦云 诋毁 踌躇满志
    C.阻碍 亦步亦趋 诽谤 沾沾自喜
    D.遮蔽 亦步亦趋 诽谤 踌躇满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是因为你的生命与它发生了关联
    B.那发生了关联的一定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
    C.那也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发生了一定的关联
    D.那一定是因为它与你的生命发生了关联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这本书成了你人生的经典,它就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
    B.只要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这本书就是你人生的经典。
    C.这本书只有成为你人生的经典,才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
    D.只有能引发你生命的触动,这本书才算是你人生的经典。

    组卷:13引用:6难度:0.6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茶馆》 赵太爷 老舍 话剧
    B 《离骚》 “楚辞” 屈原 叙事诗
    C 《氓》 《诗经》 “诗三百” 现实主义
    D 《蜀道难》 近体诗 李白 浪漫主义

    组卷:30引用:2难度:0.7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叫做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赞一美人,你说她像鲜花,似轻燕,你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者像癞虾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和轻燕原来是美的,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都应该可以看到,都应该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癞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摘编自朱光潜《美与自然》)材料二: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云:“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明画家沈周《写怀寄僧》云:“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清人盛青蝼咏《白莲》云:“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杨诗写涵盖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世尘的幽人境界,盛诗写风流蕴藉、流连光景的诗人胸怀。一主气象,一主幽思,一主情致。至于唐人陆龟蒙咏白莲的名句“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却系为花传神,偏于赋体,诗境虽美,主于咏物。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一般人看来,美是客观存在的,是人或者事物与生俱来的。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
    B.康德、黑格尔、托尔斯泰等持有“美是心的产品”观点的哲学家,对于美的判断与认识却不尽相同。
    C.中国画家石涛和瑞士思想家阿米尔的美学观点基本一致,因此说对美的认知是不分国界和时代的。
    D.同是星天月色,杨载、沈周、盛青嵝在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营造的意境是不同的,现出多样的意境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究竟什么是美?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宗白华都认为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但二人的具体阐述各有侧重。
    B.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有人称赞,有人却不喜欢,这种现象恰恰印证了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C.在宗白华看来,即便对于同一美景,不同的作者会创造出不同的意境美,因为美的创造受多种因素制约。
    D.艺术创造要涌现出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只有做到情与景的交融互渗才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朱光潜观点的一项是
     

    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D.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唐代画家张璪曾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16引用:3难度:0.6

六、语言表达(共6分)

  • 9.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2字)。
    卫生部4月30日发出公告,决定撤销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同时将在疾病预防控制局成立口腔卫生处,负责全国牙病防治管理工作。
    据介绍,全国牙防组是1988年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的牙病防治组织。牙防组织成立以来,在改善大众口腔健康状况、提高群众自我口腔保健水平、监测口腔疾病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告指出,随着近年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不断强化和行业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牙防组已难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卫生部决定予以撤销。牙防组撤销后,原承担的工作由卫生部统一安排,群众性牙病预防保健技术工作有关事务性管理工作,将以委托形式交专业社团或机构承担。
    标题:
     

    组卷:28引用:7难度:0.5

七、作文(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②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③居家上网课期间,有同学感慨:好怀念和老师同学在校园一起学习的日子,在学校的氛围中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有同学认为:线上学习,相对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同样可以保证高效学习。
          环境真的能影响人的成长吗?学校校刊“校园论坛”邀请你作为学生代表写一篇以“环境与成长”为主题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3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