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省福州一中高考地理五模试卷
发布:2024/11/10 19:30:2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第一阶段为缓坡开挖梯田,旨在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土壤侵蚀,但是水土流失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第二阶段以生态治理为核心,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效果并不显著。第三阶段,十九大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据此回答1~3题。
削峁建塬的主要目的是( )组卷:3引用:0难度:0.60 -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第一阶段为缓坡开挖梯田,旨在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土壤侵蚀,但是水土流失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第二阶段以生态治理为核心,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效果并不显著。第三阶段,十九大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35~37题。
在边坡地带选择种草本灌木,不选择种植果树的主要原因是( )
①草本灌木需水较少,存活率较高
②草灌相结合,更有利于保持水土
③果树遮蔽阳光,阻碍农作物生长
④草本作为饲料,经济效益高组卷:2引用:0难度:0.70 -
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第一阶段为缓坡开挖梯田,旨在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土壤侵蚀,但是水土流失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第二阶段以生态治理为核心,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效果并不显著。第三阶段,十九大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35~37题。
与传统的治理模式相比,第三阶段可持续景观模式更加注重( )组卷:2引用:0难度:0.60
二、非选择题共3大题,共52分。
-
18.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约5百万年以前,地中海萎缩干涸,形成一个低于海平面的干化盐漠盆地。该盆地具有一片荒芜且容易起尘的特点。有学者推断古地中海区域干涸并形成巨大盐漠是周边沙漠形成的基础乃至直接原因。如图示意5百万年前干化地中海盐漠盆地与古今海岸线变化。
(1)从板块运动与水平衡角度描述地中海盐漠盆地的形成过程。
(2)有学者推测地中海萎缩至海平面以下一定深度后,会进入快速蒸发阶段。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推测从地中海盆地扬起的盐碱粉尘最终沉降的主要区域,并说明理由。组卷:15引用:1难度:0.5 -
19.阅读文字图表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土壤侵蚀已经成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降雨成为诱发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因素。降雨对土壤侵蚀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雨滴击溅和径流剥蚀,其降雨的持续时间、强度、次数均会对土壤侵蚀面积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不同量级降雨引发的水土壤侵蚀对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太行山脉地区属于中国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如图示意太行山脉地区不同量级降雨日数、降雨量,及其占比;如表太行山脉地区不同量级年均降雨侵蚀力。量级降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特大暴雨 总计 侵蚀力 450 610 610 220 1890
(1)有人认为:太行山脉地区降雨侵蚀力的产生以及变化主要与降雨日数少,雨量级别较大的降雨事件有关。请选择图中的相关数据说明这一观点。
(2)在下列坐标图中,用折线绘制出不同量级降雨侵蚀力占比。在地区植被、土壤、地形、坡度以及坡长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不同量级降雨,指出在太行山脉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地区应密切监测的量级降雨,并说明理由。组卷: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