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将军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1 22: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不只是文学意义上的一个诗歌流派,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一种人生态度,也是现实意义上的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
陶渊明的田园,是士人离开仕途俸禄,也能安身立命的场所。而这种现实的生存环境,在陶渊明田园诗中有着清晰的描绘。首先,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居住环境是现实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这是典型的乡村住户的样子,草屋宅院,绿柳映衬桃红,鸡犬之声相闻。其次,诗中的农事活动是实实在在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春种秋收,播豆除草,渴望收成,这些都是田园生活的主要内容。再者,陶渊明诗中的人事往来也是田园乡土人情的真实写照。“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闲时与子侄辈床前嬉戏、登高临远,与邻人交相来往,但道桑麻。陶渊明田园诗首先让人感觉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耕田种地,衣食无忧,才是生存的前提。
陶渊明田园诗中呈现了貌似耕耘者的生活状态,但他怎么可能是农夫。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有组诗《归园田居》五首,每一首表达的主要内容都是对世俗的厌弃和对田园自由的向往。陶渊明开创的田园,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园,而是精神的家园,是心灵的憩园。比如“归鸟”。鸟是陶渊明田园诗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一个形象,而且与“失群鸟”“笼中鸟”“羁鸟”相对,陶渊明特别热衷塑造的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归鸟形象。除一首专题四言《归鸟》诗外,还有如:“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洌洌气遂严,纷纷飞鸟还。”陶渊明把误落尘网“三十年”的自己比作失群鸟、羁鸟,而那个翩翩归来的鸟,则是诗人摆脱拘役追求自由心志和理想的象征。再如“酒”。陶渊明有《饮酒》组诗二十首,皆借酒抒怀之作。但陶渊明的酒可不是乡野醉汉口中的浊物。正如萧统《陶渊明集》序中所说:“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是其不同凡俗、遗世独立的心迹所寄,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伪我独真。
陶渊明田园诗包含的第三层境界,则是具有创作高度、审美追求和哲理深度的艺术境界。“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花红柳绿、树绕鸟栖中的草屋,已成为田园的基本模式。“新葵郁北,嘉穟养南畴。”“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辽阔的原野,碧绿的新苗,无不在召唤着漂泊疲惫的心灵陶渊明田园诗中是有那么几扇门,向着他来时的地方关闭着,但当“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这种“倒裳”的热情与“闭门”的拒绝形成强烈对比,其实是作者对田园醇厚质朴的人情美的一种创造,也是诗人对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选择。当然,这种选择的前提是对人生真谛的领悟。陶渊明是在田园中找到真谛的,因此,我们在田园诗中时时闻得见回归自然、自在快乐的笑声。
(摘编自候敏《陶渊明田园诗的三重境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田园诗主要是一种人生态度和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而不是诗歌流派。
B.陶渊明在诗中一直把自己比作“归鸟”,表明了对世俗的厌弃和对田园自由的向往。
C.陶渊明在田园诗中虽然描绘了自然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却难以悟透人生的真谛。
D.陶渊明的田园是他安身立命的场所,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园,而是精神的家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从居住环境、农事活动、人事往来三方面阐明陶渊明田园诗的现实生存境界。
B.文中引用萧统《陶渊明集》序中的评论,意在说明“酒”象征现实人生的生存境界。
C.文中阐述作者观点时大量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论据充分,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首段开门见山,后面具体阐述了陶渊明田园诗的三重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田园诗除了描绘田园环境和生活外还充满了隐喻和象征,要读懂这些诗歌,应结合三重境界分析,揭开这些诗歌的内在意义。
B.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既能体现出现实人生的生存境界,也能体味到诗意人生的理想境界,还能展示出诗歌艺术的审美境界。
C.从陶渊明“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等诗句可知,陶渊明理想的人生境界不是当农人,而是做隐逸的士人。
D.陶渊明的“闭门”是对凡尘俗务的拒绝,而“倒裳”体现出田园质朴的人情美,这是诗人在对不同人生态度选择的前提下领悟的人生真谛。组卷:10引用:3难度:0.6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案件被曝光。施暴者手段之恶劣、残忍常常令人瞠目。校园欺凌对未成年受害者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有不少欺凌事件是发生在课间、校外,不在老师的视线内。受欺负的学生跑到老师那里告状,老师还经常认为是孩子间正常的嬉戏打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市初二学生蒋琴(化名)认为,欺凌事件如果没得到及时严肃的处理,就容易发展得越来越恶劣。她向记者讲述,初一时,她班上有个女同学长得黑,被男生取了各种各样的外号。到了课间,几个男生经常围着这个女生坐一圈,一起取笑她。后来该女生就不爱讲话了。
“被欺凌的同学往往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河北省某中学初三学生张凯波认为,用口头批评教育的方式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收效甚微。“对于老师、家长讲的大道理,实施欺凌的学生往往已经‘免疫’了。处理力度不够,会导致他们之后越来越放纵,变本加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防治校园欺凌 68.3%受访者希望学校或社区定期与家长沟通》)材料二:
说到底,频发的校园霸凌事件显示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某一环节的缺失,对此,父母难辞其咎。他们一方面热衷于发嗲、装嫩,拒绝让孩子成长、断奶,另一方面又笃信圆滑市侩、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他们从小就对孩子诱之以利,而不是晓之以理,道破利害而不是申明原则。他们追求华而不实的表象,早早地把孩子训练出流利的成人腔,却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种看似离谱的错乱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家庭教育失败导致的校园霸凌事件,很多最终只能以“力争达到多方认可的结果”为结局。
一个大学生,其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差不多已完成。大学的思想工作做得再好,也替代不了中小学在未成年人品德培育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那是从源头的疏浚与治理,也涉及更多教育主体的协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的学生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校园霸凌:被娇纵的“邪恶宝宝”》)材料三:勇敢地直视对方的眼睛,并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知道了会批评你的”。
(Tell them to stop。)逃离现场,不要让他们得逞。(Walk away。) 跑不了的时候,保护自己,不提倡正面反击。(Protect yourself。) 告诉老师或者你信任的长者,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变现。(Tell an adult you trust。) 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不要跟欺负你的人去一些私隐的地方。(Find a safe place。) 和信任的伙伴在一起,结伴同行。(Stick together。) 寻找新的朋友。(Find opportunities to make new friends。)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校园霸凌中校方责任刍议》)(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众多校园欺凌案频频曝光,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危害,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B.欺凌事件发生在课间、校外,未能引起老师的重视,是校园欺凌现象越演越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C.起侮辱性绰号属欺凌的一种表现形式,危害不容小觑。受害者在遭受语言欺凌时,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或随之出现逃避、辍学甚至精神等问题。
D.口头批评教育的方法完全不适用于校园欺凌事件,有效法律手段的缺失,使霸凌者变本加厉。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分析了校园霸凌案发生的原因,但材料一主要从学校的角度加以分析;材料二则主要从家庭的角度进行探究。
B.材料二认为,校园霸凌是成人社会权势地位问题的“投射”。“强权即公理、摆平即水平”这种处世态度,会使孩子将暴力奉为真理。
C.因为中小学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所以一个人人格的养成和性情的塑型基本在未成年时完成。
D.美国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应对校园霸凌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结伴而行;二是不跟霸凌者去偏僻的地方;三是勇敢机智应对霸凌者;四是事后要寻求帮助。
(3)如何才能预防校园暴力?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组卷:4引用:15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
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山紧张的气氛。
B.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靰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C.小说张弛有度,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下敌军不表,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靰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再次体会。
(2)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中划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组卷:9引用:12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2020年6月3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发展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上,国资委表示,支持将武汉纳入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改革高地,要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湖北早落地、早见效、早受益,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助力湖北疫后重振。在视频会议现场,央企和湖北省签署72个项目,在原定今年对湖北计划总投资3900亿元基础上,将新增投资超过3200亿元。组卷:233引用:36难度:0.8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富翁出海观光时遇难,被一个渔夫救起。富翁决定给渔夫一大笔钱作为报答。他提出两个方案:一是现在就将目前资产的百分之五送给渔夫;另一个是待十年后,将自己那时资产的百分之二十相赠。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渔夫自然非常高兴,可同时又很为难:选第一个方案吧,怕十年后富翁的资产剧增,到时后悔;选第二个方案,又担心十年后富翁的资产严重缩水甚至破产,自己岂不亏大了?他被这两个挠心的选择弄得焦头烂额、神思恍惚,在次日出海时被海浪吞噬。他最终丧失了所有的选择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12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