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 芦花鞋》2022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93引用:3难度:0.6 -
2.句子“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放在( )最合适。
①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
②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③河边有个小村庄。
④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⑤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组卷:174引用:5难度:0.7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89引用:6难度:0.7
四、现代文阅读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房子(节选) 眼看着就要汇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须的秃头而苦恼不堪。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①!”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
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
傍晚,孩子们都放学回去了,秃鹤却不走,在校园门口转悠。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ㅤㅤ“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ㅤㅤ“好吧。”桑桑接过纸条。
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秃鹤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
小姑娘,快快长,
长大了,跟连长,
有的吃有的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a】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b】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c】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注】①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1)短文讲了五层意思,给每层意思加个小标题(不超过六个字),并试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①柳三下拒演 ② ③ ④ ⑤秃鹤哭了
(2)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柳三下不愿意参加演出是因为他不想演“秃鹤”
B.柳三下不愿意演,同学们都认为节目演不成了,都很遗憾
C.秃鹤听着同学们对话,他不说话,但他心中有了想法
(3)对结尾“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理解正确的是
A.这里指的是陆鹤,他用自己的努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美。
B.这里不是单指陆鹤,是指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C.这里是指陆鹤在纯净的月光下变得特别英俊
(4)读【abc】三段,从内容和写法上各提出一个问题,并选择其中一个解答。
问题1:
问题2:
解答问题
(5)“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这是对蒋老师的什么描写?结合陆鹤的特点,推测他“觉得好笑”的原因。组卷:39引用:1难度:0.2 -
11.开心阅读。
一张借条 那年的我正值十八岁,看着身边的同龄人因为辍学经商腰包鼓起时,我跃跃欲试,也想(放弃 丢弃)
我的想法却遭到了父亲的(热烈 强烈)
我从未这样低三下四过,可我仍没有借到一毛钱。那些平时把义气挂在嘴边的哥们儿无一例外地拒绝了我。是的,借钱给一个对经商一窍不通的人,不亚于把钱投入大海。
有一个人却心甘情愿把钱投入大海,那就是我的父亲。当他把那两万块钱拍到桌子上时,我除了喜悦,还有惊愕。
父亲沉着脸说:“打个借条给我,一年后的今天,你挣了钱还我。如果还不上,你就听从我的安排!”
也许父亲早就料定了我不会成功。还不到一年,两万块钱被我挥霍一空。父亲没有(谴责 责备)
父亲说:“现在,你该听我的了!”“嗯。”我惴惴地答应了。“我叫你回学校念书!”听了父亲这个简单的要求,我感到无地自容。
父亲亲自送我回到学校里,经过失败的洗礼,我终于明白,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知识是多么重要。
几年后走出大学校门的我,已不再是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当我再次选择经商,并且在不久后就取得可喜成绩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那张借条。我问父亲:“当时你怎么就不心疼那两万块钱呢?”父亲笑着说:“我用两万块钱,买回来你这大好的前程,很值哩!”
看着藏在父亲皱纹里那(朴素 朴实)
(1)用“_____”在文中括号内画出恰当的词语。
(2)本文的主要情节可以用五个简短的句子概括,请按先后顺序写出中间三个。
①我”经不住赚钱的诱惑,决定辍学经商。
②
③
④
⑤“我”再次选择经商,喜获成功。
(3)第八自然段中“失败的洗礼”在文中指什么?用“_____”画出来。
(4)品读文中加点的词语,说说“我”“喜悦”的是什么,“惊愕”的是什么。
(5)读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我”此时觉得“回学校念书”是一个“简单的要求”?
A.“我”功课一向很好,念书对“我”来说很简单。
B.与放弃学业在外盲目打拼相比,重返校园上学对“我”来说是一条熟悉平坦的路。
C.父亲提出的这个要求,条件不多,没有指望“我”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
D.“我”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许多经验,念书也就不困难了。
(6)如果给短文换一个题目,你会选哪一个?请写出理由。A.两万块钱 B.学费 C.重返校园 D.约定
理由:组卷:62引用:1难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