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上)暑假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与病毒的抗争从未间断过。对现代社会来说,应对疫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
          面对突发疫情,恐惧是人类表现出的正常应激反应。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在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时,首先会选择反抗,然后在感觉危险强度较高时就会选择逃离,如果发现所做的一切都无能为力时又会茫然失措。这种情绪在群体中会进一步放大,甚至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和以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样,本次疫情中,恐慌情绪也一直存在,非理性的做法也时有出现。令人欣慰的是,谣言都在第一时间被权威解读粉碎,未能给社会情绪造成大的冲击。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民众的认知能力和抗压能力今非昔比;更重要的是,近期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表明,面对外部挑战和内部困难,中国以强大的自信和行动力展现了中国力量,社会舆论空前集中,“武汉必胜、中国必胜”响彻中国和世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战“疫”取得了显著成效,给整个社会增添了信心,这是社会心态保持稳定的根本所在。
          现在国内的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但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并且,虽然当前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相对稳定,但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这种情况能不能保持也值得警惕,要注重构建科学的疏导机制,降低社会消极心理的影响。
          社会消极心理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因素。首先是社会认知,这是决定社会心理状态的关键。疫情期间,信息获取成为影响社会认知的重要因素,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权威性、透明度等都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其次是群体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离不开群体,尤其在信息获取不充分的情况下,极易受到他人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最后是社会支持。疫情期间,很多人处于隔离状态,来自亲友以及其他途径的精神支持相对缺乏,不能有效获取足够的社会支持,就会导致消极心理的产生。简而言之,社会心理疏导的目的在于使民众知情权以及相关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从而降低消极心理的累积。
          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为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提供了基本遵循。首先,必须坚持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把社会心理疏导体系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保证把信息快速准确地发布出去。比如对每天新增病例等详细数字的公布,对病毒诊疗方案疫苗研制信息等的披露。武汉红十字会事件中总会的快速介入等,都导致了社会消极心理的快速平复。其次,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消极情绪的疏导需要有效畅通的表达渠道,诉求表达出来并得到有效回应,消极情绪也就自然消解。再次,利用已有心理咨询服务平台,除对重点群体及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外,还要为普通民众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帮助。最后,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把我们的好故事好做法讲出来,有效抵消负面消息的影响。
    (摘编自焦石文《科学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不仅要抓紧抓实各项防控工作细节,而且要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B.人在面对突发危险时,会产生恐惧、反抗逃离、茫然失措等心理应激反应,随之会出现非理性行为。
    C.疫情中的谣言能很快被粉碎,未对社会情绪造成大的冲击,集中、强大的社会舆论起了很大作用。
    D.随着疫情时间延长,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有可能会出现动荡,故仍需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来谈对社会心理的管理,立论高屋建瓴。
    B.文章整体论证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最后如何解决问题,层层深入。
    C.文章论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既有国家的政策指导,又有民间的智慧措施,丰富而全面。
    D.文章论述解决问题时既着眼于负面情绪的消解,又着眼于正面情绪的导引,很有建设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这次疫情最重要的工作是科学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B.人类生活具有群体性特征,当人受到他人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时,极易产生消极心理。
    C.疫情中,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诉求能畅通表达并得到有效回应,有利于消极情绪的消解。
    D.疫情心理疏导需要多方干预和指导,其中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要快速准确发布信息以提供心理援助。

    组卷:9引用:3难度:0.7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历史、红色文化符号与红色文化意义的有机统一体,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红色文化精神。在近百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积累了内涵丰富、具有不同时代特点的红色文化精神,诸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这些红色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已融汇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我们历来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建设,如总结红色文化精神,保护红色文化遗迹,搜集红色文化遗存,建设红色文化场馆,出版红色文化书籍,组织大型纪念活动,开辟红色文化旅游线路,拍摄红色文化影视作品,等等。现在,这一切已经构成了一个红色文化的传承系统,成为当代中国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但是,在红色文化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警惕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红色文化符号和红色文化精神分离上,导致红色文化精神难以得到很好的传承。有的将红色文化符号形式化,忽略红色文化意义。一些作品把红色文化符号高大全化,脱离了人民群众的感受和体验。例如,一些抗日神剧中的英雄形象,完全脱离了当时的历史条件,成为无所不能的传奇,看似抬高而实际是损害了英雄形象。有的将红色文化低俗化,贬低了红色文化意义。例如,一些地方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把红色文化同各种编造的故事混为一谈,甚至捏造一些革命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把低俗的内容混杂在高尚红色文化精神当中,冲淡甚至消解了红色文化意义。有的脱离红色文化历史,妄自改造红色文化精神。例如,把个性张扬、锐意创新等现代元素加进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之中,似乎雷锋、焦裕禄这些英模人物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而不是革命或建设年代,这使人们长期认同的红色文化精神也失去了本色。
          红色文化同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不同时代的红色文化历史、红色文化符号、红色文化意义,对于当代人具有强大的形象感染力、精神吸引力和行动感召力。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能够增加教育的示范性、形象性、故事性和体验性,避免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空洞性和说教化。这也正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的根本意义所在。
    (摘编自金民卿《红色文化的精神传承与理想信念的当代建构》)材料二:
          红色文化至少包括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遗存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几个层次。第一,红色革命历史是红色文化的根脉。这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旧世界”,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奋斗史,是红色文化形成、积淀、凝炼和升华的文化根脉。第二,红色革命人物。红色文化正是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无数革命人物用自己的艰辛甚至生命谱写而成。第三,红色革命遗存。这是指红色文化中的物质载体,是红色革命中形成的与革命历史人物密切相关的遗址、物品等。既包括红色革命遗址,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也包括红色革命人物的著作、书信、讲话稿等文字资料;还包括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第四,红色革命文艺。这主要是指广大红色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历久弥新的红色文艺作品,如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小说《林海雪原》、歌剧《白毛女》等。这些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三个层次的价值准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当前青年价值观培育必须关注和重视的珍贵财富。
    (摘编自林于良、刘广登《以红色文化为青年人补足精神之钙》)材料三
          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实践的伟大创造,是革命事业的精神遗产和文化传承,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优良传统与品格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要充分阐释红色文化的内涵,讲好红色文化故事,传播红色文化精神。
          通过查证史料、寻访革命遗址、访谈老红军老战士等方式,抢救性记录革命历史事件,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意义非凡的历史事件、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目前,红色歌谣、红色经典书籍、红色影视剧、红色旅游中的故事讲解等,已成为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在历史的发生地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重现当年的革命情景,以令人震撼的力量发挥影响人的作用;通过举行学术研讨会或英雄事迹报告会,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开辟红色旅游线路,提升讲解质量,打造传播文化自信主战场;邀请老红军、老战士等走进校园,让青年学生接受心灵洗礼,激发“忆光荣传统,当红色传人”的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以启蒙式、启迪式的教育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喜闻乐见的教材,让青年一代的纯洁心灵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思想和品德受到锤炼。
    (摘编自朱喜坤《以革命文化培育时代新人》)
    (1)下列对“红色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内在组成部分。
    B.红色文化可以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避免空洞性和说教化,因此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深入研究、宣传红色文化。
    C.红色文化是指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红色革命遗存和红色革命文艺等四个层次的文化,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十分丰富。
    D.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小说《林海雪原》、歌剧《白毛女》等红色文艺作品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基因,是珍贵的精神财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开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尊重了红色文化历史,就能传承好红色文化精神。
    B.福建省举办“坊巷春晓——福建革命历史述略展”,说明了福建是最重视红色文化建设的。
    C.在当代理想信念教育中,红色文化内容越新奇,形式越新潮,就越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D.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主旋律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3)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弘扬红色文化?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组卷:5引用:1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蛙(节选)
    莫言
          先生,大喜!
          我的儿子,昨天凌晨诞生。
          因为我妻子小狮子是超高龄初产妇,所以,连中美合资家宝妇婴医院里那些据说是留学英美归来的博士们也不敢承接。这时候,我们自然想到了姑姑。姜还是老的辣。我妻子唯一信任的也就是我姑姑。她跟我姑姑接生过数不清的婴儿,自然见过我姑姑遇到危急情况时的大将风度。
          小狮子是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养殖中心加夜班时开始发作的,按说到了这种时候,早就应该让她在家休息,但她脾气固执,不听人劝。她挺着大肚子招摇过市,引起不少议论和羡慕。认识她的人大老远跟她打招呼:大嫂子,都这样了,还不在家歇着?蝌蚪大哥真够狠的。她说,这有什么?生孩子是瓜熟蒂落的事,多少农村妇女,在棉花地里,在河边的小树丛中,都能把孩子顺利产下,越娇贵,反而越出毛病。她的理论,跟许多老中医的理论是一致的。听者频频点头,随声附和者居多,当场反驳者无有。
          我闻讯赶到牛蛙养殖中心时,袁腮已经派小表弟去把姑姑接来。姑姑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乱蓬蓬的头发塞进白帽子里,目光热烈而兴奋,让我想起那些伏枥的老骥。姑姑在一个白衣小姐的引领下进入隐秘的产房,我坐在袁腮的办公室里喝茶。
          办公室正中安放着一张不小于乒乓球案子的办公桌,颜色紫红,桌后一张黑色高背真皮转椅。他非常熟练地给我斟着功夫茶,不无炫耀地说:这是武夷山的大红袍,虽说不是金枝玉叶,但质量也是上乘的,县长来时,我都没舍得泡给他喝。但是我给你喝,这说明,本人还是有品格的吧!
          看我心不在焉的样子,袁腮道:放心吧,我办事,你放心,平安顺遂,万无一失,我们轻易不惊动你姑姑,她老人家是我们高密东北乡的守护神,只要她一到,结果只能是八个字:母子平安,皆大欢喜!
          后来,我歪靠在那宽大舒适的皮沙发上睡着了。
          睡梦中……
          我猛然惊醒,感到浑身发冷。小表弟和小狮子推门进来。小狮子怀抱一个襁褓,强褓中传出婴儿喑哑的哭声。小表弟压低声音说:热烈祝贺表哥,你的儿子诞生了!
          小表弟开车,将我们送到我父亲居住的村庄。这个村庄已经是个城市中的村庄,如从前的信件中所说,这是我们的县长--如今已升为市长了。下令保留的文化标本--一个保留着“文革”期间建筑风格的村庄,墙上的大字标语,村头的革命标牌,村中的高音喇叭,生产队的聚会场……已是黎明时分,但街上没有行人,只有早班的公共汽车拉着几个鬼一般的乘客疾驰而过,只有几个将脸面遮得只露两个眼珠的环卫工人在人行道上挥舞着笤帚,扫起一股股烟尘。我很想看一看孩子的脸,但小狮子那副比产妇还庄严还疲惫还幸福的神情让我止住了自己的想法。她头上包着一条酱红色的围巾,嘴上爆裂了一层皮。她将那婴儿紧紧地抱在怀里,不时地俯下脸去,仿佛是观看,又仿佛是吸着婴儿身上散发的气息。
          我们早已把为这个婴儿所准备的一切转移到父亲居住的地方,因为产奶的羊一时难觅,父亲便为我们向村中一杜姓的养牛人家订购了一份牛奶。他们家养着两头奶牛,每天能产奶一百斤。父亲跟他们反复叮嘱不要添加任何东西,那人道:大爷,你老如果连我都不相信,您自己亲自来挤就是了。
          小表弟将车停在我父亲居住的院落外。我父亲早就在路边迎候了。陪同父亲在那里迎候的还有我二嫂与一些年轻的女性,大约都是本家的侄媳妇们。我二嫂一把抢过孩子,年轻女子们将小狮子从车内架下来,搀扶着进院,然后进入早就布置好了的“坐月子”的房间。
          二嫂揭开襁褓一角,让父亲观看这个迟来的孙子。父亲热泪盈眶,嘴里连声说好。我看到这个头发乌黑面色红润的婴儿,心中百感交集,眼泪也夺眶而出。
          先生,这个孩子,使我恢复了青春也给我带来了灵感,他的孕育与出生,尽管比一般的孩子要艰难曲折,而且今后,围绕着他的身份确认,很可能还会产生诸多棘手的问题,但正如我姑姑所说:只要出了“锅门”,就是一条生命,他必将成为这个国家的一个合法的公民,并享受这个国家给予儿童的一切福利和权利,如果有麻烦,那是归我们这些让他出世的人来承担的,我们给予他的,除了爱,没有别的。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与“先生”的通信,虚拟的小说多了几分真实感。在叙述当中,插入“先生”,发表作者的评论,同时也表明了作者讲故事的对象。
    B.小说中的“姑姑”是一个接生过数不清婴儿的妇产医生,她医术精湛,多次在生死关头拯救了产妇和婴儿,如今虽已年老,但仍深受高密东北乡百姓的信赖。
    C.“我”的妻子“小狮子”曾是姑姑的助手,目前在袁腮和小表弟的牛蛙养殖中心工作,她年龄不小了,但脾气固执,挺着大肚子招摇过市,引起大家的议论和羡慕。
    D.“我”在等待儿子诞生的过程中,在袁腮的办公室里喝茶,又在那宽大舒适的沙发上睡着了,可见“我”并不像一般的父亲那样焦虑,因为有姑姑这个“送子观音”接生。
    (2)“我的儿子”其实并不是小狮子所生,而是另一个年轻女性代孕而生,请简要分析文本是在哪些地方透露蛛丝马迹的。
    (3)《蛙》被称为专写人的生命的作品,从文中你能读出民间对生命有怎样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          ,也同样要“望”。(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去,③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都是为了“望”。
    B.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C.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丰富和得到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D.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丰富和得到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都是为了“望”。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7个字。

    组卷:2引用:8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古训有言:“一埂田坎三节烂,三穷三富不到老。”其大意为“一条田埂也。总有几处会出现缺口,不容易完整,形容人生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材料二明代郑淑云说:“惟吾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大意是,人生常陷于三种困顿之中:一是才华卓越,想奋发有为,却无人赏识,没有平台;二是以诚挚宽厚之心待人,却朋友寥寥,知己不多;三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时常反省,却处处受挫,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材料三《曾国藩家书》有言:“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读了上述材料,你肯定有自己的思考。若在此时,你的亲友——云轩恰遇到某种困顿,请你写封信安慰他,解开他的心结。
          要求:构思作文时要关涉到上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为“阿新”;不少于800字。

    组卷:9引用:7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