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省名校高考地理第一次联考试卷(一模)
发布:2024/11/12 4:0:1
一、选择题
-
1.如图为“世界某国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结合所学,据图推测该国最贴切的称号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2.如图为“世界某国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该国种植的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80 -
3.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这季节,在我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3~5题。
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组卷:1引用:0难度:0.70 -
4.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这季节,在我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3~5题。
王教授家乡的土壤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80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6分)
-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化石显示,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的分布已退缩到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四个主要片区。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种群数量稳步恢复。如图1为大熊猫分布区历史变化及目前分布片区图。
陕西南部的秦岭片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如图2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指出大熊猫目前分布区面积萎缩、隔离的自然原因。
(2)描述秦岭片区1976年至2000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3)分析导致秦岭片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组卷:2引用:2难度:0.5 -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古城的营建巧妙地利用自然趋利避害,适应了当地“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图示意阆中古城位置及明清阆中古城内部空间结构。
(1)简析图示地区山水分布对阆中古城气候的有利影响。
(2)分析历史上阆中古城城市发展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3)历史上,阆中古城通过改变城址以避水患,说明古城城址变迁利于避水患的原因。
(4)说明明清时期阆中古城商业区区位的合理性。组卷:22引用:3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