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陕西省渭南市白水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发布:2024/12/2 9:30: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 1.中国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中指出“(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但是1923年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浑源县李峪村发掘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牛尊,牛鼻上有环,这被认为是牛耕出现的证据。这说明(  )

    组卷:54引用:28难度:0.6
  • 2.《庄子•让王》记载:“回(颜渊,孔子的学生)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擅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这一记载反映了(  )

    组卷:2引用:2难度:0.8
  • 3.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9
  • 4.中国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两大类。下列图片中最有可能说明民营手工业发展,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是(  )

    组卷:4引用:2难度:0.8
  • 5.2019 年 4 月将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会议,“一带一路”源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严格地说,“丝绸之路”得益于下列哪一行业的发展(  )

    组卷:4引用:2难度:0.9
  • 6.汉代董仲舒、王莽等人对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变革极为不满;宋代王安石、朱熹等人主张“复古井田制,田尽归官”;近代孙中山曾多次给予井田制高度的评价。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  )

    组卷:5引用:3难度:0.7
  • 7.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 800 张,织工 2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 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 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组卷:8引用:2难度:0.5
  • 8.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并规定,“日出为市,日落闭市。”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夜市繁荣。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组卷:3引用:3难度:0.5
  • 9.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出现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

    组卷:5引用:9难度:0.6

二、非选择题(共3个小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 27.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材料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1869-189450多500多1.421.41
    1895-1900100450016.7750
    1901-1911300560031510
    1912-19196001300075162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组卷:8引用:11难度:0.1
  • 28.史料研读
    史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个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史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不变”与“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史料二 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2)据史料二,概括指出1984年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史料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目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而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首先在安徽、四川试行,然后逐步推广到全国农村。在城市也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由点到面,先试点后推广。改革旧的经济体制,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

    组卷:12引用:5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