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愚公移山》2021年同步练习卷(11)

发布:2024/11/25 12:30:2

一、字词书写。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山北之
     
    出入之
     
    担者
     
     
         
     
     
    以应
     
    朔东
     
     

    组卷:97引用:5难度:0.9
  • 2.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高万
     
      
     
      
     
        
     
       
    箕畚
     
        
     

    以应
     
        
    担者三夫
     
             
    山北之
     
         
    朔东
     

    组卷:58引用:3难度:0.9
  •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始chèn
     

    箕běn
     

    kuí
     

    lǒng
     
    断。

    组卷:89引用:4难度:0.9

二、选择题。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66引用:5难度:0.8
  •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23引用:2难度:0.8

三、课内阅读。

  • 6.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杂然相
     
    ③何而不平
     
    ④河曲智叟以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达于汉 风怒号
    B.妻献疑曰 一犬坐于前
    C.君之力 天下之所顺
    D.子子孙孙无匮也 悲守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写孀妻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7.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许:
     
    彻: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邻人遗男的“
     
    ”与智叟的“
     
    ”形成对比,突出了愚公坚持移山的决心。(用原文回答)

    组卷:4引用:1难度:0.6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年九十
     
    ②杂然相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本文说明了
     
    道理。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9.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九十/不义而富
    B.不能损魁父之丘/益其所不能
    C.汝心之/国不以山溪之险
    D.我之死/乘奔御风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组卷:31引用:3难度:0.5
  • 10.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曲智叟笑而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河曲智叟笑而之曰
     
    ②汝心之
     
    ③河曲智叟以应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甚矣,汝之不惠!
    (3)本段通过人物对话,运用了
     
    的手法,表明
     
    的道理。

    组卷:53引用:2难度:0.5
  •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九十:将近
    B.杂然相:赞同
    C.寒暑节:交易
    D.固不可:通达,这里指改变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不加增/学不思则罔
    B.达汉阴/万钟我何加焉
    C.如土石何/远而无所至极邪
    D.残年余力/中有足乐者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书中记载了许多寓言和传说故事。
    B.主人公苦于山川阻塞,移山的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C.选文第二段可分为三层,分别是面山而居、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D.选文写了山之高大,路途之遥远,移山工程之巨大,显示了愚公不怕困难的坚毅决心。

    组卷:84引用:2难度:0.6

五、对比阅读。

  • 33.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豫南,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列子•汤问》(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指豫南 人和 巫峡
    B.于汉阴 不求闻 词不 知书
    C.渤海 跳往助 不惠 何陋
    D.无匮也 日暮途 无尽 理屈词
    (2)文中两处画线句意思相近,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比较,你认为下列选项中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甲】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认为:愚公年龄太大,力气太弱,曾经不能削减过小山丘,甚至动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怎么可能去移山呢?
    【乙】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不支持愚公移山:妻子是因为愚公年龄太大,力气太弱,家离渤海又太远;智叟是因为他觉得愚公是在做傻事。
    【丙】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移山将挖出的土石安置问题产生了疑问:妻子是担心土石无法安置,事情做不成;智叟是嘲笑愚公办事不切实际。
    (3)文学作品常常通过运用对比来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征,加强艺术效果。请结合上文和下面两则寓言,完成文后表格。
    弈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多言何益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黾,日夜恒鸣,口干舌擗,然而不听。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清)孙诒让《墨子后语》【注】①弈:下围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被称为弈秋。②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③子禽:人名,墨子的学生。④黾(měng):金线蛙,蛙的一种。⑤擗:同“敝”,困、疲劳。

    题目 对比对象 寓意
    《愚公移山》 愚公和智叟
     
    《弈秋》
     
    专注是做成事情的基础。
    《多言何益》 整天叫个不停的虾蟆、蛙黾和按时啼叫的雄鸡
     

    组卷:140引用:3难度:0.6
  • 34.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以下各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甲文选自
     
    ,乙文作者是
     

    (2)翻译下面句子。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B.甲文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乙文“子何恃而往”出现了两次,第一次表达了富和尚疑惑的态度,第二次表达了富和尚嘲讽的态度。
    D.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甲文将智叟与愚公作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大智大勇:乙文将富和尚与穷和尚作对比,突出穷和尚志向坚定,行动力强。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
     

    组卷:203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