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2021年同步练习卷(25)

发布:2024/12/17 0:0:2

  • 1.下列词语中的加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组卷:59引用:13难度:0.9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组卷:10引用:7难度:0.9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科学家是真理的_____者,是事实的追随者。
    ②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_____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
    ③自然界_____客观存在“天然杂交稻,______,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

    组卷:9引用:3难度:0.7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组卷:67引用:16难度:0.7

  •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授予2000年度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
          ②2001年春节刚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这位老人,就是几天后将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泥腿子院士”——袁隆平。
          ③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农民出身的毛泽东曾经说过,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1)请选出对上文的判断有误的一项
     

    A.第①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交待了时间、人物和事件,十分简明。
    B.“不仅……而且……”一句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强调了意义之大。
    C.第②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说明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科学贡献。
    (2)请选出对文段及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
     

    A.第①段突出了袁隆平研究成果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都有意义。
    B.第②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3)“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组卷:13引用:6难度:0.3

  • 16.如图这张图片,记录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间进行科研的情景。请你编写一条微博,抒发对这位伟大科学家的赞美之情,不超过140个字。

    组卷:5引用:8难度:0.6
  • 17.“喜看稻菽千重浪”是毛泽东的诗词《七律•到韶山》中的句子,后面还有一句是“遍地英雄下夕烟”。原意是“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读了本文后,你认为袁隆平院士是英雄吗?请根据你自己的认识做一下解读。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