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物态及其变化》2023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7/12 8:0:9

一、选择题

  • 1.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组卷:623引用:11难度:0.8
  • 2.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组卷:955引用:23难度:0.8
  •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504引用:10难度:0.9
  • 4.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组卷:1046引用:13难度:0.8
  • 5.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66引用:11难度:0.7
  • 6.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属于(  )

    组卷:124引用:7难度:0.8
  •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组卷:868引用:60难度:0.9
  • 8.如图所示是利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或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而形成降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29引用:5难度:0.7

五、解答题

  • 24.小明和小亮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在加热的最初几分钟发现: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水不断吸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在升高。于是小明就得出结论:只要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就会升高。小亮不同意他的观点,并且只利用图的装置,用实验证明了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请简述小亮的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

    组卷:23引用:2难度:0.3
  • 25.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组卷:1693引用:5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