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6 11:36:5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是一个机器写作迅速发展并逐渐进入多个文本生成领域的时代。在新闻报道、行业报告等实用文体上,机器写作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而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的介入,人们也开始尝试将其用于一些文学文本的写作试验。当前的文本生成算法普遍使用了GPT(Generative Pre-Training)模型,与其他的深度学习算法相比,其优势在于不依赖于大量的人工标注信息,仅需要在无监督的模式下进行学习就可以显著提升模型的性能。简单来说,就是让机器自主阅读大量的文本,即所谓的预训练,然后再根据具体的需求,给它一些现成的文本对模型进行微调。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写出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甚至可以模仿某个特定作家的文风。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缺乏创造性。
          在小说创作中,创造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情节的构建,即通过叙事过程将一连串合乎逻辑却又出人意料的事件连缀起来。例如,Make Believe是基于常识库的故事生成系统,可以产生逻辑性较好的故事,但内容通常比较平淡,缺乏戏剧性的故事冲突。因此,如何在机器写作中自主建构富有创造性的情节,仍然是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具体到科幻小说的创作上,它又具有一些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不同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机器写作在这一文类创作上的难度。例如,创作时,科幻作家经常创造一些新的名词,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创造的“时间机器”,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心理史学”“时空竖井”,到刘慈欣的“宇宙社会学”“二向箔”,等等。这些词汇,有的是将两个普通词语连接在一起,有的则是完全新造的词汇。这种创造新词汇的能力,是当前所有机器写作算法都不具备的。且不说完全新造的词汇,就是如“时间机器”这样将“时间”和“机器”进行简单连接的构造,机器写作也无能为力。换句话说,写作程序的阅读学习过程,不仅没有增加其创造性,反而是一种对创造性逐渐压制的过程。
          再者,如果一个作品中引入了若干项设定,这些设定之间还应该彼此协调、相互支撑,这就是所谓的世界建构。可以说,在科幻作品中,世界建构是与情节设计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一项整体性架构,是体现科幻作品惊奇感的核心依托。对于作品所涉及的新奇世界的设计,在凸显其惊奇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其科学性和逻辑性,同时还要使其与故事情节、人物等要素相贴合。因此,世界建构是大部分科幻作品中作者创造性的集中体现,而这显然也是当前所有机器写作模型包括叙事生成模型所无法完成的。
          说了这么多,那是否意味着科幻创作——特别是科幻作品的世界建构,是无法由程序和算法来承担了呢?倒也不用如此悲观,只不过我们需要特别设计一套用于科幻作品世界建构的算法,再将其整合进现有的叙事生成算法和文本生成模型中。就笔者的创作经验来看,在世界建构的某些环节,机器学习的确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科幻作家在对虚构世界的自然环境进行推想时,常常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以考察某一设定会对该世界的哪些部分造成显著影响。在《重力使命》(Mission of Gravity)里,哈尔•克莱蒙特(Hal Clement)描写了一个重力极大的星球所具有的生态,科幻电影《阿凡达》(Avatar)则展示了一个富含常温超导矿物的星球所呈现出的奇特景观。当然,这种算法同样需要和科幻作家合作,才可以真正完成世界建构的工作,但有了它的帮助,科幻作家们无疑会轻松不少,而且很容易在机器学习得到的关联网络中迸发出创作灵感来。
          总体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机器写作还无法在小说(特别是科幻小说)这类文体上替代人类创作。但正如柯洁在与AlphaGo的棋局中学到了不少新的棋路一样,科幻作者们也完全可以和机器携手写作,并且在机器算法所产生的叙事情节和世界设定中,激发出新的创意,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惊奇场景和绝妙故事。
    (摘编自刘洋《机器写作时代的科幻小说创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机器写作新闻报道、行业报告等实用文体要先通过预训练再根据需求进行微调来完成。
    B.能通过叙事过程将一连串合乎逻辑却又出人意料的事件连缀起来的小说往往不会流于平淡。
    C.机器写作往往压制了科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创造性,使之无法迸发出创作灵感来。
    D.在大部分科幻作品中,作家创造了当前所有机器写作模型无法完成的世界建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机器写作时代的科幻小说创作的分析,证明了人工智能算法能生成逻辑性强的故事。
    B.文章第三段以科幻作家创造的新名词为例,论证世界建构是创作科幻作品的核心依托。
    C.文章末段以柯洁与机器人对垒作类比,论证机器写作长时间内还无法超越人类创作。
    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对比论证等方法,让专业性很强的写作学概念变得较易理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机器写作能生成合乎语法规范的小说,甚至可以模仿作家的文风,但缺乏戏剧性和创造性。
    B.不具备创造新词汇的能力是机器写作程序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瓶颈,这个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C.相较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科幻小说的创作既要注重其科学性和逻辑性,也要制造惊奇感。
    D.人工智能算法和科幻作家合作完成世界建构的工作,所以才有了电影《阿凡达》中所呈现出的奇特景观。

    组卷:4引用:1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对改善新能源电源的系统友好性,破解电力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的传统模式,改善负荷需求特性,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两类方式。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的储能技术,适合规模化开发建设。截至2022年底,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约4579万千瓦,预计到2025 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各类储能技术,包含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不同技术路线。新型储能受站址资源约束较小、布局灵活、建设周期较短,与抽水蓄能形成不同的功能互补,共同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支撑。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0万千瓦,预计2025年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
    (摘编自人民网《如何更好推动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材料二: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材料三:
          安徽桐城抽水蓄能电站建在山间峡谷,提供的超过21亿千瓦时的设计年发电量,可满足安徽安庆2个月的全社会用电量。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项目在河北张家口地下洞穴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万吨。国家电投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在张北草原正热火朝天地忙碌,它能将6个小时的光伏发电全部储存下来,即便零下40摄氏度也能正常运行,电池使用寿命可达20多年。这些“超级充电宝”改变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的传统运营方式,配合着常规火电、核电等电源提供调峰调频等服务,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在江苏海基新能源公司,光储一体化系统每年能为厂区省下不少成本,白天屋顶光伏发电,晚上储能电池吸收低谷电,在用电高峰时“反哺”给厂区。这项技术通过与电力系统源、网、荷等各环节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摘编自人民网《“超级充电宝”蓄势待发》)材料四:
          现阶段储能成本过高是制约盈利模式推广的核心原因,无法依靠储能的市场属性回收过高的成本。我国仅广东等省份有条件给予储能调峰超过其用电成本的收益,而美国也仅在加州等少数光伏占比高的地区以较高价的直接容量采购方式促进储能的发展。新型储能还无法依靠市场调节快速准入,仅仅依赖下降成本和提升技术水平的局面亟待改善。
          电力供需、安全调节的不平衡程度越高,储能才有越大的发展机会。但在中国,电网公司对系统安全的总托底,保障了中国电力的平稳供应。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各类调节性电源的发展,以价格为指挥棒促进新型储能的准入,势必要求电网的保障托底逐步“让位”,但这可能是一把动摇电网安全基础的双刃剑,也面临很多操作实施、权责分割的困难。
          美国采用了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的方式,政策有效弥补了储能真实成本与市场收益的差距,储能发展从而爆发出猛烈的势头。如今,美国拥有着更优越的电力市场环境,依然在不断加强储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弯道超车”。而政策扶持曾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但中国似乎吸取了可再生能源补贴包袱的前车之筌,对于储能的实质政策支持有限,而寄希望于“万能的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摘编自中国储能网《中美瞄准大型储能,2023年从量变到质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是目前新型电力系统的两种主要储能方式,抽水蓄能的装机规模远远大于新型储能。
    B.便携式储能优势突出,发展迅速,2016~2021年,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持续上涨。
    C.“超级充电宝”的建设,改变了电力系统的传统运营方式,能有效提升清洁能源利用率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D.美国电力储能市场环境优越,政策扶持力度强劲,中国储能没有相关政策支持,“质变”还需依靠市场调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储能提升了电力系统服务的灵活性,但抽水蓄能更适合当前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要求。
    B.便携式储能需要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张促进发展,2018年全球市场规模增速强劲,随后几年增速渐趋平稳。
    C.材料三中的多种储能方式体现了材料一中新型储能的优势,不过新型储能发展还需下降成本、提升技术水平。
    D.中国储能发展受制于过高的储能成本,需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才能打破目前电力供需与安全调节的平衡。
    (3)中国储能的发展既有经验也有不足,中国储能未来如何扬长避短,实现更好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黄河浪里蛟
    了一容
          令益生沿着一截仿古青砖铺地的古渡遗址,缓缓走到黄河边上去。
          他已不止一次来到这个古渡遗址,站在长城墙垛子似的遗址上,居高临下,向四野里瞭望:滔滔不绝的黄河水,奔流不息;西边雾腾腾的贺兰山岿然屹立,莽莽苍苍,守护住西北的咽喉,阻断了滚滚沙尘东进和南行;南北河套沃野,一派繁荣景象。
          这就是黄河,茫茫如一条黄色巨龙。令益生喜欢龙的文化,他认为龙是最吉祥最正义最高贵最包容的一种文化符号,它由虾眼、鹿角、牛鼻、狗嘴、鲶须、狮鬃、鹰爪、鱼蟒、蛇尾这九种动物的身体组成。他觉得龙海纳百川,它的包容性和互补性是最强大的,它让每一种动物只取其一端就已经足矣。他也喜欢和习惯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他觉得老祖先传承下未的文化,是自信的象征。
          令益生认为,黄河的颜色跟美国作家福克纳笔下的密西西比河、俄罗斯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都不一样,黄河是一种朴素而平民化的色调,它跟黄土地的颜色融合在一起了,那相貌就像庄户汉子,粗犷而泥气十足。
          他知道,因为裹挟着大量的黄土泥沙,黄河变得像黄汤似的混沌,但正是这混沌至极的色彩,孕育了华夏千千万万的黄皮肤。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那是令益生少时淘过金子的地方,他差点把性命丢在那个可怕的大峡谷里。后来,他用儿时学的秘传功夫(河州三十六跌打)打出重围,死里逃生,才捡拾了一条小命。所以,他对黄河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他看过黄河汇入大海的那一幕,特别感动,眼里盈满泪水。
          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男人。
          去年,令益生父亲离世,他觉得人生一下子跌入谷底,精神世界颁然坍塌。有一次,他完全陶醉于黄河的流淌之中,竟萌发一跃而入的冲动,过后他有些隐隐的后怕,但当时他真的渴望黄河能把他带走,带到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去,或者带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去。
          今天,他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而行,走到一座悬崖跟前,小径消失了。他只好折回头,走啊走,太阳都已经快到贺兰山的山畔了,红彤彤的日头在山边子上绕来绕去,梦一样的幻境出现了。
          他发现黄河中间有一个人影,他的身体一摇一摆一摇一摆地在渡河,就像鸭子在快速地扭着身子奔跑在陆地上,他的脚明显是踩着水的,像黄河这种看上去表面流动缓慢而无声无息的大河,一般跟千军万马在秘密地行进是一样的,它的力量和能量都暗藏了起来。令益生懂的,那暗藏的能量绝不是胡乱开玩笑的。但那个汉子在水浪里游刃有余,踏水而行,他是以立泳的姿势,顺着黄河流淌的方向倾斜着游了过来。
          再近些,令益生看见那汉子手里举着一条大鲤鱼,犹如黄铜般的半个身体,倔犟地立在水面上,在日光下金灿灿的,鱼的尾巴吧嗒吧嗒十分有劲儿地甩打着。令益生在心里竖起大拇指,啊,这黄河里的硬汉,堪称“黄河浪里蛟”!书里传说的故事,他今天亲眼目睹了。令益生极其激动,一种黄河岸边人带给他的力量的美在他的血管里沸腾激荡起来。
          远远的河面上,有水鸟在低飞浅翔。
          此刻,那汉子一边踩着河水游着,一边唱起了歌谣:黄河打我门前过,早接东阳晚数星。黄河养我千百年,我把黄河作娘亲。快活日月春秋度,偶闻犬吠三两声。来回游牧河与尘,能有几人知我心?生死倾听塞上风,我是河中一蛟龙!
          这种歌调是一种“塞上风”的曲调,有点先秦民间唱诵《敕勒川》的那种味道,又有点酸花儿里带着秦陇山歌的因子。
          正寻思,那汉子已游到岸上,令益生没有拒绝浪里蛟的热情邀请,跟着他往村子里走。路边大树上有许多鸟巢,喜鹊起起落落,到处是红柳、沙蒿、枣树,稍远一点有人工湖泊,湖泊四围是大片的芦苇荡,东边小丘陵上五颜六色的花朵静静开放。走着走着,就有烟村一座,古老又神秘,阡陌纵横,曲径通幽,越走越深,屋舍布局如八卦迷宫图,房檐下蜂飞蝶舞。夕阳里,一切显得更加梦幻迷离。到村巷深处,三五成群的人,有下象棋的、打扑克的、看电视剧的……村子里整个气氛祥和安宁,这种氛围让令益生心驰神往。
          交谈中,浪里蛟讲述了他家的往事。“我家代代就在这黄河上讨生活,主要是以打渔和船运为生。”接着,他又说,“康熙大帝平叛葛尔丹,率领大军从这渡口下河,战船不够,就征用民船。我家祖上当时把橹摇桨,驾驶过灵活快捷的小舟和羊皮筏子。出发的时候,康熙大帝就是在这里祭祀黄河之神。那场面,可壮观了。”浪里蛟说,“日本仔侵略咱们的时候,我家老人又运送马家军到武源狼山灭倭寇,也是立下过赫赫战功的……”
          这么多人文历史,浪里蛟如数家珍,一件件道来,让人仿佛又回到那个狼烟四起、国运艰难的时代……
          饭后,令益生告辞。小径两边的沙柳划拨着他的衣裳,发出唰啦唰啦的伴奏,淡淡的月光下,隐隐约约有一条人踩出的小白路,伸向远处的大道。
    (选自《北方文学》2022年12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二段通过令益生的视觉感受,突出黄河的磅礴气势,为下文表现黄河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浪里蛟的出场作了铺垫。
    B.本文多次采用插叙的手法,既避免了平铺直叙,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足见作者构思之巧妙,写作技巧之高明。
    C.环境优美、气氛祥和的村庄,这是以浪里蛟为代表的黄河岸边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现代世外桃源”。
    D.本文详尽地描写了古渡遗址、黄河水、贺兰山、南北河套、黄河岸边人和村庄,全方位展示出了西北的风土人情。
    (2)令益生的思绪随他在黄河岸边的行踪而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他的思绪有哪些变化。
    (3)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令益生对黄河“有一份特殊的感情”的原因。

    组卷:8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花绽放时之所以五颜六色,主要是因为焰色反应。在烟花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会定量加入一些金属发光剂和发色剂。发光剂主要是铝粉和镁粉,它们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①        ,金属化合物中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电子跃迁,就会产生不同颜色的光芒。
          ②         ?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或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具有挥发性质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燃烧时,使火焰呈现出特殊颜色的反应。产生焰色反应的原因是每种化学元素都含有“身份证”特征光谱。由于钠、锶等元素的光谱中某些可见区谱线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它们的焰色反应极其明显,有色烟花通常会使用这些金属元素。
          很多人都会觉得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③         。因为它并无新的物质生成,主要是物质内部的电子能级改变所产生的变化,并不涉及化学性质和其本身物质结构的改变。
          不同类别的金属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颜色,所以我们常常会根据燃烧后产生的颜色,来辨别是哪种金属化合物。比如,钠元素燃烧时所产生的焰色反应呈黄色,铜元素呈绿色,钾元素则通常呈现浅紫色。制作烟花的人将这些物质进行巧妙的排序,因此我们就看到了五彩缤纷、绚烂十足的烟花。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假如你是一名少年儿童科普杂志的编辑,在刊发这篇短文时需要配一句导读语,你认为下面哪一句话更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焰色反应使烟花五彩缤纷。
    ②烟花的那些颜色,是谁给“画”上去的?

    组卷:16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初开播的国产动画剧集《中国奇谭》,以其浓郁的中国气派,立足于时代的故事创造,收获了极高的口碑和关注度,但同时作品也在网上引发了争议:有家长认为情节不适合小孩,发帖称“我的孩子看第一集被吓哭”。
          对此,有人认为,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应太“洁癖”,一味把孩子圈于象牙塔中未必是好事;也有人认为,儿童爱模仿又没有分辨能力,作品必须慎重;还有人认为保障未成年人权益时,也要为创作者松绑;更有人认为社会文化现象的痼疾不是下架或封杀就能解决的,社会应该营造良好氛围,家长应该善于疏导。
          对以上这件事,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就网友的言论,写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态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