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愚公移山》2021年同步练习卷(18)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课内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年且九十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③甚矣,汝之不惠
④何苦而不平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告之于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组卷:72引用:3难度:0.7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其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尚。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邻人京城氏之媚妻有/遗男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易
②厝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文章最后一段“帝感其诚”一句中“诚”指什么?
(5)结合文章内容,怎样理解作者对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组卷:2引用:3难度:0.7 -
3.阅读“北山愚公者……始一反焉”,完成下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指通豫南
②杂然相许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始龀,跳往助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选文中的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可否去掉?说明理由。
(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组卷:2引用:1难度:0.6 -
4.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
B.相/与步于中庭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自非/亭午夜分
(2)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 改变 B.无陇断焉 同“垄”,高地 C.以残年余力 连词,凭、靠 D.已而之细柳军 动词,到,往
A.其如土石何
B.帝感其诚
C.其妻献疑曰
D.惧其不已也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的“高万仞”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太行、王屋二山很高。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这里“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即“用箕畚”的意思。
C.“甚矣,汝之不惠!”的“惠”是一个通假字,通“慧”,“聪明”的意思。
D.选文描写了愚公和智叟这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愚公的“愚”表现在他自不量力、无自知之明,智叟的“智”体现在他审时度势、自知之明。
(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组卷:69引用:2难度:0.5 -
5.文言文阅读。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B.杂然相许/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D.惧其不已也/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结合文章语句分析愚公对移山为什么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组卷:68引用:2难度:0.7 -
6.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选自《
(2)解释加点词。
①惩山北之塞
②杂然相许
(3)翻译句子。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本文揭示了组卷:55引用:2难度:0.6 -
7.阅读《愚公移山》,回答以下各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居功自傲
B.杂然相许/以身许国
C.寒暑易节/平易近人
D.固不可彻/固执己见
(2)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
翻译:我和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翻译: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和三个能挑担子的人。
C.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翻译: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3)根据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从愚公和贫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相同的启示。
【链接材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⑤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①[鄙]边远的地方。②[南海]指普陀山,在浙江省东北部莲花洋中。③[恃]依赖,依伏。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组卷:109引用:4难度:0.6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2)下面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甚矣,汝之不惠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3)下面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组卷:133引用:3难度:0.5 -
9.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 许:赞同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汉水北岸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虽:即使
A.荷担者三夫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甚矣,汝之不惠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古代寓言名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决心移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是有造福后代子孙的愿望;二是懂得人力是无穷的,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本文采取神话结尾,是个败笔,幻想用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历史局限,充满封建迷信思想。组卷:135引用:2难度:0.5 -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B.毕力平险 险:险峻的大山。 C.达于汉阴 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D.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A.其妻献疑 其如土石何 B.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C.笑而止之 汝心之固 D.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A.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面对困难,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2020年荆楚疫情大考中熔铸得更为熠熠生辉。
B.愚公和智叟具有强烈的对比色彩,愚公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怀有坚定的信念,智叟看到自然威力却看不到人力的伟大。
C.愚公家人和邻人京城氏之遗男都鼎力支持愚公移山的举动,他们不仅献计献策,还都亲自参加移山行动。
D.故事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借助夸娥氏二子背走二山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组卷:8引用:1难度:0.7
二、对比阅读
-
31.文言文阅读。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愚公移山》[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①,白喙②,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注:①文首:花脑袋。②喙(huì):鸟嘴。③自詨(xiào):詨,大叫。自己叫自己的名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出入之迂也
②杂然相许
③其状如乌,文首
④以堙于东海
(2)甲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要分析他们的不同。
(3)甲乙两文反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什么?组卷:22引用:2难度:0.5 -
3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报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笑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哉,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媚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三山,一播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③而往?”曰:“吾一瓶④一钵⑤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传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⑥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注)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侍:凭借。④瓶:水瓶。⑤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血。⑥顾:难道,反而。
(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安陵君其许寡人
B.而山不加增/日出而林霏开
C.以告富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吾欲之南海/辍耕之垄上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山开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组卷:10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