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二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1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134引用:3难度:0.5

二、对比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资治通鉴》【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筋骨 劳:使…劳累
    B.人 恒:常常
    C.出则无国外患 敌:敌人
    D.自古所希 诚:的确、确实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A.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B.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C.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D.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B.乙文运用比喻,以治病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
    C.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D.乙文唐太宗身处太平盛世、居安思危,这让大臣魏征感到十分欣慰。
    (4)将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组卷:39引用:2难度:0.6
  • 3.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味: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百里奚举于
     

    ②人恒
     

    ③创业与守成
     

    ④征与吾共天下
     

    (2)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组卷:40引用:1难度:0.5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jù)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行乱其所为
     

    ②困于心,于虑
     

    ③唯不终
     

    自古所希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B.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C.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D.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3)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结合甲、乙两文,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组卷:25引用:2难度:0.5
  • 5.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昔在贞观之初,侧身励行,谦以受物。盖闻善必改,时有小过,引纳忠规,每听直言,喜形颜色。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自顷年海内无虞,远夷慑服,志意盈满,事异厥初。高谈疾邪,而喜闻顺旨之说;空论忠谠,而不悦逆耳之言。私嬖之径渐开,至公之道日塞,往来行路,咸知之矣。邦之兴衰,实由斯道。为人上者,可不勉乎?
    ——节选《贞观要政•卷五》(注释)①谠:正直。②私嬖:私心贪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恒
     

    不悦逆耳之言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私嬖之径/渐开
    D.而/喜闻顺旨/之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故凡在忠烈,咸竭其辞。
    (4)两文都谈到国家兴亡:(甲)文提到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
     
    ”;(乙)文提到要国家兴旺,君王要能“
     
     
    。”
    (5)(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请选择一点结合内容具体谈谈。

    组卷:52引用:1难度:0.5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舜于畎亩之中
     

    ②人则无法家
     

    ③创业与守成
     

    不得之于艰难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知守成之难
    B.傅说举于版筑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
    C.国恒 亦死
    D.征与吾共天下 求其能千里也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4)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组卷:19引用:1难度:0.5
  • 7.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②焦思:焦虑思考。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②人恒,然后能改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④入则无法家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②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组卷:20引用:2难度:0.7
  • 8.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傅说于板筑之间
     

    创业与守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3)从(乙)文看,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ㅤㅤ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ㅤㅤ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异宝(节选)ㅤㅤ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叔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注释】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机:迷信鬼神和灾祥。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百里奚举于
     

    ②行拂其所为
     

    于虑
     

    ④王封我矣
     

    ⑤而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3)文章开头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什么好处?
    (4)【乙】文中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

    组卷:56引用:2难度:0.5
  • 10.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选自《治国安民》)【注】①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舜于畎亩之中
     

    ②而死于乐也
     

    ③人恒
     

    益其所不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文段甲中孟子一连列举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4)结合语段乙,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与语段甲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有什么不同?

    组卷:38引用:2难度:0.7
  • 11.阅读下面两段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居安思危》)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 士:狱官
    B.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C.病 虽:虽然
    D.四夷俱 服:臣服,服从。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B.后知生于忧患 朕日慎一日
    C.所动心忍性 臣不为喜
    D.天将降大任 欲数闻卿辈谏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B.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乙文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C.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事实说明人只有出身贫贱,经受艰苦磨炼后,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

    组卷:24引用:1难度:0.3
  • 12.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徵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释)①“傥”同“倘”。②遽[jù]立即,马上。
    (1)解释加点实词。
    ①管夷吾于士
     

    于虑
     

    ③四夷
     

    自古所希
     

    (2)标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标两处)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4)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犹将护 牡丹之爱乎众矣
    B.七里之 相扶将
    C.尔敢轻吾射 今中国幸
    D.病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结合甲文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的原因。

    组卷:24引用:2难度:0.5

五、课内阅读

  • 36.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傅说于版筑之间
     

    ②必先其心志
     

    ③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2)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组卷:17引用:4难度:0.8
  • 37.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
     
    (时期)的大儒孟子写的《孟子》。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财资缺乏)
    B.而后(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C.而后(表达)
    D.出则无国外患者(匹敌、相当)
    (3)本文开篇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六位圣君贤相的出身。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这样写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4)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等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所遇到的磨难。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
    (5)对于治理国家,孟子认为“内”要有“拂士”,“外”要有“敌国”,只有这样,国家才不至灭亡。你同意孟子的这个观点吗?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组卷:30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