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2 18:0: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不仅是重大体育赛事的门面,更是一件精致的艺术作品,获得了海内外的一致赞誉。它的成功,也为我们当下的文艺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致力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展现,活字印刷、太极八卦、千人击缶、夸父追日……大量的传统元素使人应接不暇。我们有着陈列家底的强烈欲望,努力向世界展现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
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则做了一次减法,主题更为凝练——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如何和其他成员会聚在世界海洋里,并发挥积极作用。学者曹卫东认为这种呈现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明喻”到“暗喻”的转变——从间接告诉世界“中国像什么”,到直接向世界展示“中国是什么”,向世界讲述“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由此,实现从展示“我”变为展示“我们”,展现“一起向未来”这样人类共同的奥林匹克情感。冬奥会开幕式讲述的依然是“中国故事”,这些故事不光“凝聚了中国人共同的经验与情感”,也是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如何走向世界并发挥作用的故事。比如,______。
这变化源于14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和在世界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变化,展现了与时代变化的同频共振。时代不是背景板,历史不是几张旧照片,而是切实地改变着每个中国人的生活,所以冬奥会开幕式特别注重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呈现。比如,______。呈现方式上也更能代表时代的发展。比如,______。
当下一些文艺作品尽管也想要展现时代风貌,但对于“时代感”的呈现太过元素化,以为展现了几个标志性的时代场景就算捕捉到了时代的特殊风貌,其实并未能抓住时代的脉搏,没能真正反映时代所关注的价值。当下中国正处于一个重构自我、重构世界、重构知识的时代,每个人都切身感受到了变化,所以观众越来越被具有“时代感”的作品所吸引,想从作品中找到自己来时的轨迹和前进的方向。冬奥会开幕式提供了一个示范,时代是生生不息的寻常生活,时代是给予每个努力者以机会,时代是科技改变生活,时代是不断消除隔膜增进了解。
冬奥开幕式还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一个故事套着一个故事,不断促使观众进行探寻。北京市退休警察邓小岚2004年就开始在马兰小学开展音乐教学,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马兰村办了四届马兰儿童音乐节。北京崇文小学原副校长付宝环,作为第一批下乡老校长来到阜平县石猴小学支教。他们的共同努力让来自贫困地区的马兰花合唱团登上冬奥的舞台,用天籁般的嗓音演唱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还有,______。这些“幕后故事”“背景线索”使得开幕式可以被反复观看。每一次观看都能带来新的发现,产生新的启迪。
一些创作者经常抱怨观众被网络媒介熏染,胃口越来越刁钻、“太阳底下无新事”,却对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他们喜欢情节性强的故事,却对那些细水长流的日常缺乏耐心。其实人民的生活才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如何主动贴近平凡生活,耐心观察、充分积累,真正做到与人民在一起,从人民出发,是文艺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从2008年奥运会排山倒海般的中国形象展示,到2022年举重若轻的中国精神诉说,中国历经了14年的发展。我们的文艺创作也因为媒介发展,从精致化走向了碎片化。文艺对一个时代的发展至关重要,引领着时代风范。作为中国优秀团队打磨出来的精致文艺作品,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做到了民族特性与人类共性的统一,做到了时代与历史的融合,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与时俱进、兼容并包、积极参与的精神气质。这也使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变得更为具象,更易被世界所接受。它带给当下文艺创作的诸多启示,将深刻影响着未来艺术创作的走向。
(摘编自霍艳《冬奥会开幕式带给当前文艺创作的启示》)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求我们不仅看见脚下和眼前,还要望向历史的纵深处与延长线,在更为宏大的历史坐标系中看到“我”之外的广阔天地,看见历史长河中的“我”和“我们”,探寻历史运行的规律,勘察人世变迁的奥秘。有了这样的大历史观与大时代观,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与喧嚣的信息洪流中深刻把握社会的内在结构,于风起云涌和沧海桑田中清醒、清楚、清晰地认知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如何完成艺术使命、担当历史重任的重要问题。由此而来的作品,才能既着眼于总体性的社会实践,又能落实到具体而微的日常生活;既有着创作者个人真切的生命体验,又具备普遍性的认知视野与情感结构;可以从生活的静水深流中窥见时代的波澜壮阔,从现实的纷繁复杂中辨析历史的节奏与步伐,见历史之大势,发时代之先声。
(摘编自铁凝《开创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间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是什么”,而2022年冬奥会的开幕式则是向世界讲述“中国人眼中的世界是什么”。
B.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讲述的是中国人独特的经验情感不断与世界遭遇、求同存异的故事,将重心从“中国”的故事转移为中国的“故事”。
C.北京冬奥开幕式是一场具有开放性结构的晚会,表现在没有明显的主线内容,其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套着更多的故事,吸引观众不断探寻。
D.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让广大观众越来越切身感受到了时代给予每个人生活的变化,比如上升的机会越来越多,科技改变了生活等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奥会开幕式讲述“故事”的侧重点变化,背后源于14年来中国的高速发展,以及我们在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B.文艺作品不能只是标榜个性小众,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只落到故事“新鲜”的层面,而不是创造性地去表达身边的故事。
C.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优秀的文艺作品去引领,当下的人民群众就会依靠短视频、非虚构作品,自己去描摹他们心中的这个时代精神。
D.两则材料中的“我”、“我们”内涵不同。前者指的是中国文化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文化,后者指的是作家个人和所有中国人民。
(3)文中画横线处填上相应的论据,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用地屏展示300多张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场景照片
②“掉队的小鸽子”回归队伍,灵感源于彩排中的一次失误
③火炬点燃方式展现中国对环境保护的持续努力
④山区孩子因为脱贫攻坚获得接触世界的机会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②①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请结合材料,谈谈曹禺的剧作《雷雨》能成为经典的原因。组卷:21引用:6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芦花荡
——白洋淀纪事之一
孙犁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甲】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
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两个女孩子回来。她们是冀中区的,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
鬼子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大女孩子还是负了伤。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乙】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1945年8月于延安(有删改)(1)小说为什么要特别指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2)请从人物形象特点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角度,分析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子的差异。
(3)分析本文结尾的妙处。
(4)有论者以为,孙犁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调中融入浪漫主义的笔调。试从环境描写、形象刻画、叙事风格三个方面简要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上述特征。组卷:13引用:2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众所周知,盐和糖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盐和糖常常结伴而行。放盐多了,① ,使咸味变得柔和,不刺激。而当糖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② 。糖和盐的这种“微妙关系”对我们来说有利有弊,很多时候,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抵消咸味。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③ 。比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咸味被甜味消减了。在外就餐,尽量少点这类菜肴。在家烹调,要少放糖和盐。
市面上还有很多糖和盐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饯。比如酸酸甜甜的话梅让人欲罢不能,但吃进10个,摄入的盐就占一天总量的56%。你可能吃的时候并不觉得咸,这主要是因为加工时会加入很多糖。再如鳕鱼丝等海产干货,味道鲜美,有嚼劲,营养丰富。可数据显示,鳕鱼丝竟是含盐大户:100克鳕鱼丝含钠2克,相当于5克的盐。并且配料表上,白砂糖的位置特别靠前,是典型的高糖高盐食物。大家选择食品时,要注意查看食品标签,尽量选择糖和盐都较少的产品。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含有对大众的建议,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组卷:27引用:24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江梦南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一个瑶族教师家庭。6个月时,一次肺炎引起的持续高烧,导致江梦南双耳失聪。但她没有被命运扼住喉咙,而是坚持不懈地挑战自我,在父母的悉心帮助和训练下,她学会了用眼睛“说话”,从基础教育阶段一连串的奖状,到获得吉林大学本科、硕士学位,再成为一名2018级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和同龄人相比,江梦南蹚过了一条更为曲折湍急的河流。
她的室友李乐这样评价江梦南,当她想着如何以励志的方式鼓舞开导江梦南时,结果当她和江梦南正面交往之后发现,是一朵向日葵站到她的面前。
奋斗的生命最美丽,最值得自豪。“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这是2021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江梦南的其中一段颁奖词,完美诠释了她的奋斗精神,给予她高度评价和慷慨祝福。
你从江梦南的成功中悟到了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2引用:5难度:0.5